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 啥是元宇宙?

周三两市大盘维持强势振荡态势,元宇宙概念股、电力、造纸等板块大幅领涨大盘。

今天重点谈一下“元宇宙”概念。

一、元宇宙是啥东东?

1、三秒钟,读懂“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或指向互联网的“终极形态”。Metaverse 一词来源于作家 Neal Stephenson 的科幻小说《雪崩》,描述了一个人们以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各种软件进行交互的世界。概念上,Metaverse 一词由 Meta 和 Verse 组成,Meta 表示超越,verse 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来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人造空间。回顾互联网发展历程,从PC局域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使用的沉浸感逐步提升,虚拟与现实的距离也逐渐缩小。在此趋势下,沉浸感、参与度都达到峰值 的 Metaverse 或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技术上,在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上,元宇宙在沉浸感、参与度、永续性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会由许多独立工具、平台、基础设施、协议等来支持其运 行。随着 AR、VR、5G、云计算等技术成熟度提升,元宇宙有望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

2、元宇宙的四大核心价值属性

元宇宙:虚拟与现实高度互通,闭环经济体附着开源平台。尽管行业内对于元宇宙的最终形态没有细致的描述,但通过细化其特征依然能够确定元宇宙的四大核心属性:

(1)同步和拟真。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保持高度同步和互通,交互效果接近真实。同步和拟真的虚拟世界是原宇宙构成的基础条件,这意味着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一切事件将同步于虚拟世界,同时用户在虚拟的元宇宙中进行交互时能得到接近真实的反馈信息。

(2)开源和创造。开源同时意味着技术开源和平台开源,元宇宙通过制定“标准” 和“协议”将代码进行不同程度的封装和模块化,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在元宇宙进行创造,形成原生虚拟世界,不断扩展元宇宙边际。

(3)永续。元宇宙平台不会“暂停”或“结束”,而是以开源的方式运行并无限期地持续。

(4)闭环经济系统。用户的生产和工作活动将以平台统一的货币被认可,玩家可以使用货币在平台内消费内容,也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置换现实货币。经济系统是驱动元宇宙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引擎。

3、元宇宙风潮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儿”

元宇宙在资本市场风潮正起,多项目斩获大额投资。

自3月10日Roblox在纽交所直接上市以来,元宇宙概念广受市场关注。

海外方面,游戏平台 Rec Room于3月底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达1亿美元。该公司以VR 社交游戏起家,用户已突破1500万;4月中旬,Epic Games 融资10亿美元用于元宇宙相关业务开发,创下元宇宙赛道最高融资纪录。

国内方面,3月11日,移动沙盒平台开发商 MetaApp 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迄今国内元宇宙赛道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4月20日,游戏引擎研发商代码乾坤获字节跳动近1亿人民币战略投资;5月28日,云游戏技术服务商海马云完成2.8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二、四大天王:元宇宙的雏形技术路径

1、初级形态:游戏

从产品形态上看,游戏是元宇宙的雏形。游戏作为人们基于现实的模拟、延伸、 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构建的虚拟世界,其产品形态与元宇宙相似。

2、进化方向:四大技术提升

游戏与元宇宙成熟形态存在较大差距,相应底层技术仍需提升。驶向元宇宙的征途依旧道阻且长。具体来看,游戏需通过以下四种技术路径,缩小与元宇宙成熟形态之间的差距:

(1)通过 AR、VR 等交互技术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回顾游戏发展历程,沉浸感的提升一直是其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从《愤怒的小鸟》到《CSGO》,游戏建模方式从2D到3D的提升使游戏中的物体呈现立体感,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切换视角,进而提升沉浸感。然而,3D游戏仍然只能通过垂直屏幕展示游戏画面,玩家的交互操作也受制于键盘、鼠标、手柄等硬件工具,与元宇宙“同步与拟真”的要求相距甚远。 未来,基于VR、AR 为代表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由更加拟真、高频的人机交互方式承载的虚拟开放世界游戏,其沉浸感也有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缩小与元宇宙成熟形态之间的差距。

(2)通过 5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提升游戏的可进入性。元宇宙是大规模的参与式媒介,交互用户数量将达到亿级。目前大型在线游戏均使用客户端软件,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运行。该模式下,对计算机终端的性能要求造成了用户使用门槛,进而限制了用户触达;同时,终端服务器承载能力受限,难以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而 5G 和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是未来突破游戏可进入性限制的关键。

(3)通过算法、算力提升驱动渲染模式升级,提升游戏的可触达性。目前,3A 游戏采用传统的终端渲染模式,受限于个人计算机 GPU渲染能力,游戏的画面像素精细度距拟真效果仍有很大差距。为改进现有的渲染模式,提升游戏的可触达性,需要重点关注算法、算力的突破以及半导体等基础设施产业的持续进步。

