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团购网站拉手网被三胞集团收购

?  文/未来已来


  拉手网归宿三胞集团,其实一点也不意外。2012年拉手网撤销IPO,投资人和创始人斗争之后,创始人吴波出走再创业,之后被收购或许已经是其较好的归宿,只是被谁收购的问题。外界一直有评论说拉手是被投资人给搅黄了,曾经的团购霸主,没落了。但笔者想说的顺着拉手网被三胞集团收购,讲讲团购网站的归宿和未来,以及团购模式所带来的启示。


  为什么对于大多数团购网站来说,倒闭或者被收购是注定的归宿?


  《浪潮之巅》在谈信息产业的规律性性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就是70-20-10定律。简单的讲就是,当某个领域的发展历经过群雄争霸时期,到了发展成熟的阶段之时,一般在特定范围市场容不下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主导者不仅占据市场份额过半,通常是百分之七十的份额,并且制定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位居行业第二的一般占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份额,有时也能给行业领导者一些颜色看看,但总的来说是受行业领导者欺负的时间居多(比如美团都曾要求商家二选一,只能选择美团,踢开竞争者),剩下的一群同行竞争者可怜巴巴的蚕食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只能为行业领导者马首是瞻。团购行业目前的情况何其相似。


  根据团800发布的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截至到6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已锐减至176家,相比于2011年8月的最高峰时段的5058家,团购的存活率仅为3.5%。其中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占据了84%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家专业调研咨询公司易观国际也给出了类似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团购市场餐饮美食类成交份额中,美团网占比53%,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分别占比21%和15%、其他团购网站占比11%,在酒店团购方面,美团市场份额占比75%占据绝对优势。


  在拉手网被三胞集团绝对控股之前,团购市场的格局已定。当70-20-10的定律应验时,拉手网属于10%里面分市场份额,那时起,拉手网就已经无力回天。当团购河山已经分割完毕时,对于苟活着的团购网站来说,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不然就只有倒闭了。


  既然拉手网的归宿不算意外,那么拉手网的淡出团购,有什么启发呢,团购的未来在哪里?


  商业模式角度,仅有团购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们回个头来以“事后诸葛亮”的身份来看团购模式时,不难发现其商业模式的变迁过程,团购模式由最初的每日一单演变到本地生活服务,甚至是O2O,和平台化。盈利模式也从简单的抽佣,广告模式发展到多样化收入。


  对于靠着团购起家的美团,也新谋生了猫眼电影、美团外卖和美团酒店等新型主打业务,而且都做得风生水起,就连才涉足不久的酒店业务,都已经受到艺龙网等先行者的“重点关注”。对于美团来说,未来很可能走的是如今淘宝天猫的“平台 广告”模式。而且据王兴自己透露,美团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交易是在手机上的,在移动互联网上电商平台客户端仅次于淘宝,比天猫大、比京东大。可见,对于美团来说,除了发家致富的团购业务之外,转身也可以玩“电商”,玩“平台”。


  在资本层面,美团尽管一直想保持着独立发展,但也不能否认委身于阿里的事实。当然,因为阿里占股比较低,而且事实上美团如今发展也比较独立。所以“拉阿里战略投资入伙”的说法,美团方可能更乐意听。毕竟在资本层面能得到BAT之一的阿里庇护,甚至在将来还能在阿里的核心展露O2O领域大显身手,此等待遇可是连被全资收购的高德也不曾拥有,先前新高德战略明确淡出O2O,聚焦LBS,就有评论认为很可能是高德没有重要到能堪当O2O大任的地步,毕竟阿里系还有很多可以做O2O,其中之一就是股份占比不多的美团。


  而另一家团购模式的代表,要说一说在半路杀出,或者说厚积薄发顺势进入的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是业内有名的慢公司,靠着点评起家,在开始团购模式之前,大众点评其实一直有做优惠券业务,某种程度上和团购有些相似。因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大众点评介入团购领域后可算是顺风顺水,并迅速占领有利位置,牢牢锁住了团购行业第二的位置。不过对于大众点评来说,这也是远远不够的。BAT之一的腾讯入股大众点评,除了资本还带来了微信和手机QQ的入口,这羡煞旁人的流量入口优势,加之因为团购而使得大众点评由“慢”而“快”了,自然就只能马不停蹄。一方面着手本地生活服务,可以顺其自然加入时下大热的O2O,而且是确确实实的O2O。另一方面,在已经加入的团购领域,大众点评也会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伺机扩大自己的份额。再者,大众点评围绕另一个更大的市场,那就是“食”的领域,连续入股石川科技等ERP公司,希望帮助餐饮企业信息互联网化,并通过大数据指导企业经营和精准营销。显然大众点评也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


