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拥硅者拥天下”,谁在上游多晶硅制造领域控制了话语权,谁就能够成为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主导者。
拥硅者拥天下”,谁在上游多晶硅制造领域控制了话语权,谁就能够成为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主导者。

    大盘从08年1月6000下来,个股下跌多达70%,600550天威保变等一批个股却不跌反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与多晶硅相关。毋庸置疑,有多晶硅题材的上市公司正受到机构的追捧。目前油价大涨,新能源又一次被推上反弹先锋!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让施正荣一度成为中国首富的财富故事的流传、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并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晶硅概念目前已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实用性的硅太阳电池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内诞生(不久,它即被用于人造卫星的发电系统上),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据统计,2001-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从386mw增至2500.3mw,增长了5.48倍,年均增长45%左右,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产业。有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前半期,将超过核电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
    光伏产业最重要的晶体硅材料包括了多晶硅和单晶硅,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要生产出太阳能电池,首先要用硅原料生产出硅片,再用硅片生产出电池片,最后用电池片生产出电池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晶体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四个环节当中,其前端环节的产能增速均落后于后面的环节,因此晶体硅供应的不足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是下游企业的产能却还在扩大之中(该产业链状况带来的目前结果是,越往下游,其议价能力就越低,其毛利率就递减)。
    我国的光伏产业目前虽然还没有太多的上游原料的产出,其产业规模也还小,但是其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却超越了美国,仅排在日本、德国之后,而且还诞生了像无锡尚德这样的世界级光伏企业。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因此具有丰富的阳光资源和发展光伏产业的基础前景。


一、我国多晶硅工业现状


    1、多晶硅介绍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因为光电转化效率高以及制造门槛相对较低,晶体硅电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晶体硅占据了太阳能电池95%的市场份额。而晶体硅电池,主要是通过高纯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等环节一步步得来,因此高纯多晶硅的供应直接影响下游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除了太阳能发电产业之外,多晶硅也是半导体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多晶硅拉制成单晶棒,再切片、打磨、抛光,最后刻度就形成了芯片。半导体用多晶硅的纯度级别在99.99999999%以上,而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通常为99.9999%就可以。由于半导体行业发展繁荣在前,所以最近几年刚刚蓬勃起来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多用的是针对半导体应用的高纯多晶硅。
  
一个1000吨左右的多晶硅生产线,如同一个中型的现代石化公司,投资大,技术要求也很高。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企业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年产能均在3000-5000吨。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2006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产业复合增长率在20%-22%;其中2007年全球光伏产业新增装机数量为2000兆瓦至2200兆瓦,2008年为2500兆瓦至2800兆瓦。若按照每兆瓦需要9吨多晶硅计算,2008年全球需新增多晶硅产量2.2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需要。
   
在目前呈金字塔式分布的光伏产业链中,由于上游产品的高利润率,已经吸引了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地投入到多晶硅项目中去。但目前国内能够真正产出多晶硅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而且2007年产量也都只有两三百吨,其中主要的生产企业是四川乐山的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洛阳中硅和江苏中能等,其他企业的多晶硅项目多数还处于在建或拟建的状态之中。 其中洛阳中硅2000吨多晶硅项目已在洛阳新区科技园奠基,计划2008年建成投产。峨嵋半导体厂已经定下了三年滚动发展的规划,即完善2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技术工艺系统;抓紧建设3×15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规划万吨级多晶硅项目建设。由于该两个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及行业地位,因此近两年之内,这两家企业可能会继续主导我国光伏产业的上游市场(多晶硅市场)。
   
多晶硅生产提纯技术门槛高、投资大,且主流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3国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事实上,多晶硅的上游原材料石英砂在我国并不缺乏,不少海外的多晶硅公司都是从中国直接采购。我国每年都从石英石中提取大量98%纯度的工业硅,并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地,这些国家把工业硅加工成99.9999%纯度的多晶硅后,再以高出原料价数十倍甚至近百倍的市场价格,卖给我国的太阳能企业。


