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栽下梧桐树坐等钱生钱
一家名为“梧桐树投资平台”的机构成为许多股票的大股东,因其隶属于外管局的背景而备受关注。今天有游资将同属外管局的凤山投资持股的中信重工封死涨停,带动了重工板块和“梧桐树持股概念股”的拉升。市场开始推测外管局进入股市的动机和影响。
其实,从已经公布的年报看,梧桐树、凤山投资、坤藤投资三家外管局机构的持股,更像是被证金公司转让的,而非主动入场买进股票。比如:
中信重工,凤山投资持股811万股,而第四季度证金减少2230万股;
中国银行,梧桐树持股10.6亿股,证金持股减少10.9亿股;
工商银行,梧桐树持股14.2亿股,证金持股减少15.6亿股;
浦发银行,梧桐树持股6.19亿股,证金减少1.14亿股;
中国联通,梧桐树等持股2.07亿股,证金减少2.37亿股;
交通银行,梧桐树持股7.94亿股,证金减少7.43亿股;
上港集团,凤山投资持股0.4亿股,证金减少0.8亿股;
甚至于持股最少的南京高科,凤山投资持股482万股,证金减少333万股。
从这些数据看,凡是梧桐树体系持股的,证金都同步减持了股份。而且,类似于中行、工行、交行这种大股票,有理由相信证金根本没有卖出,而只是进行了转持——股份从证金账户直接转到了梧桐树账户。
至于证金减少的部分超过梧桐树持股的部分,有两种解释。其一,证金旗下本来就有很多资管计划,股份划转是可能的;其二,证金本来就有融券户,二者存在叠加现象。
去年底以来,国家队救市的股票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
其一,中央汇金救市期间参与买入的四大行股票,划转到了汇金新设立的的资管公司。比如,工行的10.14亿股、建行的4.96亿股、中行的18.1亿股、农行的12.5亿股以及光大证券的3700万股就是这样进行的。汇金的做法是明确昭告投资者:他们救市期间买进的股份一股也没有卖,而是转给了旗下的资管公司。
汇金的这种做法,类似于“新老划断”。将救市期间买进的股票全部转出去,汇金原有的持仓不动,继续长期持有。而救市的这部分股票将来可能会有一些转持或其它动作(比如申购ETF等)。将来年报出齐,我们大约可以推断出来救市期间汇金究竟出了多少钱。
其二,证金公司的持股转给了梧桐树。就目前已公布的报表推测,梧桐树旗下的持股规模可能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证金转持给梧桐树,主要是为了还资金。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推测,救市期间,证金一度筹集银行贷款超过9000亿元。这些资金有利息、有期限,去年12月后开始陆续归还。到今年2月,证金还款的规模估计接近5000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2015年7月骤增9000亿元,随后逐渐下降,到2016年2月已经减少5800亿元)。
证金公司既然要还款,就需要找到接盘侠。除了汇金之外,真正有实力能解盘的大约也只有外管局的资金了。2014年12月,梧桐树就出资65亿元设立丝路基金。2015年7月,梧桐树曾对国开行等注资930亿美元。这些钱还都是小意思,国家外管局负责管理中国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可想而知其规模有多大。
其三,部分汇金资管计划下的股票通过二级市场卖掉了。各种迹象能够做出推断,这里就不细述了。毕竟,证金要还钱,怎么还,是它的事情。
理清了上述关系,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梧桐树的股票,并非主动入场买进,而是与证金协调之后接手的。目的是为了让证金的资金周转起来,同时也实现了外管局资金的投资保值功能。
这后一个功能,才真正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的外储曾长期持有大量美债,美国次贷危机后,国内很多“阴谋论者”一度抨击外储持有两房债券是给美国人送钱。但9年过去了,两房债券成为美国最优质的债券,回报率高、违约率少,价格回升很快。现在回头看,当初买美债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要知道,2008年的时候,两房债券的收益率是7%以上的,而现在,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还不到2%!
中国外储买美债,应该是大赚了一笔。现在,美债的收益率不行了,海外一些人又开始看空人民币,在抛售人民币换美元。这个时候正好,外管局可以卖掉低收益率的美债,然后用人民币资产买进最有升值空间的——中国A股中的蓝筹股。
所以,现在不要小看了梧桐树持有大蓝筹的举动。他们持有的股票,不是以月为单位的,甚至不是以年为单位的,很可能以10年为单位。10年前,他们买美债,后来被骂得狗血喷头。10年后,他们高位变现美债,回来买大蓝筹的股票,天知道10年后会是什么情况。
比如,梧桐树持有工行14.2亿股,成本价估计4.5元,今年分红0.2333元。如果10年累计每股分红2.5元,它的成本就下降到2.5元。而那时候的工行如果每股收益还保持着0.8元左右的水平,市场如果给予10倍估值,价格就是8元。这笔投资的10年收益率将达到130%以上,年化收益将达到8.8%。就算当时的工行价格还是4.5元,仅仅分红的复利收益就将达到63%。这个投资,比当初投资美债要好得多了。
至于说工行业绩能否稳定、未来估值会否是现在的状况,这是另一篇文章要谈的,就不展开了。8年前,那些骂投资美债的人,现在当然在看淡中国的银行业,甚至于看淡整个中国的经济。谁对谁错,留给未来去评判吧。
我们能猜测的是,证金持股转给外管局,绝不是两个部门之间协调那么简单,而是更高层级的协调。这些股份的转持,体现的是国家战略,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如今,在中国股市中,起到稳定市场作用的中坚力量,包括了中央汇金、证金公司、梧桐树(外管局)、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公募基金早已边缘化。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怎么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呢?
我们来看两个数据:
工行流通A股2696亿股,中央汇金和财政部持股2470亿股,剩下226亿股。包括证金、梧桐树等7个机构持股121亿股。机构和散户实际持股就只有105亿股,市值450亿元。
中行A股2107亿股,中央汇金1885亿股。剩下222亿股。证金汇金梧桐树等大机构合计持股142亿股。实际留给散户不到80亿股,流通市值不到300亿元。
谁说四大行是大块头?这些股票的流通市值在如今的市场中早已是小儿科。它们实际的流通筹码不只是远少于多数券商股、银行股,甚至比一些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流通市值还要小。比如东方财富,总市值800多亿元、流通市值近600亿元。万达院线,总市值900多亿元,流通市值300亿元。
所以,未来的市场究竟怎么走,值得思量。
注,本人转自扬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