  除了平台化模式或者O2O模式发展的走向之外,如今存活着的团购网站里面窝窝团值得说一说,窝窝团一向是团购领域敢于创新的。国内的团购网站和团购模式都起源于Groupon,从开始时的每日一团,甚至是模仿Groupon。窝窝团等率先推出一日多单和一单多日,团购的商业模式开始发生改变。到如今,窝窝团推出了
“团购商城”模式,也是团购模式的创新,重心转向窝窝团的系统,帮助商家进行直销。尽管未来未可知,但能做出顺应市场变革的公司总能存活更久。而且在如今互联网帝国们纷纷构筑护城河的年代,保不准那天窝窝团迎来小米或者360等公司的入股甚至是收购我们也不会太惊奇。


  但无论如何,对于起家团购的企业来说,仅仅有团购的商业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么像美团一样借助团购建立起规模优势,垂直延伸,进军酒店团购等领域,进一步稳固自己领先者的地位,可“平台”,可“O2O”;要么像大众点评类一样,依托自身优势,背靠BAT的流量优势,本地化生活服务,O2O进入更大的领域;要么像窝窝团“惹不起还躲不起么”,在团购领域自知无法胜出,格局已定时,快速转型,让自己先活过去再谋大略。


  风投投资角度:风投如果变为“疯投”,那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根据团800的统计数据,团购最疯狂的时期高达5058家,如今锐减到百余家,按照此算企业存活百分数也都只能是个位数,若按照如今存活且在团购市场占有率能超过2%的来算的话,那就已经到了千分之几的几率了。可见团购大战相当惨烈,同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的残酷和“跟风”。


  对于团购风潮来临时,风投公司都想成为助推风口的“猪”飞上青之人,当然主要是想借此能赚个盆满钵满。可当机会来临,需要快速而旁乱错综复杂的判断时局时,往往风投也是不理性的,生怕投资被竞争对手抢走了,白白错过了那只即将走向台风口的“猪”,哄抬投资价格,乱投占位,先占先得等也就层出不穷了。当然,风投本来就是一件冒险行为,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赌,能大赢是小概率事件。但毕竟能飞上青天的“猪”最终还是为数不多的。尤其是那些一开始就是曾经多次折戟沉沙再战创业的创业者们来说,很多其实是可以选择投资者的,并不是能给钱就能成为其风投,往往还得看风投公司有没有实力助力公司未来发展,综合权衡的结果才引进投资。反倒是一些信心满满的新进者,包括创始人企业和风投公司,关键看能不能拉倒钱来砸市场,甚至想着能不能通过风投的钱肥一下自己的口袋。各色各样的风投,加之各式各样的创始人和企业,最终成就了团购的一锅乱粥。一地鸡毛过后,才发现代价是惨重的。投资者“疯投”,那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过我们也应该肯定那些砸钱了但是无非回收资本的投资家门,他们至少为做大团购市场吆喝过,正因为他们的“流血”付出,才有今日之团购市场格局。从这点上讲,不管是“风投”还是“疯投”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创业者角度,团购千团大战是一堂生动的观摩课


  据说99%的人都曾有过创业的念头,而这其中有只有1%的付诸实践,而付诸实践的人中,据说又只有1%的能成功。很多事情,当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或许才能豁然开朗,但如果从未置身其中,没有切肤之痛,其切身感受还是缺乏的。自然很多人对创业还是一如既往的趋之若鹜,别人失败为嘛说自己就会失败呢,自己一定会成功。


  李开复先前预言过团购大战的存活者能有十来家企业,存活的企业又分为两种,第一种:精通线下推广,平衡用户商家利益,帮助商家增回头客,重视商家质量诚信的企业,第二种是巨鳄。显然美团属于第一种,而大众点评,糯米网等属于第二种,拉手网的归宿也可以勉强归为第二类,毕竟进入三胞集团,也是补齐三胞集团的护城河和缺口,以谋求企业形成完整的O2O布局。


  围绕团购模式的创业大战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创业者们或多或少能受到一些启发。团购大战不亚于一堂MBA课,而且都是带着血腥的实操课,从中可以感受商业模式的进化,转型与思变,过冬前或者大战前如何确保现金流充裕以避免竭泽而渔,以及创始人投资人关系处理等等,也是难得的收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