2、我国多晶硅现状


    2005年11月,河南洛阳中硅高科公司300吨多晶硅项目第一炉产品成功出炉,标志着国外对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封锁垄断已被打破,但我国计划新建的多晶硅项目多为引进俄罗斯的技术。而在涉足多晶硅生产的企业之中,目前也只有峨嵋半导体和洛阳中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纯技术。该两个企业在早期引进俄罗斯西门子改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的自主创新,逐步具备了千吨级的生产能力。我国多晶硅产量从2004年的60吨,到2005年的180吨,再到2006年突破300吨,主要归功于这两家企业。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生产厂多达20余家,但是由于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耗能大,成本高,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和转产,到1996年仅剩下四家,即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所),洛阳单晶硅厂、天原化工厂和棱光实业公司,合计当年产量为102.2吨,产能与生产技术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1995年后,棱光实业公司和重庆天原化工厂相继停产。老牌多晶硅厂就剩下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所)、洛阳单晶硅厂。
  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多晶硅技术和市场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国的少数几个生产厂商中,供需矛盾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其次,生产规模小、现在公认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0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2500吨/年,而我国现阶段多晶硅生产企业离此规模仍有较大的距离。第三,工艺设备落后,同类产品物料和电力消耗过大,三废问题多,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多晶硅生产物耗能耗高出1倍以上,产品成本缺乏竞争力。第四,千吨级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成熟性以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匹配性都有待生产运行验证,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第五,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尤其是非标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差。第六,地方政府和企业项目投资多晶硅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忧。
  目前,发展壮大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努力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已开始组织实施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专项的内容包括电子级高纯硅材料生产、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生产以及高纯硅材料产品标准制订等三方面内容,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周篁表示,政府的工作目前将集中在加强全国市场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组建国家队,使得中国目前分散的宝贵的技术力量能够形成合力,同时建立市场准入规则、完善相关产品的标准与认证制度。
    由于国际上98%以上的光伏电池都是利用高纯多晶体硅制成,因此近年来,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多晶硅原材料已十分紧缺,其价格也持续上涨。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业委会主任赵玉文介绍,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预计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1200兆瓦,与去年490兆瓦的产量相比,增长150%,产能则达到了3000兆瓦,中国继续位居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300吨,仅够30mwp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需求,而2006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却为369.5mwp,即90%以上的原材料需要依靠进口;2007年全世界多晶硅总产能约3.1万吨,但仍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其中半导体多晶硅的缺口达6000吨,太阳能多晶硅缺口达7000吨,并已导致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近期多晶硅的销售均价已从170万元/吨、190万元/吨上涨到270万元/吨左右,其中优质硅料售价突破了300万元/吨,即使品质较差的硅料售价也超过了200万元/吨,以此计算其毛利率已接近80%。
    2007年,四川新光硅业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晶硅项目已经投料生产,产量约230吨;南玻a、江苏阳光、四川永祥等公司的多晶硅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投料生产,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亚洲硅业青海项目已经破土动工。2007年以来至2008年初,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宣布投资多晶硅项目,其中从2007年6月以来,仅四川宣布上马多晶硅产业项目的公司就已超1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一半涉及上市公司。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根据中国工业报记者对目前国内14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发布的多晶硅产能规划统计,2010年之前我国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67260吨以上,其总投资将超过435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在未来一旦投产或达产后,其产能的增加有可能会造成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若一旦产能过剩引起了市场反转,则下游的硅片生产厂家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厂商就可以得利,但对于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其风险也就可能会出现了。但pv news根据上述14个项目可行性统计出的结果显示:到2010年中国的多晶硅潜在产能只为22100吨,其实际产能可能仅为7300吨。其理由是短期内中国很难突破多晶硅提纯的技术壁垒。
   
与此同时,目前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也面临着相对廉价的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替代西门子法的风险。其中,河南迅天宇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物理法提纯技术,已于2007年7月27日宣布生产出了99.9999%以上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硅产品,其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西门子化学法”的1/3和1/10。此外,流化床法、直接冶炼法、气液沉积法,以及一些非晶硅技术(薄膜电池)已经逐渐得到应用。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相对廉价的提纯新技术一旦大规模地替代现有的技术,则国内一些高成本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无疑将会首当其冲。
   
