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什么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网友在博客留言中让我谈谈银行业利率市场化以后对银行业的看法。承这位朋友看重,我这半桶水就发点声音吧。谈论这一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讨论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如何生存,谁可以生存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我将以“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文章主要讨论点来探讨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时代的生存问题。


?? ? 要弄清楚一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白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且对竞争优势理论有相关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之上把两者结合,方能透过感性的认识达到对行业本质的了解。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举制造业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最为简单(这点从报表的结构上也能够看到),不外乎采购原料成本,制造成品并卖出,这就是制造业的商业模式。从制造业的这一商业模式可以知道其竞争优势来源于成本控制能力与定价能力,一般而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很难有企业能够同时保持这两种优势,一般企业会选择其中一种优势并不断加强,这也就是波特所说的低成本战略与差异性战略在企业运营中的体现。具体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美的电器与格力电器,由于这两家企业战略目标清晰,对自身维持的优势不断的加强,因此目前这两家企业都活的相当滋润。
?? ? 那么,制造业的这一特点适合银行业业吗?很遗憾,不行,因为银行业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银行业的竞争优势只有一种:低成本优势。有对比才有区别,我们先从制造业与银行业的区别着手开始认识这一问题:
?? ? ? ? 1:在制造业的产品市场上只存在着消费者的单向选择:消费者选择成本低的产品或者选择差异性的,可给其带来额外满足的产品。银行业则不同,在贷款市场上不仅仅客户选择银行,银行更选择客户(相信一定有朋友申请信用卡或者贷款被某些银行拒绝过)。消费者选择企业的问题好解决,因为企业在市场上存在已久,一定的品牌效应可以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比如大家对格力的产品质量与技术优势一定不会怀疑。企业选择客户就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银行如何评估客户?有朋友说现在不是有“信用”体系了吗?信用体系不过是一种预防措施,而不是解决措施。---后续可以看到这一问题会导致“逆向选择”。


?? ? ? ? 2:在制造业产品市场上有能力的产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有能力的消费者选择差异化的产品,皆大欢喜。银行业则不同,银行业提供高利息贷款对于客户来说就是高资金成本,这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 ? 以上关于银行业与制造业的巨大区别来源于银行业本身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制造业的不同:吸收客户存款(原料),发放贷款以获得利差,而贷款对于银行客户来说并不是一种“享受”的产品,而是其在生产中很重要的资金成本;同时银行业是把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让渡给客户,这也就是说银行最后是要回收“资金”这一产品的。
?? ? 在了解银行业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为什么“高产品价格”(利息是资金的价格)不是银行业的竞争优势。在讨论这一问题前,先说明讨论的前提:在同一市场中,或者说同一客户群中。
?? ? 在同一客户群中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客户,总体上客户分为低违约可能客户与高违约可能客户。低违约客户包括多种子客户类型:自身有强烈低违约倾向客户,资金收益高客户等等;高违约客户包括自身有违约倾向客户与潜在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存在破产风险的客户。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客户,从其内在的利益出发都希望能够获得低利息的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明白了客户的类型与需求之后我们来讨论在“贷款”这一特殊的产品市场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 首先我们讨论在发放贷款之前发生的故事: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希望利息(资金的价格或产品的价格)越高越好,可是对于低违约客户来说就不愿意了:“明明我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而且预计未来的经营不会出任何问题,我确定我还款的可能性相当高。”因此对于优质客户来说其会选择“低产品价格”的厂家,也就是能够提供低利率贷款的银行,也就是说在同一贷款市场内高利率会赶跑低违约客户。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只能提供高利率贷款的银行本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它们会以更加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来覆盖这一风险,而这一行为又会导致新的逆向选择与后面论述的道德风险。
?? ? 其次我们讨论在贷款发放之后发生的故事:低违约客户拿到低利率贷款因为完美所以没有故事可说,问题出在高违约客户拿到高利率贷款,这会产生“道德风险”。啥意思呢?同样A,B两个人,从事同样的产业,A拿到了低利率贷款,B拿到了高利率贷款,那么明显的B有冲动去从事相对较高风险的事情,从而弥补高资金成本带来的损失,而高风险的行为会加强贷款违约的风险。
?? ? 有朋友可能会指出说,你说了半天,不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吗?不是有很多解决方法了吗?是的,我啰嗦的半天,就是在说银行业特有的商业模式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一问题只能预防,减少而不能消灭。
?? ?
?? ? 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在博文中一直强调银行业负债成本低的重要性,大家也一定不会忘记为什么缪建民说金融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老巴说富国银行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如果大家能够了解低成本对于银行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能很好的了解什么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在这一核心竞争优势的背后是对于银行业来说存在什么样的一条护城河,这在后续的博文中继续讨论。?? ??


