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美股评论:危机是这样诞生的
美股评论:危机是这样诞生的
?????????? ??2010年01月29日?20:13??新浪财经



  【MarketWatch旧金山1月29日讯】我们遭遇到这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究竟是谁的错?被告的名单原本很短,但是现在,伴随着一次又一次国会听证会的召开,这名单正变得愈来愈长——一年前吞噬了金融市场的集体性恐慌现在已经缓缓成长为一种非常自然的社会性欲望,急于去四处寻找替罪羊。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伯南克(Ben Bernanke)、保尔森(Henry Paulson)、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富尔德(Dick Fuld)和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所有人都处于密集的火力之下,被认为应该对泡沫的膨胀和破灭负责——当初的那场风暴席卷了从华尔街到伦敦,到利雅得,再到雷克雅未克的几乎全球每一个角落。就像安然的雷伊(Ken Lay)和华尔街的博斯基(Ivan Boesky)那样,他们是非常便利的目标,无论公众还是政治家们,都可以高度安全地大肆攻击这些家伙,让他们为那些没有任何人——至少是没有任何攻击者——能够完全清楚解释的灾难负责。


  便在这当口,一本新书出现了,这本预计将于下个月出版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现在急需的视角,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这一场危机。书籍将这危机放进了历史的大背景,和那些世代性的集体癫狂爆发进行比较,比如十七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或者是我们十年前经历的互联网疯狂。这便是吉尔伯特(Mark Gilbert)的《共谋——不可逆转的危机如何从贪婪与阴谋中诞生》(Complicit: How Greed and Collusion Made the Credit Crisis Unstoppable),预计将于2月10日出版发行。


  作者吉尔伯特是一位彭博资讯的记者,也是我的老友和前同事——我上世纪1990年代中期曾经在伦敦为彭博资讯工作。现在,吉尔伯特已经是彭博资讯驻伦敦的首席记者,不过当初我们结识的时候,他的任务还是追踪欧洲债券市场。在我看来,他比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其他记者都更加了解全球固定收益和衍生产品市场。


  吉尔伯特是彭博资讯的业务于1990年代早期发展到欧洲时最早到达那里的记者之一。某一天,他在搜索资讯时发现了一篇自己十年之前撰写的文章,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彭博资讯工作了整整十年。


  被忽视的警讯


  在彭博出版社出版的《共谋》一书当中,依靠着自己高超的专业能力以及各种内部资料,吉尔伯特为我们详细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让我们看到泡沫是如何在衍生产品当中生长出来,并且不断膨胀,最终造成了2008年9月那场让全球市场休克的风暴,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在事情发展到太迟之前,始终没有人注意到其严重性。简而言之,债券市场的全球化有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降低风险,而实际上,这一体系也确实发出了若干警告的讯号,假如人们能够及早意识到其意义,危机未必就不可预防。问题在于,从监管者到银行家,从政治家到美国的住宅购买者,大家都在忙着赚钱,甚至不愿意去多看一眼,多想一秒。


  “在很大程度上,信贷危机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少数坏家伙的阴谋,所谓沉默的大多数也都得到了他们份内的好处。”吉尔伯特在前言当中强调,事情绝非只是银行家过分贪婪那么简单,但是缺乏监管和各国央行压制全球利率的努力所造成的误导,的确应该负一定的责任,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金融行业变成了一个疯狂炒作的马戏团。


  彭博集团的编辑方针是“提供事实,但不提供观点”,吉尔伯特在这本书中也遵奉了在这样的原则,他精细地绘制了一幅国际市场地图,这地图即便是布朗(Dan Brown)和勒德拉姆(Robert Ludlum)也不能等闲视之。


  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的崛起如何导致洪水般的廉价商品涌入了全球市场,这些商品不但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而且允许各国的央行将利率降低到几乎为零的水平。他展示了这些如何导致了免费信贷的大爆炸,而后者又使得人们疯狂地涌入衍生产品市场。他展示了信用评级机构是如何做出慷慨的评级,以及金融公司的充满利益冲突的作为——他们向评级机构支付资金,换取只能使得局面进一步恶化的评级……他直接向读者发问,“你们会相信一家为自己美食评级付费的饭店吗?”


  他列出了那些为人们所错失的警讯,从2006年9月对冲基金Amaranth的崩溃,到2007年厄瓜多尔可能无法偿还外债的警告,到2007年春季印度令人吃惊的加息行为,再到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 他还着力描写了伦敦2007年2月间的一次对冲基金研讨会上的恐慌——当天,中国股市一个交易日就下跌了9%,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危机的序幕,而人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若干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制造危险


  伴随警讯不断增加,衍生产品行业也愈陷愈深。银行家们“就像鲨鱼一样,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保持运动”。2006年6月,荷兰银行ABN Amro发明了CPDO,所谓固定比例债务债券,这是一种基于高等级债券的产品,号称“最好就赚钱,最差也不会赔钱”,大有颠覆金融世界固有规律的架势。然而,正如吉尔伯特所指出的,这些产品身上所带着的,完全是“尼日利亚银行故事的尘烟”,事实上,即便华尔街也在一年之内对其丧失了信心。


  “在这过程个当中,银行不但没有试图削弱现有的金融危险,相反倒制造了更多危险。”他写道,“这成了衍生产品行业的行为逻辑,为未来积累起来巨大的麻烦。”


  他展示了华尔街银行家们的作为,他们不但没有认识到危机的到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相反,在2007年下半年,他们还互相开火,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美国银行(BAC)和花旗银行(C)都陷入了内斗的漩涡。


  在这本书里面,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图表,大概都是来自彭博的资料库,这些进一步帮助说明了衍生产品的泡沫有多大,以及其崩溃的影响。其中尤其有一张图表,显示的是全球股市的整体价值,后者从2005年到2007年整整增加了一倍,而在2008年第四季度又垂直跳水,一举抹杀了之前三年的全部进展——在几周的时间当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每天跌幅几乎都有几百点。


  长期意义


  当然,如果有些读者希望看到传奇故事,看到各方面玩家之间在危机当中的紧张局势,他们或许会失望。书中没有精神错乱,没有深夜的电话,没有大亨之间彼此的出言不逊,或者财政部官员因为压力过大而病倒之类——尽管其他一些关于危机的书籍的确对这些有所涉及。


  相反,读者在这里看到的全都是纯粹的事实,他们看到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金融泡沫是如何糟糕——是如何在几年的时间当中在所有人都眼前酝酿的,是如何最终破灭的,而且还让所有人如此吃惊。这里没有稀奇古怪的流言,称得上是一部教科书,可以让任何研究者清楚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事实。


  将来的某一天,布兰克费恩已经离开了高盛,盖特纳也不再是财政部长,华尔街的下一代银行家又开始犯错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就会显现得更加清晰。


  其实又何必等到那么久,现在我们告别危机也不过只有一年的时间,银行就已经在开始又一次大冒风险,又一次为其高层支付过度的薪酬了,因此现在读读这本书绝对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作者:David Callaway)


?


?


?


?


?


?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