相关专业人士对多晶硅价格未来两年走势的判断是: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仍旧紧张,价格可能上涨,下半年价格有望小幅回落;2009年因为电池片厂商需求缺口很大,将放大对多晶硅的实际需求,因此其价格下滑的幅度不会很大。也有专家表示,2010年全球共计多晶硅市场需求8.5万吨左右,但总供给只有5.88万吨,即缺口达2.62万吨。
    伴随太阳能发电产业异军突起,原本主要是面向半导体产业的多晶硅市场供需平衡也被打破了,全球多晶硅供应开始紧缺。随着太阳能电池产业的不断壮大,下游对上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多晶硅紧缺局面一直没有缓解,价格一路上扬,生产企业享受着高额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少企业纷纷进军多晶硅领域(详情见表1)。目前国内已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达到10060吨/年,在建与拟建的项目一期产能达到29060吨。这些新建项目主要技术来源就是峨嵋半导体材料厂。


3、多晶硅供应持续紧张


  2007年中国能够提供多晶硅产品的厂家总共只有4家,除国内3家老牌多晶硅企业——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洛阳中硅、四川新光硅业之外,就是江苏徐州中能光伏于2007年9月实现了投产。实际上,2007年这4家投产企业年实际生产量尚不足1000吨,而这1000吨的多晶硅仅仅只够8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需求。
  若按照专家所估计的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有1200兆瓦产量,那么中国有1120兆瓦电池所用多晶硅料依赖于其他途径的解决。按照生产1兆瓦太阳能电池需要11吨多晶硅料来计算,中国多晶硅缺口高达万吨(见表2),若按照2007年中期多晶硅30万美元/每吨价格计算,中国可能为进口国外多晶硅支付了数亿美元的资金。
  目前,全球多晶硅的生产主要集中在Hemlock、Tokuyama、Wacker、Advanced Silicon Materials Inc、MEMC、Mitsubishi、Solar Grade Silicon、Sumitomo等美国、日本、德国8大厂商,他们提供了全球95%以上的高纯多晶硅。由于高额的垄断利润以及自身扩产风险评估,这些企业都放缓了多晶硅产能扩张计划。
  考虑到国内新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在2009年之前还无法释放出来,那么全球的多晶硅供应还是主要集中在国外多晶硅巨头的身上。按照太阳能电池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35%计算,2007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3.375万吨,2008年则需4.55万吨。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导致的硅料用料减少,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料需求仍将达到4.1万吨。而实际上因为新建多晶硅产能没有得到释放,2008年多晶硅的供应将依然紧缺,业界专家认为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紧张局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外,太阳能发电业界普遍认为因为太阳能发电产业链中下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太阳能电池硅片、电池片、电池组建扩张快速,而上游多晶硅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即使目前新建多晶硅项目计划2008年底2009年初产品投产,但是要实现这一时间表还远非那么容易,若要集中实现规模达产,技术工艺依然是需要面临的最大障碍,多晶硅紧缺局面估计会持续至2010年。


二、涉足多晶硅生产的十大上市公司


1.南玻a(000012): 
    总股本/流通股:118796万股/38746万股a股、44858万股b股;
   
2006年10月已在湖北宜昌开工建设总投资高达60亿元的多晶硅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1500亩,一、二、三期工程统一规划布局,总规模为年产5000吨高纯多晶硅、45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年销售收入约100亿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拟投资1.5亿美元,建设年产1500吨高纯多晶硅生产基地,占地约500亩,包括太阳能级和电子级高纯多晶硅材料及太阳能硅片等产品,建设周期约为18个月。 南玻集团宜昌硅材料基地是由南玻与香港华仪有限公司、宜昌力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以生产高纯多晶硅为主的新材料项目,南玻集团绝对控股。该项目已被列入湖北省“十一五”三大重点项目之一。 随着宜昌南玻高纯多晶硅材料项目的开工建设,南玻集团将在全球多晶硅产业乃至整个太阳能产业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将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的“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电池”完整的产业链。
2.江苏阳光(600220):
   