注:很多朋友把银行能够发放高利率贷款作为银行的竞争优势,并且强调只要有“风险控制”就不用担心。举个例子:原来有一条路,路边是一条河,原来的道路中间已经被人占了,后来的人只能在河边走,于是很多朋友非常的佩服这些在河边走的朋友,并且指望其不湿鞋。他们似乎忽略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有能力占到中间的道路。与其指望常在河边走不湿鞋,不如指望在路中间走的人不湿鞋。
?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银行业由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只能够实行“低成本”战略,或者说优秀的银行能够实行“低成本”战略。而一般的银行由于较高的负债成本以及股东对利润的要求不得已而实施“高价格”策略。很多朋友似乎很相信“风险控制”。首先:“高价格”策略无论再怎么风险控制,它也是在“高价格”基础上的风险控制,其安全性远低于“低价格”基础上的风险控制,这就好比高空走钢丝摔倒的可能性再如何防范也高于在平坦大道上摔倒的可能性同一个道理。
????有朋友可能会说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应该仅仅只有“低成本”,还应该有服务,执行力等等啪啦啪啦一堆的优势,其实他应该是忽略了这样一点:“低成本”优势是通过所有啪啦啪啦这些东西所形成的结果,没有所有其它的配套不可能形成“低成本”这一核心竞争力,同时“低成本”不仅仅有利于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极大的促进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并降低了银行参与高风险衍生业务的冲动,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把“低成本”视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从表面上来看,银行低成本的负债来自于零售客户,道理很简单:客户粘性与议价能力。相对于大客户来说,小客户或者个人客户一般对往来的银行有相当的粘性,一般来说选择了一家银行以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信用卡,缴费账户等等服务在同一银行的累积,对银行的粘性会越强,这种粘性来自于“转还成本”:试想如果使用一家银行的服务已经多年,而且所有的业务都在这一银行办理,那么更换银行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大客户就不一样了,大家一定对2007年许多大客户把往来业务的对象转向外资银行印象深刻吧,那个时候国内银行业明白了“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大家也都喊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口号,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客户“不靠谱”。其次,个人客户的议价能力远弱于企业客户,这一点大家看银行报表就应该知道,这里不再多述。一旦抓住了个人客户,就意味着抓住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负债。这点也可以从银行报表看出来,个人存款占比比较多的银行,其资金成本一般都较低。
????明白了低成本负债来源于零售客户,后面就该讨论如何抓住“零售客户”。无论是从常识还是实证的角度来说,最优秀的零售银行网点不能少,道理不言而喻,网点太少将导致客户的不方便,谁希望存个钱需要从城东跑到城西?所以大家看到资金成本低的银行一般网点都不少。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这点太复杂了,往简单的说这点体现在为什么大家选择银行A而不选择银行B,往复杂了说就是银行能够领先于其它同行发掘客户的需求,并且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举招行做个简单的例子:招行能够在同行业中率先发展网上银行,退出“一卡通”品牌方便客户的使用需求,满足客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抓住客户,其次在后续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以及产品来增加个人客户的粘性。好吧,这个太复杂了,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总之一句话:不管如何,我们只看结果,因为有果必有因,一家银行不会无缘无故的拥有大量的“低成本”负债,不会无缘无故的拥有大量的“零售客户”。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零售业务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的,表面上看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低成本”的负债,本质上,这一竞争力来自于银行的零售业务实力的强弱,也就是说最优秀的银行,最具优势的银行应该是最佳的零售银行。
????其实不仅仅在非利率市场化时代最佳零售银行能够做到低风险高回报,在利率市场化时代最佳零售银行的这一优势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这么说优秀的零售银行业务是抵御利率市场化,并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得最大利益的武器。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巴的最爱富国银行以及汇丰银行的例子:
富国银行净息差 ?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4.89 ???4.86 ??4.83 ??4.74 ??4.83 ??4.28 ?4.26 ?
????大家是不是很惊讶?在利率市场化的美国,富国银行的净息差竟然比我们的银行还高?印象中即使在2007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也不过3.5左右。巴菲特在评价富国银行时,特别强调了其资金来源比其它银行低廉。再来看看汇丰银行的例子,在香港的银行业中,汇丰银行的存款利率不是最高的,贷款利率不是最低的,但是很多客户还是喜欢与汇丰银行往来,原因就在于客户的粘性以及汇丰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满足能力。
????从以上2个例子我们能够看到优秀的零售银行可以在利率市场化时代保持,甚至扩大息差,原因同样来自于上面的讨论:零售客户的粘性以及低议价能力,其中低议价能力体现在较低的存款利息以及较高的贷款利率。
????其次,具备优秀零售能力的银行更因为牢牢抓住了客户而使得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了弄清楚这一判断背后的内在逻辑,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中间业务包括哪些方面,从定义上来看,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及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具体来说包括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汇兑、承兑、信用证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多种业务,以及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业务等等。如果了解了中间业务的概念,不难发现其实中间业务的强势正是一家银行成为最佳零售银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一家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强势才能在保持相对同业的高息差的情况下紧紧的抓住客户。因此,从逻辑上来说,零售银行天生就具备高中间业务收入的能力,银行业报表的实证也告诉我们这点:从银行业2010年年报上来看,中间业务占比最高的建行,工行以及招行同时在零售业务方面相对同业也占据优势地位。
最后,由于具备了高息差与高中间业务收入优势,这样的银行就不会不断的再融资(注意我不是说不融资,而是不会“不断的”再融资,这会让无法减持的股东发疯)以及去做“蠢事”: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玩衍生产品。具体的例子还是富国银行与汇丰银行,这两家优秀的零售银行由于极少介入次级贷以及其衍生产品市场从而安然的度过危机。巴菲特说过,只要不做蠢事,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银行业能以极低的成本得到资金,无须去做蠢事(就能赚钱)。然而,银行业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窝蜂地做蠢事。我想背后的原因也许就在于不得已为之,没有高息差的优势与安全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庸的银行只能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中,无论再怎么加强风险控制,毕竟过的还是“刀口舔血”的日子,与那些具备优秀零售能力的银行又如何相提并论呢?
??????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想要长期持有银行股获得丰厚的,低风险的回报,请选择最佳零售银行。如果只想短期持有,那么每一家银行都一样。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请对比富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的历史表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