(4)通过区块链、AI 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游戏的可延展性。PGC 内容方面,第一方游戏内容是建立元宇宙的基础场所,而目前3A游戏在场景和人物建模上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为实现元宇宙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 算法算力以及AI建模技术的进步有望提升PGC内容的生产效率。UGC内容方面,第三方自由创作的内容,以及闭环经济体的持续激励,是元宇宙延续并扩张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游戏UGC创作领域编程门槛过高,创作的高定制化和易得性不可兼得,同时鲜有游戏具备闭环经济体。因此,为达到元宇宙所需的可延展性,需要重点关注区块链经济、AI、综合内容平台等产业的技术突破。

3、规模商用:AR/VR技术成熟

(1)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构建了元宇宙坚固的基石。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满足硬件基础后,则需要覆盖尽可能多的用户,来构成元宇宙中的行为主体,并由这些主体来创造元宇宙的内容。

(2)全球互联网用户过去十年维持高增长。根据互联网世界统计(IWS)数据,截至2020年5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46.48亿人,占世界人口的59.6%,过去十年年均复合增速8.3%。

(3)垂直行业社交的用户打通最终将把流量引入巨头的“元宇宙”。社交需求作为现代网民的刚需,已经渗透多个垂直行业,例如购物、游戏、育儿、兴趣、短视频、求职、婚恋等。社交属性的加入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口碑效应”和用户裂变属性,从而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客的低成本方式,社交还以线上朋友圈维系了客户留存,因而几乎所有的垂直行业应用都开发了社交功能,简单的如通讯录、实时聊天,兴趣小组、 论坛,具有行业鲜明特色的如拼团社区、直播公会以及游戏中常见的联盟、社区等。 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的增长见顶,未来通过社交属性打通垂直行业应用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们增加用户价值的主要方式。例如,元宇宙对腾讯这样的平台型经济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链接一切”是腾讯宇宙的终极目标,近年来,腾讯陆续收购的各种影视、文学、音乐、IP以及各项技术都具有注入腾讯宇宙的潜在动机。

(4)AR/VR 是通往元宇宙的关键路径。

互联网和社交平台既不能将虚拟世界准确地投射到物理世界,也不能赋予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深度体验感。AR 和 VR 从技术上解决了这些问题,AR可以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物理环境,VR则是能完全创造出一个生动的虚拟世界。

当前AR/VR 技术日趋成熟,进入稳定生产阶段。Gartner 认为,新技术从萌芽到最终实现,大多会经历一个起伏的阶段。这一曲折前进的过程可以用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来刻画。VR/AR的发展已经走过概念期、过热期、幻灭期,并正在走出“开悟期”,走向量产成熟期。

疫情加速了VR宅经济渗透,消费文化具有可持续性。

4、商业困局:万物互联与核心技术鸿沟

网络、社交平台、AR/VR 技术只是人类进入元宇宙的基本前提,若要更好地实现元宇宙低延迟、随时便捷的特性,还需要5G、云计算、芯片等各种技术的加持,当前元宇宙的发展仍要面临诸多难题。

(1)全球各地区互联网渗透率分布不均,亚非拉数字鸿沟仍存。

根据IWS数据,2020年5月北美、欧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分别高达94.6%和87.2%,而亚非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排名末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现状不利于元宇宙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全面覆盖每一个体的终极目标。

(2)AR和VR设备仍然存在缺陷,无法完美贴合用户的需求。

2018年美国 一项针对专家的调研显示,在影响AR和VR普及的因素中,用户体验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选择该项的受访者占比分别达到39%和41%。如果设备性能不过关,用户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作为未来进入元宇宙的第一入口,AR和VR目前仍需在软硬件上不断做出优化。

(3)现有内容和体验单一,靠爆款游戏只能吸引少量专业玩家。

首先,高质量游戏和影视少,目前主流VR内容平台上的游戏和影视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缺乏类似《半条命:Alex》这样的爆款作品,无法沉淀大量的活跃用户;其次,平台兼容性不高,虽然Steam平台可以支持几款主流头显,但是多数VR平台之间没有打通, 给开发者造成选择阵营的困扰以及平台迁移的烦恼,华为鸿蒙即要着力解决跨平台分发问题。

(4)元宇宙的商业模式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

元宇宙的实现需要5G、VR/AR、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的相辅相成,而核心技术AR/VR还未形成明晰的商业模式。目前AR/VR在ToC市场的盈利方式主要就是两种:终端设备的出售以及线上内容付费;线下VR体验馆的单次付费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结构单一,同时持续性和稳定性也较弱。硬件和终端设备销售是当前的早期AR/VR市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内容作为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将是未来的主要盈利点。目前大多数VR体验馆所提供的体验内容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顾客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无法给行业带来稳定、持续的收入。在内容体验充实丰富的基础上,未来的商业模式可以进一步向广告、订阅服务等方面拓展。简言之,若想要实现元宇宙,未来亟待形成多元、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三、创世神话:软硬件、服务、内容生态