总股本/流通股:96397万股/63686万股;  
   
控股65%的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一期1500吨生产线已于2007年4月在宁夏石嘴山正式开工建设,一期生产线投资15亿元,计划2008年年底竣工投产。公司拟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成年产4500吨多晶硅的能力,建设周期为4年,分二期投资建设,一期生产线达产后,2009年启动二期3000吨生产线的建设,并计划于2010年12月实现年产多晶硅4500吨的规模。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系由江苏阳光、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营多晶硅、单晶硅原料和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出资比例分别为65%、25%和10%。该项目技术和工程设计合作方为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成达公司始建于1955年,是以设计为主体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际型工程公司。2002年开始承担的四川新光硅业公司1000吨/年项目的设计任务,该项目已于2007年2月26日成功投产,产品质量达到电子级,这是我国首套千吨级多晶硅工业化装置,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并拥有了千吨级多晶硅的设计和生产技术。
3.特变电工(600089):
   总股本/流通股:85404万股/57619万股;
  
该公司2008年初与峨嵋半导体研究所、特变集团、上海宏联公司签署了《特变电工多晶硅公司出资协议书》,拟共同投资设立特变电工多晶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公司拟投资3亿元,占多晶硅公司注册资本的75%,多晶硅公司拟建设15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多晶硅公司的技术由峨嵋半导体以技术许可及服务方式提供,多晶硅公司向峨嵋半导体支付技术许可及技术服务费合计8000万元人民币。 作为上述投资的条件之一,公司将与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同在乐山建设120兆瓦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公司向该项目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建设资金,并对该资金支出进行监管。
4.航天机电(600151):
  
总股本/流通股:74854万股/29872万股;
   2007年5月,该公司全资子公司神州新能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投资设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内蒙古神州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设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
  后通过增资扩股,已引进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作为硅业公司的股东,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以现金出资方式向硅业公司增资1.6亿元。本次增资后,硅业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2.6亿元,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持有61.54%的股份,神州新能源持有38.46%的股份。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目前为航天机电的控股股东。
 
  此外,该公司控股70%的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德国Conergy AG公司签订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供货合同,合同总金额7800万欧元。太阳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地面太阳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产品的研发。目前,年组件生产能力达到80兆瓦,并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3.2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的太阳能工程技术中心,在此基础上建成100兆瓦太阳电池组件和100兆瓦太阳电池单体生产线。太阳能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公司,不仅建造了全国第一座10千瓦太阳能电站,而且建造了全国最大的太阳能设施生产新厂房。
5.天威保变(600550):
  
总股本/流通股:73000万股/35770万股;   
  
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天威英利拥有全套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因此天威保变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结构的光伏企业。该公司目前持股35.66%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在建项目投产后可年产多晶硅1260吨。新光硅业成立于2005年10月,是四川省西部大开发的一号工程,其承建的1260吨/年多晶硅项目是原国家发计委唯一批准建设的高技术示范性产业化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2.9亿元,已于2007年2月26日投料试车成功,并计划2007年全年累计生产200吨。四川新光硅业的注册资本为3.085亿元,其中四川投资集团原持有四川新光硅业38.9%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现已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川投能源(600674);天威保变持有其35.66%的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7年12月,该公司与乐山电力签署了关于在乐山市新建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出资人协议》,投资组建了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其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实收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该公司对其注册资本出资额24500万元、实收资本出资额4900万元,持股比例为49%。2008年2月,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已与美国多晶硅设备工程公司签订了乐山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设备采购合同,合同总价款近4000万欧元。该多晶硅项目预计总投资22亿元。
    2007年12月,该公司还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在成都市新津新建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出资人协议》,三方在原四川川投硅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股东转让股权和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组建了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天威硅业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分别为人民币94500万元、47250万元,其中,该公司对其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的出资额分别为48195万元、24097.5万元,持股比例为51%。该项多晶硅项目预计总投资27亿元。
6.通威股份(600438):
   
