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佛法与投资。【作者;包杨】

在一般的认知模式里,投资与佛法以及禅法相比,似乎是两条相异的路,前者是向外的投射,而后者是向内的找寻,背道而驰。然而,自我从业这些年以来,我看到了这两条路的交汇与重合处,即再大的事业,都建立在生命这个基础上,而所有外在的一切,通过对佛法理路认知的理清都可以成为我们由外向内回归的养料,以及悟道的助缘。

从奠定一个理想开始,做投资和修行的道理是相似的。一些人修行是想要成佛,一些人则是为了开悟,也有一些人仅仅为了内心的平静和烦恼得以平息。而投资也是一样,一部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一部分人为了企业的良好运作,一部分人是借用一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另一部分人则是为了通过以这个平台作为跳板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财富的多少,在一般的情况下,成为衡量投资成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它的方法则是重中之重。

如如不动

每一个人潮涌动、风生水起的地方,都是人性的试炼场,而金融市场是尤佳的处所。佛法中讲有三毒,即贪欲、嗔恨和愚痴,而资本市场的博弈,能将人性的缺陷迅速放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事实上,作为一个依教修行的人,很多时候,我们看见前车之鉴,照见他人身上的缺憾之后,自身便可以绕过那些障碍,以免去它对自身的伤害,需要做的,只是去修复自己的生命,就是了。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常常会走向两个极端,恐惧与贪婪,而投资最难之处,可以说是情绪控制,它是交易的核心。在技术分析以及总体判断都正常的情况下,你有再好的方法,即使再精通自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远离自己原本的意愿。在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许多投资者的心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随波飘荡,每一个消息、每个意见都过度敏感,不能片刻安定,导致思维混乱而影响自己的决断。

佛法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金融投资,它涉及到很多“意根”当中情绪管理的内容。而负面情绪的累积,导致的苦果之一是恶性循环,急躁和冒进、判断失误、优柔寡断、意志力与忍耐的下降,以及昏聩……在这样的情况下,失败一般是必然的结果。而事实上,跳脱开来看,不光资本市场,每一个行业的能够久远持续的成功者,所拥有的特质,无一不是以上所有相反的正面的形容词,即平和、冷静、果决、忍耐和智慧……事实上,真正能够持久美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由负面的事物组成,除非你能从它们身上汲取到养料,然后不断对照与修正自己,使自己更加圆满光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能让自己心智成长的负面参照物,在佛法中,我们把它们叫做逆增上缘。

每一件不圆满的事情上,我们都能见到圆满本身。不断从自己的每一个微小的错误上修复自己,那么无论是智慧,还是财富的积累,都是逐渐呈增长的状态。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忘记得失的衡量、他人的意见、新闻消息的干扰来影响投资决策,心无挂碍,如如不动,只有当心静下来,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因果法则

纯粹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整个法界运作的规律,都离不开因果这个大的原则。从人天乘的福报流转来说,三世因果很明确地展示了这一法则。今生的福德是前世业果的显现,而这一生的作为又决定了下一世的业报。前世为善积福,则此生福德广厚,前世作恶,此生必然穷困潦倒,万事不顺难成。没有无缘无故的财富成功积累和贫病失败,世法只是静静地呈现了因果的现象而已。

因此,一些人一生注定好风好水相随,不需焦燥,命运早已有最合适的安排。事实上,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决策,他所接触到的讯息,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在促成既定因缘的成熟,最终收获命运的果实而已。

因此,投资总是失策,或者一直不顺的人,他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思维方式与决策,更是在于影响思维决策的业因。外因固然很重要,然而唯物论上也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业,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前因不可变更,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可做的是修正当下乃至以后的内因,从而影响自己的投资判断和生命走向,让它向自己希望的、好的方向去转变。

无常观

佛法告诉我们,变化是常态。《金刚经》里有四句耳熟能详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世界上,现象界的一切,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而变好是一种状态,变坏也是。

其实参看K线图,就像海浪或是人生的际遇一样,有波峰,也有波谷,起起落落,回环往复,都是生命的常态。世上凡事都有两面,有生则有灭,有增则有减,有垢则有净,其实将所有的起落综合起来,最终类似于《心经》上描述佛性的状态——“不增不减”。一切相上的事物,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所有的股价都不可能直线运行,有起,便有落。那么在股海逐浪的时候,便不用太在意表面上一时的盈亏。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来都没有绝境,只要整个市场还在,只要等得起,永远都有柳暗花明的时机。为何?《道德经》上说“以其无死地”。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已,看透这些规则的本质,就不会被眼前的任何事物所左右了。

三心不可得

《金刚经》上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句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原是指没有一个固定的我执心与自我可以执著。而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同样可以成为一个适用在投资上的法则。瞻前顾后往往是人性的一个弊病,作为投资者,常常会为行情变好后没有在更低的价位得到筹码而追悔,也会因为盲目乐观追涨而高估股价,事后被套,后悔不迭,悔不当初没买时。这些状况都是家常便饭。

在佛法中,比较就是分别心,虽然所有前后的计较都是出于贪心,然而我们会因此而不快乐,成为贪心的助缘,让我们的心不平和。

过去的已然过去,与当下的状态毫无关系。去日不再来,不让已然错失的机遇成为自己包袱,抛弃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不对未来有过高的期许,淡然面对。不患得患失,无论在佛法中或是世间法中,其实是相当重要并且难做到的法则。

