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作为交通运输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以及我国工业和能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提供低碳出行产品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引领我国工业和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推动全工业链绿色制造的责任。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看,一方面在“双碳”目标落地推进过程中,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碳减排的措施,加快推动低碳和技术材料的应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继续全球领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欧美一些国家征收碳关税的背景下,减排降碳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将为车企重塑竞争优势提供重要的机遇。关于挑战,一是数据统计基础薄弱,要明确碳排放的数字范围和标准,限行双积分政策并轨提供了有效的统计基础;二是减碳是全民系统工程,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智能车的到来,产业在变,汽车生态也在变,实现碳管理和排放监控的难度增加;三是成本向价值转化,不仅企业需要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用户也会在新增成本和价值体验上进行体验平衡。
目前,业界已形成共识,转型新能源是车企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但汽车制造产业链长,不仅包括动力系统、人工智能系统、零部件等车辆生产流程碳中和,还包括产业链减碳协同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研究并落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约需60年,而我国计划仅用30年,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汽车企业碳中和路径不妨更“激进”一些,同时要更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布局,自成立以来,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一直专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坚持“融合、共享、发展、创新、致远”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价值,以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为导向,以产融结合创新发展模式为支撑,深入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秉承“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家庭创造幸福”的核心价值观,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核心资源聚合,共同驶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陕西全通实业集团通过旗下全通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全球顶尖智能前沿技术,与上千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国内国际双线发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分别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设计、整车研发制造、售后、回购、汽车产业等多个板块布局,在保护不同企业产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将多个方面的产业技术相融合,实现新能源汽车定制化生产,在保障车辆符合生产标准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期待。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过程中,陕西全通实业集团很早就意识到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在2019年,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创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及新能源动力资源的研发,并联合建立了陕西首条动力锂电池生产回收示范线,就锂离子电池破解回收、长程回收、近程回收、超临界回收、氢氧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技术等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取得了相应成果,通过一系列科研突破,努力实现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规模化运营。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院动用科研资源,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面展开科学技术研究,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不仅能大规模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能在电池梯次利用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同时,陕西全通实业集团旗下新未来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的销售、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公司不仅在充电桩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在现有充电桩设备基础上实现充电检测及数据回传功能,在汽车充电时,充电桩设备能对汽车电池进行检测,对于电池的使用情况形成数据并保存入库,通过持续跟踪管理就能实时掌握电池使用情况,进而形成持续性的电池模组数据,这便为后期电池梯次利用提供了准确可靠地持续性数据支持,保障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进度。
在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产业链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联动调整,生产企业、营运企业等参与方都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利益重分配过程,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都需要通过更多创新举措来平衡各方的诉求。在此过程中,行业机构应积极输送智力,与主管部门、市场主体一道,为新能源汽车加速低碳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