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六六说平安之三:平安的护城河还在吗?



分析完保险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平安,这家企业面临哪些问题,是否仍然具有行业竞争的护城河?


首先,中国平安面临保险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那就是:疫情冲击下的消费“通缩”,导致保费收入的下降;低利率水平导致的息差亏损和投资收益的降低;传统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改革带来的保费收入下降的阵痛;来自于互联网保险的冲击;以及车险和重疾险新规带来的短暂阵痛。


再来看看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对这一点寄予厚望,毕竟有巴菲特老爷子的成功经验摆在那里,没有他21%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哪怕只有他的一半也好。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固收类的投资占了71.4%,而股权类投资只占了17.7%。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投资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只有百分之5点多一点。股权类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9%左右。即便是股权类的投资,在2021年上半年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这也是导致平安股价一路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平安持有汇丰银行7%的股份,汇丰银行股价腰斩,中国平安账面浮亏442亿港元,后又耗资3亿增持汇丰到8%自救,但却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赔钱又陪脸。华夏幸福暴雷事件导致平安2021年第一季度计提182亿的减值损失。作为碧桂园、融创和旭辉的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在房地产三条红线的调控之下,上半年股权收益为负,也是一筹莫展。中国平安控股的平安好医生已经在香港上市,股价在2021年上半年下跌了30%左右。2016年平安12亿定增长江电力,获得不菲的回报,但在2020年长江电力的股价长期横在20元左右的位置,也没有亮眼的表现。此外,中国平安持股的京沪高铁(新上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云南白药的股票,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但也是乏善可陈。



股市中股民们对公司股价的涨跌是最敏感的。或许平安在17.7%的股权投资上的损失在整个万亿资产的庞大身躯下,算不上伤筋动骨,但对平安的股价的杀伤力,是有放大效应的。这也不难理解,平安的股价为什么会从最高的93元一路下跌到58元,几乎腰斩。当然,这背后也有主力资金的操纵嫌疑,笔者在之前的篇幅里有过论述。


那么,中国平安的护城河还在吗?她还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过往的优势,再次成为投资者的宠儿吗?


中国平安持有金融领域的全牌照,横跨保险、投资理财、银行、证券、基金等多个领域,就市场准入来说,是具有很强的护城河的。而公司历经几十年的耕耘,建立起的百万保险代理人队伍,也不是竞争对手一天两天就能突破的。互联网保险在非标性的寿险、重疾险、财产保险等方面也很难有颠覆性的突破。而在投资这一块,平安偏债型的保守型投资,虽然不能和巴菲特相比,但还是比较稳健的,没有灾难性的风险,等利率进入上行周期,公司的盈利又会随之改善。而公司的股权类投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企稳反弹,步入上行的通道,这是的平安又会重回上升的轨道。或许平安要做的,就是加大权益类投资的比例,聘请像笔者六六这样的投资牛人,为公司增厚投资收益。


中国平安收购方正集团,剑指方正医疗和方正证券两大核心资产。而这两大核心资产是能够和平安现有的体系产生协同效应的。

近年来,国内等险企纷纷探索在保险服务中融入健康管理服务。这是受到美国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的启发。联合健康的盈利模式简单概括为:在发展成健康险的重要承保方后,其利用医疗服务支付方的身份优势,成为了新医疗服务网络的搭建者和主导者,而最终,成就了健康险+医疗服务的商业闭环。根据2020年财报显示,纵使受疫情影响,联合健康全年收入2571亿美元,同比增长6.2%;运营利润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净利润为15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可以说是出色地摆脱了商业保险行业周期性的影响。


平安集团则是早期的探索者之一。自2015年孵化平安好医生(01833)以来,平安已建立起政府(Government)、用户(Patient)、服务方(Provider)、支付方(Payer)、科技(Technology)五个端口,对应包括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平安智慧医疗等12家主体在内的医疗健康生态圈。


但这个生态圈有一个缺失:现成的实体医院资源。而这个,却是北大医疗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方正拥有以北大国际医院为旗舰医院及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总床位数10000多张,高级职称医师500余人,年服务患者300余万人次。方正还拥有重点骨干企业北大医药公司,孵化了100余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北大医疗产业园,和位居国内医疗信息化第一梯队的“智慧医疗—北大医信”。


在2020年年报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即瞄定了平安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的强强联合,则是让平安在股权投资市场上,下了一盘大旗。数据显示,2020年方正证券经纪业务行业排名第12名。而平安旗下的平安证券排名第13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方正证券的营业网点数量为347家,平安证券为55家。两者若整合,在经纪业务上位居上市券商行业第10,优势将得以强化。而平安集团自有的浮存金则可以通过这个通道顺畅地进行投资。这里的协同效应也是1+1>2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中国平安的护城河不但没有丧失,反而是越挖越深。


#价值投资# #中国平安# #股市分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