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中国股市“再融资猛于虎”时代,会成为历史吗?


与发行节奏明显提速的IPO相比,中国股市的再融资功能基本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再融资猛于虎”来描述近年来中国股市的发展状况,也最贴切不过了。

实际上,再融资已经沦为了中国股市的圈钱工具,而从近年来的数据显示,与股市IPO上千亿的融资规模相比,股市再融资规模更是连续超过万亿的水平,而2016年中国股市也成就了“史上第一融资年”的称号。

定向增发,往往属于最具广泛性的再融资方式,而随着股市再融资规模的水涨船高,定向增发的使用频率也持续增长。

在实际情况下,牛市环境下,上市公司推出合理的定增方案,结合热点概念的配合,容易促发股价的上涨。但是,在震荡市场或熊市行情下,定增方案的出炉,却对股价的影响偏向中性。退一步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定增方案不佳,反而会稀释了上市公司原股东的权益,对股价构成压力。

多年来,部分上市公司巧妙利用再融资工具完成各类变相圈钱的行为,而在定价机制模糊、套利预期空间较大的背景下,却容易加剧市场利益输送的风险,而最终的结果,则是损害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由此可见,多年来持续高居不下的再融资规模,真正能够为上市公司开拓盈利预期,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却寥寥无几。但,与之相比,部分上市公司却热衷于利用再融资规则漏洞来实现利益输送等目的,更有甚者还借助当期的热点题材来增加股票的活力,试图获得更好的利润最大化。当股价被“吹”上去之后,随之而至的,则是当初参与定增的机构资金,纷纷减持套现,乃至清仓式卖出,导致股市财富再度分配显得不那么平等。

近期,再融资新政的出台,被市场赋予了很高的期待。其中,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20%的融资比例上限、18个月的时间间隔限制以及确定定价基准日只能为发行期首日等规则,无疑对股市再融资现象形成直接性的冲击。

不可否认,通过明确融资比例上限、调整定价基准日以及确立明确性的时间间隔等,会给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预期构成沉重的冲击,而此举也将会缓解股市再融资的风险,乃至降低之后高折价定增套利的空间,对股市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新政中,当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之际,规定了原则上不得存在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对此,从这一点来看,实际上会阻挡着大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而以往借助再融资来补充流动性,乃至间接购买理财产品等行为,将会得到较好地规范,有利于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

“再融资猛于虎”在中国股市中,已经存在多年的历史,而随着再融资新政的落地,实际上也意味着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股市再融资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规范与整顿,这或许会成为中国股市“再融资猛于虎”现象的重要性转折点。

不过,新政虽好,关键还得要看落实情况。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未来不排除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巧妙规避新政的政策,间接实现其变相圈钱的目标。由此可见,对于未来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不仅重在落实,还得要提升整个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对扰乱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秩序者,应该给予严惩,而扭转中国股市“再融资猛于虎”的时代,还是任重道远!

持续多年高居不下的再融资规模,有望得到降温。或许,通过严格约束再融资的发力,来对冲股市IPO发行节奏的提升影响,是当下市场的治市思路,从而减轻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分流压力,乃至降低股市利益输送等现象。

在笔者看来,再融资新政的落地,是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并利于减轻股市财富再度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但,仅有再融资新政的约束,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融资过猛的中国股市而言,仍需进一步规范整顿市场中的任性减持行为,并逐渐把股市投资功能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之上,让中国股民也能够从股市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预期,让他们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