平常心是道

在寻常的思维中,拥有财富之后,是谋求更多的财富,即是贪欲。得之自得、狂喜,继续奋勇追逐,贪心日益壮大;若不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日的希望与失望的交替都成为煎熬,然后郁结成为生命的八苦之一,即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会转成嗔恼、焦虑之类的负面情绪。负能量的累积导致的后果之一便是昏聩,做出错误的判断,滋长愚痴,而愚痴回转过来,重新形成新的恶性循环,贪嗔痴的欲望成为轮回最大的因。

佛法中常常说平常心是道,而在投资过程中,一般人很难做到内心不随价格的波动而情绪起伏,或恐惧或贪婪,尤其是在资金较大的情况下。佛经中有言,“情生智隔”,情绪的生起,会干扰智慧的运用和判断力的准确性,真正想在金融金融市场获利,必须去掉这种心理,尤其以投机及得失之心为主。常常用无常作观,胜者用千金散尽想,负者用柳暗花明想,化紧张为松弛,由定生慧,从来都不是虚言。

在佛法当中,从表面上来看,戒律的是一种对行为的约束,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等不良业力与习气的延续。需要注意的是,心才是一切行为的源头,持戒是让心通过控制自己行为的妄动来避免可见的恶果产生。事实上,戒律的意义在于对我们自身生命的保护。

很早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上,“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一个投资者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投资风格。而在波谲云诡、变化万千的投资市场中,太多的信息会导致我们会产生太多的妄念与选择。而大多数的投资失策,都是因为心念一时妄动而导致的。因此,在做每一个决策的之前,我们可以多问自己一句:这一次的操作,违背了我的操作原则吗?如果是,便可以考虑取消行动。而如果答案为否,那么而后所得的任何结果,无论是否是我想要的,自己便都能够安下心承担。我能够接受最好的回报,也能够承受最坏的结果。而最坏的结果,事后分析经验教训可以成为最好的养料。不追悔,便不会有额外心理的负担。如此,便能安心。

而遵循法则,便类似于佛法中戒的部分,用来对治自己的贪心与妄动。

金融投资中,许多投资者的分析能力和胆识也许相差不多,然而人与人的差距的拉开在于一份良好的忍耐力。

如同作物的生长一样,在秋天的果实丰收之前,要经过春耕与夏长,而在这之前的冬藏,实际上更是能量潜藏的过程。投资等候回报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忍耐之前,首先需要必备的是眼光与远见,确认自己的选择。在证券投资当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了较低的加码,而是定力和坚守。用如如不动的心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判断,稳定地持有或是等待机遇,不被微小的利益所左右判断,安静等待自己的的投入回馈给自己想要的果实。这不仅是定力的嘉奖,也是对自己的信心和确认。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无为,而无不为”,等待、无为法不是消极,而是养精蓄锐,从来没有不经过回报与努力的收获。

资本市场的博弈,本质上就是人妄心贪嗔痴,尤其是贪欲的放大集合场。既然股海战场最终只是少数人最终获利存活的处所,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那么如何存活下来,便需要了解人性的弱点,洞察市场运行的根本规律,从旁观者的角度来逆向思维所有人的想法,以及学着如何克服自己已有的弱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何在巨大诱惑面前及时收手,如何在泰山崩塌之时抽身而退,合理地在大势和人心当中或顺或逆地巧妙组合,便是智慧的力量,需要长久的操练和经验的积累。

而慧力,更重要的是看破这个博弈市场的虚妄性和游戏性的本质。外在的一切现象界的事物成住坏空的异动,与我们内心如如不动的法身慧命毫无半点瓜葛,而错误地被它所转引发的贪心和执著,反而有碍于个人灵魂生命的解脱,成为轮回的因。但如果奇招反用,正好借由此让它成为自己戒断对财富贪著的助缘。不是断除财富,仅仅是戒贪心,离相而不粘着,最终将财富为我所用,不为它所转,为善离相,是很好的观法。

广种福田

佛法中解析了轮回之因,是有情众生的欲望。作为五种障道之因最首要的一个则是贪欲,财色名食睡,对财富的贪欲排在首位。诚然,投资不是慈善,是为了更高的回报与收益。然而,从更长远地眼光来看待,理清财富与人生的关系,关乎到世间的投资与出世的法身慧命的长养。

从三世因果的法则上来说,今世的财富与投资的正确性来自前世福报的积累,即布施。布施是因,得财富为果。我们自己今世所感得的福报,都来自自己过去世所作出的业因。如果过去世中布施积福,今世收获财富的积累。而造恶悭吝,则穷困潦倒,投资不顺,万事难成。

三世因果规律的展现,布施不仅仅是财富的来源,更是一种对贪欲的对治方法,而贪欲是投资的大忌。布施不仅仅影响到看得见的福德,更能影响到看不见的福田。它通过对财富的处理来的校正对它的态度。

事实上,人这一生,两手空空地来,亦是两手空空地去,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为我们短暂保存,为我们所用,而不为我们所有。换言之,财富只是一个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而已。从表面上看,财布施获得投资财富是世间人天善法的基础,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它的意义在于舍离,对于轮回的舍离,而所有我们粘着事物,都是轮回的动力。

我们都知道,财富是好的,作为一个佛弟子,佛陀先告诉我们它的来处,是通过先舍而后得。在得之后,慢慢再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可得,慢慢引导我们先生出出离心,从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先布施,而后到《金刚经》的不住相布施、不执著于布施,转而去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更有益的事情。而这种无相布施的功德,才能转化为成我们成佛真正有用的资粮。当然,这是更进一步的后话了。

希望所有的有缘人都能够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包杨 2016年1月3日于广州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