总股本/流通股:68752万股/34337万股;
   
2008年2月,该公司宣布出资1.91亿元收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50%股权,成为了永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永祥公司的业务遂成为其“第二大主业”。  永祥公司主要资产包括了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的pvc项目,以及利用pvc电石渣年产75万吨的水泥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另控股60%永祥硅业(2007年2月已建成了年设计能力为5000吨的三氯氢硅及其系列产品生产线),同时100%地控股了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
   
永祥公司预计在2008年6月达产一期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其3000吨生产线预计在2009年6月达产,公司的长远达产目标是10000吨/年。在达产3000吨以前,该公司称项目不需要融资。 在2月24日进行的公司2008年投资者交流会上,其董事长刘汉元表示永祥一期1000吨多晶硅项目中,200吨实验生产线将于2008年3月底进行试生产,最迟6月份正式投产。而另一条800吨生产线将于2008年6月底完工,7月底投产。 四川永祥10000吨多晶硅项目由一期1000吨生产线和二期3个3000吨生产线组成。在完成一期1000吨生产线后,二期首个3000吨生产线将很快上马。二期后两个3000吨生产线的建设用地将于3月中旬落实,计划分别在2009年初和年底完成两个3000吨生产线的投产。 该公司董事长刘汉元认为多晶硅市场前景广阔,通威做多晶硅无论在人才、技术、市场、管理、成本都有领先优势,97%以上不会有太大问题。刘汉元还透露,到目前为止,四川永祥已与2家以上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签署了5年多晶硅采购的战略协议,预收现金2到3亿元。
   
据介绍,在未来几年内,永祥股份最终将形成年产1万吨多晶硅、15万吨三氯氢硅、100万吨pvc、250万吨电石渣综合利用水泥的生产规模。
7.岷江水电(600131):
    
总股本/流通股:50413万股/31221万股;
   
2007年12月,该公司和天威保变、川投集团签署了协议,对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原四川川投硅业有限公司增资到9.45亿元并同时更名为天威四川硅业。其中发起人股东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为35%,天威保变持股51%,岷江水电以货币方式出资人民币13230万元,持股14%。天威硅业的主要任务是投资建设新津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项目拟定总投资约27亿元。除三方直接出资9.45亿元外,天威硅业将通过三方按出资比例提供担保向银行贷款或向股东融资17.55亿元。天威硅业项目预计建设期为2年,第5年达到其设计生产能力。
  新津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建设,主要将依托新光硅业,该公司将按市场规则提供相应的技术和工程建设支持,或由新光硅业负责项目承(代)建工作。岷江水电表示,新光硅业建设的1260吨/年多晶硅生产装置又引进了国外技术,目前已经投产,为项目的建设打下了较为可靠的基础,但由于项目建设期和达产期较长,无法准确预计项目回收期和收益情况。
8.川投能源(600674):
   
总股本/流通股:49129万股/22430万股;
   
因原拟定的以新光硅业38.9%股权为目标资产而进行非公开发行的条件不成熟,该公司2007年12月确定以自筹资金和持有的四川巴蜀江油燃煤发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7600万元,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12.6%股权;目前该公司对其投资的账面余额为3489万元)全部股权作为支付对价,收购控股股东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新光硅业38.9%股权。本次股权收购所涉及资产以2007年10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上述股权作价均按评估值协商确定,初步作价为人民币38696万元。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持有新光硅业38.9%的股权。
   
新光硅业承建的1260吨/年多晶硅项目是原国家计委以有关文件唯一批准建设的高技术示范性产业化项目,是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的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2.9亿元人民币,并已于2007年2月26日投料试车成功。 据介绍,2007年新光硅业生产了228吨多晶硅,主业利润达8000万元,加上其他非经营性收入,新光硅业利润可达1亿。川投能源董事长黄顺福表示,新光硅业2008年净利润达到此前预测的5亿元相当有把握。
  新光硅业的主要产品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原料,而江浙一带已经上马了许多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后端项目,对多晶硅的需求较大,由此判断,新光硅业的高利润现状将可维持几年时间。该公司大股东还承诺新津项目也将适时注入。2007年12月底,总投资达27亿元的新光硅业二期新建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在成都新津开工,其中川投集团持股35%。川投集团承诺将在条件成熟时,以适当的方式将新津项目按法定的程序注入川投能源。
9.乐山电力(600644):
   
