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研究的领域,还是半导体。这次的研究对象,是:功率半导体中的MOSFET产业链。
2020年三季度开始,MOSFET等元器件纷纷涨价,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缺货。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需求回升,而供给端由于中芯国际意外事件,客户转单,加上国内功率半导体供需失衡,龙头公司产能已经排到2021年上半年。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按照生产流程来分,MOSFET主要以IDM模式为主,其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及设备,以及中游制造、下游的应用等。其中:
上游——硅片及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功率半导体不追求先进制程,其设备投入比逻辑芯片低。晶圆采购是MOSFET的主要成本,占比30%-40%。晶圆生产代表公司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
中游——功率器件的核心技术在于,通过差异化参数调整,为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因此,MOSFET龙头大多为IDM厂,从设计到封装自主完成,主要包括士兰微、华微电子,华润微(一半代工,一半IDM)等。
下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5G基站设备制造商,代表公司有领益智造、伟创力、博世、德国大陆等。
图:产业链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这个领域的两家代表公司,分别对应华虹半导体VS华润微,看到这里,值得思考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是,MOSFET产业链的景气度能维持多久?在供不应求的高景气度下,哪些玩家更受益?
二是,这个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看什么?哪些玩家的长期竞争力更强?
对功率半导体,之前我们还研究过IGBT(斯达半导VS华虹半导体),详见科技版报告库,此处不详述。
【重要声明】
本文坚决不做任何形式建议, 数据和内容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我们仅呈现产业研究内容, 仅服务于产业研究需求、学术讨论需求 如为股市相关人士、无信息甄别能力人士 请务必自行取消对本号的关注
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
国内: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理杏仁、企查查
海外:Capital IQ、Bloomberg、路透
(壹)
功率半导体,其承受电压、频率大小的特性不同,一般分为IGBT、MOSFET和二极管等。实际使用中,工程师会根据应用领域不同,来选择合适的功率半导体。本文,重点研究MOSFET。
MOSFET,从芯片层面来看,与IGBT差异较为明显:MOSFET开关时间较短,响应速度很快,适合低功率、但频率要求高的领域;而IGBT是在MOSFET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其耐高压性能大大提高,适合工业领域的高压、大电流 、大功率。
总结一句话,就是IGBT行业核心驱动力更多来自工业和基建,MOSFET的核心驱动力更多来自消费电子,而汽车电子赛道,则对两者均有应用。
图:IGBT、MOSFET主要应用领域
来源:国元证券
接下来,我们围绕华润微、士兰微、华虹半导体、扬杰科技、捷捷微电五家重点MOSFET厂商,梳理这条产业链的逻辑。
(贰)
国内的一批MOSFET厂商,大致能分为三类:
龙头梯队,全线布局MOSEFT、IGBT芯片的晶圆代工或IDM厂,产能规模及芯片设计及封装专业能力更强,代表公司:华虹半导体、华润微、士兰微。
第二梯队,是主业从事二极管、晶闸管IDM厂商,当前正在转型升级至MOSFET/IGBT等技术壁垒更高的产品,MOSFET销售规模占收入比重都非常小,代表公司: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华微电子等。该类厂商资金实力较强,选择与代工厂合作包产线的方式,来保证MOSFET产能。
第三类,没有产能,以设计+封测经营模式的厂商,代表公司:新洁能、富满电子。
基于此,我们挑选几家重点公司,来看一下各自的收入结构:
图:收入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以上五家公司,MOSFET业务占比由高至低依次是:新洁能>华润微>士兰微>华虹半导体>富满电子>捷捷微电>扬杰科技。几家公司的主要产品略有不同:
华虹半导体——以IGBT、存储芯片为主。其中IGBT/MOSFET占比36%,未披露单独MOSFET占比,其MOSFET主要为高端系列超级结(super junction)产品,。
