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A股融资没有最猛,只有更猛吗?


在刚刚经历的2016年中,中国股市的融资力度再度刷新新高水平,甚至称得上“史上第一融资年”的称号。

纵观目前中国股市的状况,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3000家的规模,而2016全年的IPO规模也达到227宗,整体IPO融资规模突破1500亿元。至于2015年的IPO情况,则全年实现219宗IPO,累计IPO融资规模1586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2015年下半年,因中国股市出现了股灾风波,IPO处于阶段性停发的状态,而全年IPO融资规模也有所影响。但,鉴于15年股市活跃度的持续升温,IPO保持活跃态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反,对于股市波动率相对平稳的2016年,却依旧保持较高的IPO融资水平,其发行节奏有所出乎市场的预期。

与此同时,从股市再融资的情况分析,2016年A股市场全年增发募资规模高达1.46万亿,而IPO融资加上再融资规模,则高达1.6万亿以上。与之相比,15年股市IPO融资与再融资规模,却略显逊色。由此可见,经历了15年下半年的股灾风波之后,虽然股市整体投资吸引力大幅下降,但融资压力依旧不减,且创下了多年来融资规模新高水平。

近年来,无论是在A股市场,还是在新三板市场,融资依旧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各大市场的融资力度也有水涨船高的姿态。

其中,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家数在近年来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累计数量突破万家,全年融资规模也突破千亿,而随着新三板市场以及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持续发力,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也基本上获得了几何式地增长,也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或多或少反哺实体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近年来,虽然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加大,但再融资的力度却远高于IPO融资的力度,但市场往往把更多目光注意到股市IPO融资身上,而较少关注到持续膨胀的再融资规模。

对于IPO融资,自2016年A股市场实施IPO新规之后,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大大提升了资金的利用率,加上市值配售的因素,大大减缓了IPO融资对股市存量资金的抽血压力。但,进入16年下半年,随着IPO发行节奏的持续提升,从一个月两批次,提升至一周一批次,月均筹资规模也持续飙升至200亿元以上的单月水平,IPO融资过快也逐渐受到了市场的担忧。

至于再融资,多年来上市公司也热衷于采取定增等手段来实施再融资的目的。但是,在上市公司接连颁布再融资方案的背后,其初衷意图却各不相同。

有的上市公司,会做出长远性的发展考虑,借助再融资来保障上市公司日后的盈利增速,乃至打开新的盈利增长点。但,在实际情况下,亦存在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营造刺激股价的噱头,而打着各种各样的热门概念,试图获得更好的再融资效果,同时也能够起到推高股价的目的。但,在再融资案例频发的背后,真正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的却为数不多,而部分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不仅摊了原有股东的利益,而且其上马的定增项目也并未能够从本质上为上市公司创造出利益来,而这一种打着转型等旗号实现变相再融资情况,却或多或少影响到A股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A股市场融资没有最猛,却只有更猛,这似乎成了近年来市场的一大写照。对于A股市场而言,要让融资功能的持续发力,并不能够单纯注重融资的规模与数量,更需要注重融资的质量与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IPO融资可以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但更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换言之,如果市场赚钱效应以及投资吸引力大不如前,则需要适时适量调节股市融资的节奏。或者,也可以在IPO融资密度相对较大的背景下,通过提升再融资审核的门槛,降低股市再融资的规模,来抵消IPO融资的冲击影响力,这或许也可以为股市“减负”。

股市融资,固然重要。但,确实需要注重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更需要结合股市的运行环境来合理调节股市融资的频率与密度,这样才能够让股市投资活力不至于遭到快速熄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