总股本/流通股:32648万股/24386万股;
 
   该公司于2007年12月1日与天威保变签署了《新公司出资人协议》,双方约定共同投资组建新公司,将负责建设和经营乐山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2亿元。新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以现金方式自筹资金出资25500万元,占新公司注册资本的51%。乐山项目投资期预计为两年,第三年投产,第四年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80%,第五年直至以后生产负荷为100%。
    2008年2月,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与多晶硅设备工程公司(在美国加州注册)签订了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设备采购合同。根据该份合同,多晶硅设备工程公司将向买方提供年产能为3200吨的还原炉、热氢化炉、配套的电源调整控制柜,包括(但不限于)其备品备件、技术资料、以及买方现场的冷调试(单机调试)、热调试(系统调试)和其他技术服务,合同总价款近4000万欧元。
   
此外,乐山电力还参股了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万元,持股比例为0.80%。
10.桂东电力(600310):
 
  总股本/流通股:15675万股/6072万股;
 
 2007年媒体曾报道,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市的发展规划,该公司将和广西星光企业集团公司合作生产1000吨/年高纯度多晶硅。广西星光企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企业,其下属的贺州市星光硅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广西金属硅生产企业,同时,广西及贺州地区有丰富的用于生产硅的石英石资源,该公司与其合作生产多晶硅将具有矿产资源、电力供应、水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其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不明。  
   
此外,银星能源(000862)也曾宣布投资产能1000吨/年太阳能电池等级多晶硅项目,但无进一步的信息。
    从上述十个上市公司从事多晶硅项目的简要进展情况看,可以判断近期应当关注的从事多晶硅项目的五个主要公司是川投能源、天威保变、通威股份、南玻a、江苏阳光,长期应当关注的是通威股份、天威保变、南玻a,航天机电,其原因除了多晶硅的生产规模之外,还在于其今后产业链的是否完整与完善。


11、其它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涉足多晶硅即上游产品的上市公司外(部分也从事下游产品的生产),其它涉足光伏产业下游产品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有研硅股(600206)、交大南洋(600661)、风帆股份(600482)、力诺太阳(600885)等。


三,产业问题


1、技术难题是关键


    2007年初,新光硅业在实现多晶硅项目投产之际,其信心百倍——“2007年达到设计产能的90%,2008年达到1260吨的年设计产能”,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新光硅业连涉及产能的20%都还没有达到。如今他们对外的说法谦虚了不少——“2008年计划将更加接近1260吨的设计产量目标”。坚持了40余年多晶硅生产的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在市场如此紧需的情况下,其2007年的产量也没有超过300吨。另据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千辛万苦”自产的多晶硅其品质距离国外产品还有较大差距,部分技术指标尚未达到国外产品指标。
    多晶硅制备技术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国内各大多晶硅项目要实现顺利投产、达产还面临着很大的技术挑战。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目前主流的多晶硅制备方法是针对半导体应用的西门子法。西门子法采用冶金级硅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然后通过精馏得到高纯的三氯氢硅,高纯三氯氢硅与氢气最后在西门子反应器中气象沉积形成U形多晶硅,最后压碎形成小块供应市场。
    从技术工艺的角度讲,多晶硅生产是综合化学、化工、冶金、半导体、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学科的大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各方面专业人才,需要一个实践经验丰富的团队,这是多晶硅区别其它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其二,西门子制备多晶硅涉及大量氯气、氢气、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粉尘和酸碱,是一个易燃、易爆、有一定污染的产业,原料和副产品要考虑到回收或循环使用;另外,目前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被美国、日本、德国的少数企业所控制封锁,关键生产设备并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购得,通常需要定制设备。
  从生产环境上考虑,因为多晶硅项目能耗高、规模大、周期长,所以各大项目均选择了靠近硅料产地、享有优惠电价的地区。
  目前上市公司多晶硅项目多采用的是西门子法,具体技术来源不一,有的技术引进自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研究设计院、有的借助中国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还有的是借助峨嵋半导体厂、四川新光硅业的技术,有的项目甚至是集合了不同技术出身的人员,以求能够增加项目顺利投产的砝码。但是这些技术在此之前都还没有诞生过千吨级规模的生产线,业界对其说法不一、尚存争议。
  目前,全球多晶硅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8大厂商,这些国外多晶硅巨头往往都依附国际一流化工集团,其拥有成熟的技术、大规模生产经验以及一流的专业人才,而他们的投产建设期都是2年,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中国企业的技术是否能够在2年时间内就支撑起数亿资金投入的多晶硅项目,还需要假以时日。
  一旦国内巨大的多晶硅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势必会扭转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多晶硅价格必定下跌。那时,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毕竟国外多晶硅巨头生产的产品成本在25美元/kg左右,而目前国内产品的成本则在70~80美元/kg。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只有将新产能的释放时间表赶在众多新产能集中投放市场之前,企业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