华润微——以MOSFET为主。其主营业务可分为产品与方案(IDM模式)、制造与服务(代工模式)两大板块,IDM占比43%,代工占比57%。代工业务中,MOSFET产品占比约 62%,IGBT产品及智能控制产品占比约7%;IDM业务中90%是MOSFET。
士兰微——产品结构中,LED二极管芯片占比较高,其次是MOSFET器件,占比25%左右。
新洁能90%以上的收入来自MOSFET芯片设计;富满电子以封测为主,其有12.6%的收入来自MOSFET,主业为LED芯片封测。
捷捷微电MOSFET已经带来15%收入,扬杰科技大约有1.5%。
从1950年至今,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发展路径基本为:二极管→晶闸管→ MOSFET → IGBT→第三代半导体。
图:技术迭代
来源:塔坚研究
因此,单从产品结构对比,技术壁垒较高的三家公司是华虹、华润微、士兰微。
接下来,我们从2020年三季报数据,分别对比一下各自的增长情况。
图:2020年三季报数据
来源:wind、塔坚研究
1、华润微——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18.32%,下游新能源汽车和两轮电动车行业景气度回升,驱动产能业绩上涨。
2、捷捷微电——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48.61%,由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控制等下游产业受益于5G市场环境,需求开始放量。
3、扬杰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44亿元,同比增长30.76%;主要受益于包括家电、电源、工控、光伏等行业复苏明显,内销增长较快。
4、华虹半导——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1亿元,同比下降1.25%,功率半导体业务快速增长,但存储芯片价格下降拖累业绩。
5、新洁能——卫生事件后工控、家电、消费电子、通信等下游迅速回暖,2020Q3应收6.66亿元,同比增速22.84%。
6、富满电子——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13亿元,同比增长23.08%,受益于快充和MiniLED芯片快速放量。
可以看到,功率半导体受到下游消费、汽车、光伏等市场需求拉动,景气度较高,但存储行业未出现景气度回升的迹象。
(叁)
接下来,对比几家龙头的回报水平看:
图:回报数据 (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图:回报数据 (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可以发现,除捷捷微电和2020年刚上市的新洁能外,几家公司的回报水平都不高,平均ROE、ROIC在5%左右,这个水平基本上只有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国际巨头的一半。再来看细拆影响ROE的三大因子:
对比可见,导致回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低净利率,低净利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大幅扩产:IDM厂商主要靠扩产能拉动收入增长,但如果在景气高点扩产,景气度下滑期价格下降会拉低净利率水平。
以杨杰科技为例,到2018年下半年,由于下游景下行,叠加531光伏行政等影响,虽然收入同比增长26%,但净利率下滑明显。
2)低价竞争:国内厂商的MOSFET以低端消费电子领域为主,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产品性能差异性小,价格为下游厂商选择产品的主要原因。
从毛利率情况来看:
国际一梯队龙头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安森美的平均水平在35%-38%;其次是,高于国内一梯队的IGBT龙头华虹半导体(35%),再次是华润微、扬杰科技。不过,捷捷微电主营业务晶闸管及防护类器件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很高,但其毛利率水平在45%-50%左右,高于意法半导体等国际一线龙头。(后期调研中需要重点关注毛利率较高的原因)
图:毛利率对比
来源:塔坚研究
对这条产业链,要弄明白逻辑,必须对行业大趋势有清晰认知。
(肆)
功率 MOSFET 在两个应用领域中作为主流:
1)70KHZ以上的高频领域:代表性应用包括变频器、音频设备、雷达等。IGBT高位峰值承受的频率低于70KW,因此该领域中MOSFET成为核心选择。
2)10kH Hz-70kHz之间领域:该领域同时可以使用IGBT或MOSFET,但MOSFET凭借更低的损耗及成本占优势。该领域包括手机、汽车电子、白色家电等。
总体来看,下游应用领域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分别占比20%、25%、20%。
从需求维度,我们来预测未来的增长前景如何:
1)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是国内MOSFET出货量占比首位的领域,也是国内供应商较多的领域,但由于价值量较低,行业内占比仅在20%左右。
