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权证真的是为解决股权分置服务吗?
 6月8日股市刚刚恢复一点活气,深沪两个交易所又推出《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使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市场再次出现动荡。
我们就注意到,自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加紧研究推出权证等新产品,声称:“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创造更好的市场条件。权证产品是国际上成熟的产品之一,把权证产品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改革试点中金融工具不足、改革方案单一等问题,为试点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工具。”(《沪深证交所扎实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相关工作》2005年5月19日《上海证券报》)这又是借口“国外情况”,谋求自己的利益。炒权证,就会增加交易量,增加收费,受益的是交易所,其次还有证券交易公司的营业部,也要收佣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第一个权证产品是1992年沪市推出的飞乐股份股票的配股权证,以后是金杯权证、申华权证,1995年和1996年沪市又推出江苏悦达、福州东百等股票权证。深市陆续推出过厦海发、桂柳工、闽闽东、闽福发、丽珠、吉轻工、湘中意、宝安证等股票的权证。
  深市权证炒风由"宝安权证"引发,该权证从4元涨至20元。最奇的是"宝安权证"的内在收益率始终是负值,随着权证的期限到期,暴跌成一堆废纸已不可避免。
大家都知道1994——1996年深沪股市都搞过权证,出现了权证炒作比本股还高的投机现象。例如,1995年桂柳工股价仅2.50元,转配股价格为2.60元,但A2权证价格却是2元多。当时的权证是为了转配股,引起了投机炒作。
当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权证炒得越高,大盘跌得越快,被股评人士称为翘翘板效应,1995年上证指数500多点,1996年深圳综合指数甚至跌到100点,至今提起权证还让老股民心寒。历史好象在重演,现在股市低迷,交易所又着创新的旗号,要推出权证。
现在的解决股权分置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直接“对价”,既不是配股,也不是发行新股,根本与权证无关。把解决股权分置与“权证”挂钩,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使股民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认真解决股权分置呢?还画蛇添足利用“权证”搭“试点”的车,为自己部门谋利益呢?在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严谨,市场不规范,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冒然推出权证,只能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
证券界人士张长虹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据我们测算,如果以权证方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国内股市将需要4400亿张权证。”大家想一想,权证如果进行T 0交易,不仅会引起高度投机,而且还是变相扩容。其后果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没有解决,却会把大量资金消耗在权证交易之中,疲弱的股市这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醒管理层,不要使问题复杂化,要拿出诚意来,把保护流通股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现在推出权证不仅不利于股市的稳定,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再次呼吁从大局出发,立即停止权证的推出,让股市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画蛇添足的权证引发市场的系统风险

6月22日《上海证券报》刊登国泰君安证券新产品开发部权证产品工作组的长篇文章《权证的运用及其在股权分置中的优势》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权证,如果是金融衍生品的知识介绍,这未偿不可,如果说“权证的运用及其在股权分置中的优势”那就让人感到是忽悠了。
6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六大悖论掣肘权证尤需慎行》,作者顾纪生开头的一段很值回味:
近年来与多如牛毛的股市“创新”相伴生的是风烛摇曳的市场颓势,这是否在昭示,有名无实或超现实的种种“创新”非但与事无补反而毁创新之誉?!笔者对以前出现的股市“创新”曾提出过不少质疑,惟独对这次解决股权分置的伟大改革满怀信心,不仅为其大方向正确而“摇旗”,更为通过送股、缩股等对价方式实施补偿机制而“叫好”;但随着沪深证交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面对事实上已经形成的用权证方式来解决大型国企股权分置的主体思路,笔者刚被“稳定”的改革预期又被无情地“紊乱”,不禁想问:股权分置的“土病”真要靠权证这帖“洋药”才能治愈?对现阶段的中国股市来说权证究竟是强体壮身的大补之药还是饮鸩止渴的自残之药?权证的横空出世对命运多舛的7000万股市投资者来说到底是喜降福音还是续埋祸根?
这段话确实反应了广大投资者对权证的疑问。其实,权证也不是什么“创新”,1996年以前的老股民对所谓的权证心有余悸,正如顾纪生据说的那样:1992年至1996年间,权证的价格投机狂潮惊心动魄:1995年11月,受权证交易时间延长刺激,轻工A权的价格由前一日的1.45元飙升到4.60元,当日涨幅达217%,次日复牌的中意A2更由1.10元狂飙到4.59元,当日涨幅竟达317%!“繁华”过后则是一片狼藉:此后不久的悦达A2权价格竟从最高时的10元左右暴跌到行权前一日的0.01元,令血本无归者欲哭无泪!只要权证重出江湖,谁敢保证这极其残酷的一幕不再重演?
现在权证重出江湖了,不仅打着创新的旗号,而且号称是“为解决股权分置服务”。证券界人士估计有179家公司合乎发行权证的条件,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估计解决股权分置需4400亿权证。权证是什么?是金融衍生品,与期货有相似之处,其风险是很大的。而且象宝钢、长江电力的主力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旦权证上市交易就会引起多空双方的博弈,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会引起更大的风险,甚至会出现类似327国债期货那样的风险。大家都知道巴林银行的一个交易员因为期货使一个银行垮台,中海油因为期货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因为我们这个市很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控制风险的能力很差,现在进行金融衍生品(权证)的交易,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机构之间的矛盾各冲突,使中小投资者受到巨大的损失。
说穿了,深沪交易所打着“解决股权分置”的旗号,推出权证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无论多空双方谁输谁盈,手续费照收不误,交易所都是最大的受益者。7月17日上交所发布权证暂办法,这个风险最的品种终于登台表演了!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醒管理层解决股权分置的诚意何在?用普通投资者,甚至是专业机构都很难把握的“权证”进行所谓“创新”,这不仅会引起市场巨大的风险,而且会由此引起不同利益层的矛盾,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现在党中央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的证券市场也需要和谐。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证券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生命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像人的生命系统一样,应该保持它健康的生命力,也要进行调养。
所以当前必须从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的全局看看待证券市场,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看,股市必须把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投资者服务股市才有出路。“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我们在这里也想告诉某些证券界人士不要在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宣扬所谓的“权证”,要认真研究中国的国情,同时也要完整地表述国际市场的经验,不要再进行断章取义的大讲“外国如何如何”了。在股权分裂的情况下,所谓“权证”、误导市场,加重广大股民的负担,引发机构之间的矛盾,只会增加不安定的因素。