2、价格波动影响行业发展
  多晶硅价格下跌与产能释放孰快?
  如果不考虑国内及世界其它后进入多晶硅厂商的新增产能释放,那么2010年内全球多晶硅供应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国内庞大的新增产能投资计划何时会充分释放?一旦国内巨大的多晶硅产能释放,势必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价格下跌。可以说国内新增产能是关系到多晶硅价格下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毕竟2007年国际多晶硅巨头的太阳能多晶硅提炼成本仅25美元/公斤左右,而国内小批量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的成本则高达70-80美元/公斤,数倍于国外厂商的成本在短期巨大的获利空间面前似乎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一旦供过于求,则会对后进入的国内企业形成致命压力。
  那么国内新增产能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释放吗?国际大厂有成熟的技术、大规模生产的经验,然而他们的投产建设期是2年,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中国人可能在短短的2年内达到千吨乃至万吨级的能力吗?
  巨大的悬念很难让我们凭借一个企业的信心就能够推测。然而国内企业小批量生产的多晶硅的数量却在快速上升,从新光硅业和徐州中能的最新产能释放情况来看,技术的小规模突破似乎又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难。
  我们在新建多晶硅企业的工地上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弹性、灵活和效率,在暴利的驱使下,赶在多晶硅价格暴跌之前夜以继日的工作,即使只生产两三百吨多晶硅,足以使企业获得暴利。从宏观上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多晶硅绝对有重复建设甚至盲目冒险的嫌疑,然而对于微观个体来说,多晶硅价格下跌和产能释放孰快,是短期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仔细寻访考察了乐山当地的多晶硅企业,尽管对巨大的产能能否如期释放带着怀疑,但不能不承认,当技术、资金和人才都聚集于此地时,加快建设和突破是企业唯一的选择。
  多晶硅价格下跌与太阳能光伏系统需求增长将互为循环
  尽管过往10年全球范围内的光伏需求增长迅猛,但不得不承认,太阳光伏系统的应用始终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截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葡萄牙、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奥地利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购电等鼓励太阳能发电应用的政策法规,但太阳能发电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是制约其需求的最根本因素。
   倘若多晶硅价格下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会下降多少呢?
  下表为多晶硅售价220美元/公斤时在太阳电池中各部所占比例。假如太阳电池各环节增值不变,则我们发现,如果多晶硅下降到60美元/公斤,则太阳电池组建的价格会下降到2.15美元/瓦,比现有太阳电池组建下降41%。
  根据《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06年国内并网光伏系统的投资造价为5万元/千瓦,其中太阳能电池所占比重高达66%,按照30%自有资金投资,投资收益10%计算,假设各部分比例和条件不变,仅仅依靠太阳能多晶硅价格的下降使初始投资额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含税含收益)下降幅度已经非常可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