消费电子领域中,智能手机、PC两大应用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0%以上,未来的通过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力不强。但TWS耳机和快充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两大标配,渗透率仍较高提升空间。
根据中泰证券预测,2020年手机快充渗透率大约为20%,其中,氮化镓GaN快充渗透率仅有1%。
快充通过提高电压来达到高电流高功率充电,但高电压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增加同步整流的 MOSFET的数量来调整电压。并且,原硅基MOSFET转化为发热少、体积小的第三代半导体GaN-MOSFET后,单个价值量上升为原来的2-5倍。
截至目前,小米、vivo、OPPO、华为、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推出5G手机的同时,亦开发了各种功率不等的GaN快充技术。从小米2020年推出的65W快充的BOM表可知,主要电子器件总成本为68.1元,其中MOSFET价值量占比超过31%(原边 MOS+副边 MOS),占成本比重居首。
图:小米快充BOM
来源:开源证券
假设未来五年内GaN快充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0%,由此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30%,拉动MOSFET市场增速年化为18%。
2)汽车电子
电动自行车方面,2020年电动自行车加大力度执行新国标实施,新国标明确规定整备重量不得超过55kg,而整车减重有效的手段就是把铅酸蓄电池替换成锂电池。
MOSFET功率产品是电动两轮车的核心器件,一辆铅酸电池大约安装8-10个MOSFET,而锂电池车MOSFET 用量是铅酸车的2倍。根据2020年10月某功率半导体公司调研纪要,单个mosfet价值量约为1.5元,单车价值量提升1倍。
根据中信证券预测,本次新国标替换需求叠加锂电池渗透率提升,预计2020年-2021年MOSFET需求量分别到3.9亿颗、4.9亿颗,复合增速18%。不过,到2022年国标替换基本完成,市场需求会有所下降。
来源:塔坚研究、中信证券、调研
汽车方面,IGBT应用于价值量高的逆变器,MOSFET主要应用于燃油车,以及价值量低的车载充电器,未来增速并不突出,并且长期看会受到电动化的冲击。
不过,需要注意的新情况是,特斯拉在Model3在逆变器中使用了碳化硅+MOSFET,代替了原来的IGBT。因此,在新能源车领域,比较大的变数在于技术迭代,汽车领域未来有可能碳化硅MOSFET替代IGBT。
整体来说,MOSFET未来应用领域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IGBT应用领域在工业控制和大型设备,各有各的用途,高压、高功率大型设备,IGBT不会被MOSFET替代。
综上,从需求维度来看,可以总结为:
1)短期看:电动自行车替换、手机快充带来的增量需求;
2)中长期看:汽车电动化趋势下,SIC+Mosfet对IGBT的技术替代。
整体来看,未来五年MOSFET市场规模大致以11%-18%的增速增长。看完了长期逻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短期行业景气度。
(伍)
由于没有经统计的功率半导体的月度高频数据,我们下面重点看一下几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情况:
1)根据富满电子公告,由于上游MOSFET涨价,富满电子将其8205系列产品出货单价上调0.05元,涨幅100%,该产品用于手机快充。
2)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5G的相关应用上来后,0.18微米和0.15微米这两个成熟工艺的需求缺口特别大,电源管理、射频、低功耗、可穿戴、特殊存储器等方面的需求一直很强劲,且客户在市场上的盈利很高,所以8英寸晶圆的平均售价会上涨。”
通过新闻及机构调研信息,我们整理MOSFET近一个月涨价情况如下:
图:2020年MOSFET厂商涨价事件
来源:塔坚研究、新闻整理
3)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因英飞凌(Infineon)、安森美(ON)、意法半导体(ST)等IDM大厂主力产能位于东南亚国家,2020年Q1出现交货期延长,价格还未上升。截止到Q3,大部分厂商开始涨价。
图:国际MOSFET品牌交货期及价格
来源:富昌电子、国际电子商情
根据上一轮MOSFET景气度周期判断,功率 MOSFET 的涨价潮从2017年Q4开始到2019年Q1终止,大致持续了4-5个季度。基于此,本轮涨价潮大致能维持到2021年1季度-2季度。
景气度回升,大部分功率MOSFET企业都能够享受了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那么,其中,哪些公司又能够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陆)
整体来看,这个产业链是“得产能者得天下”。未来,我们需要跟踪这几大关键经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