权证真的是为解决股权分置服务吗?

6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19日42家公司进入第二批“试点”。
最引人注目的是6月22日的《宝钢方案讨论版》: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1股,同时送2份认购权证和5份认沽权证。这个方案公布后,不仅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认为太复杂,而且中小投资者也看不懂。
《成都商报》记者毛晋楠就此采访了部分市场人士,请他们将本方案进行分析,这里我们进行简要说明:
比如张三,对于10比2的认购权证,他既可以选择在到期日行权,也可在权证上市后卖出。如果选择在到期日行权,则他可以以4.18元/股的价格从宝钢集团按10比2买入宝钢股份股票;很明显,只有当宝钢股份当日的股价高于4.18元/股,行权后才有利可图。
  张三也可选择在权证上市后卖出认购权证,该权证的理论价值为股票价格与行权价格之差,由于市场可能对权证进行炒作,因此,卖出权证的价格可能较高,也可能较低。
  对于张三拥有的10比5的股认沽权证,他同样也可选择在到期日行权,或者在权证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大家想一想,记者请专业人士进行分析,举了很多例子才说了大概,这样的方案实际上是用普通投资者看不懂的方式进行所谓的“保护投资者”,究竟是真正保护投资者呢,还是要从投资者身上再捞一把呢?因为10比2的认购权证,要投资者到期日行权,以4.18元/股的价格从宝钢集团买入股票,这不是变相增发吗?号称不缺钱的宝钢已经用每股5.12元向投资者10比10进行了增发,现在又要以10比2让投资者再进行认购权证买股票,而这4.18元/股,正是宝钢增发后的每股净产值,也就是说,增发是让投资者为非流通股做贡献,然后再用你做出的贡献让你通过认购权证再买股票,这难道不是反复圈钱吗?
至于10比5的认估权证是很难操作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把握很难预测的市场行情。一家基金的投资总监则表示,手中目前共有近4000万股宝钢股份,对认股权证用定价模型进行收益测算还没有得出最后结果,正在和同行商讨。“这个方案实在麻烦”。东吴基金公司总裁徐建平先生就曾表示过,如果试点方案过于复杂,甚至一些专业投资者都难以完全理解,那么试点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6月28日宝钢股份公告了董事会决议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宝钢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唯一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将获得2.2股股份和1份行权价为4.50元、存续期为378天的认购权证。
这就是说讨论版的蝶式方案被否决,新方案比较明确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划句号。6月30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访上证所副总经理刘啸东》的长篇报道,不仅大谈各种权证,而且文章的结尾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记者:你如何评价宝钢的权证方案?
  刘啸东:宝钢能做出这样的方案,已很不容易。在权证这个事情上,我们都是在超常规地做。权证规则目前还没有正式定稿公布,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努力地探索。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赞成宝钢最初那种组合型的权证方案,马鞍型或者说蝶型的。在我看来,认购权证加上认沽权证的方案,是一个最佳方案。对流通股,股票上涨,认购权证赚钱;股票下跌,认沽权证赚钱。对大股东来讲,如果对股票有信心,可以发认沽权证。这是一个双方能多赢的方案。但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现实,毕竟这么复杂的东西,投资者一时难以理解。所以任务还非常艰巨。正如尚福林所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权证方案已经开始,当大家看到它的好处时,就会有很多的人去做。 
这段话充分显示了我们股市不规范的特点:“在权证这个事情上,超常规地做”,请问:“超常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常规”?怎样“超”?“权证规则目前还没有正式定稿公布”,为什么宝钢就提出了权证方案?在没有正式规则的情况下提出权证方案,这合法吗?这是不是就是超常规?宝钢的蝶式方案虽然被否决了,但是刘啸东“还是赞成宝钢最初那种组合型的权证方案,马鞍型或者说蝶型的”。为什么呢?因为越复杂、品种越多,交易量就赵大,收取的手续费就越多。
权证是什么?是金融衍生品,与期货有相似之处,其风险是很大的。而且宝钢的主力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旦权证上市交易就会引起多空双方的博弈,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会引起更大的风险,甚至会出现类似327国债期货那样的风险。
说穿了,交易所打着“解决股权分置”的旗号,推出权证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无论多空双方谁输谁盈,手续费照收不误,交易所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提醒管理层解决股权分置要使出诚意来,用普通投资者,甚至是专业机构都很难把握的权证进行所谓“创新”,这不仅会引起市场巨大的风险,而且会由此引起不同利益层的矛盾,这不利于股市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