元宇宙的第一入口是AR/VR终端,同时需要5G、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

从5G+云计算+AR/VR 产业的融合入手,可将元宇宙的产业链分为硬件层、软件层、服务层和应用/内容层。根据IDC统计,2020 年全球AR/VR市场相关支出120.7亿美元,未来复合增速54%,而中国市场规模约66亿美元,未来几年复合增速47%。

其中,硬件、内容、软件、服务四大环节当前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7%、36%、19%和 8%。 其中,硬件主要是消费级和行业级的VR终端,内容主要包括游戏、视频、直播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开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软件分发渠道等,VR 服务包含线下体验店、游戏连锁店以及各类行业应用服务商等。

1、里程碑事件:从音视觉交互到触觉、温度等全方位感官体验

目前的VR设备给人带来的沉浸式感官体验是基于视觉和听觉的,然而终极形态的元宇宙要实现人类完整感官的模拟,目前业内发力的方向主要是触觉、温度等感受的传感。例如,国外公司Tesla Studio开发了一套TeslaSuit动作捕捉服装,采用电极电刺激的方式,可将触觉反馈传输到身体的任何区域,从轻柔的触摸到体力的消耗感以及温度改变,并能输出运动捕捉和生物识别信息。该公司还开发了一款TeslaSuit手套,同样具有运动捕捉、生物统计学、力反馈等功能。从音视觉到体表感知的进化能够进一步提升VR入口的沉浸感,全身传感方案的成熟或成为元宇宙迈向成熟形态的里程碑,并且大大拓展了在军事训练、运动训练等行业级领域的使用价值。而元宇宙终极的接入方案或是脑机接口,通过大脑皮层的电信号交互直接实现人类意识与数字世界的连接,目前来看,技术距离商用仍然遥远。

2、高硅耗材:小型化、集成化、无线化、低功耗持续迭代

VR 头盔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显示屏、镜片、处理器、存储、传感器、无线网络、摄像机、电池、结构件等。整个设备结构紧凑、精密,因而需要定制化的模具和结构件。其中屏幕与镜头以模组方式组装为整体,大部分芯片、传感器焊接在一 块或两块主板上。

3、软件软肋:全球科技巨头垄断开发平台,国内软件实力暂时性落后

软件层面主要包括支撑软件和软件工具开发包。

4、BC两端: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以上资料来源:海通证券荀玉根、姚佩团队的公开研究;东吴证券侯宾团队的公开研究;IDC、艾瑞咨询、Wind、英伟达等官网公开资料以及黑石苏世民等,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四、元宇宙相关概念股

在A股市场上,元宇宙相关概念股有不少,包括:300052中青宝、300031宝通科技、300556丝路视觉、300624万兴科技、300036超图软件、688127蓝特光学、300113顺网科技、002273水晶光电、300079数码视讯、002045国光电器、002241歌尔股份等。目前看,中青宝底部拉出两根20cm的大肉板,俨然成为板块龙头,技术上看,中青宝在8元平台构筑了长达1个月的平台,所以一旦起飞,确实爆发力不小;此外,宝通科技公司也属于一只龙头股,因为该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海南元宇宙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AR/VR/MR、机器人、传感器、新能源矿卡、高端装备等成长性产业相关领域业务,技术上看,宝通科技在8月20日刷新年内新低后放量企稳回升,8月30日拉升第一根20cm大肉板,其后开启主升浪。


近日点评个股复盘:

600010包钢股份,8月27日午评中首次看好,当时看好的理由是它是超低价的钢铁股600010包钢股份,还具有稀土永磁概念,贴合最近的热点。此外,我认为价格足够低,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其后几天,包钢股份走势凌厉,但冲高到4.14元后出现了深蹲,在昨日的午评中,我再度强调,包钢股份还有一次冲顶的机会,4.14元应该不是年内的最高点,今早,包钢股份继续稳步攀升。

002610爱康科技:该股此前在低位时我在评论区特别分享的,其后连续点评近一个月,这一波主升浪以来,爱康科技出现了多次反包涨停,我估计应该是进入最后的加速冲刺阶段,我自己已经逢高派发了大多数仓位,尽管爱康科技今天刷新了年内新高,但既然选择逢高分批高抛,就没有什么后悔的。

601238广汽集团:最近一个月,我分享了一只中线票广汽集团,当时点评时的价位在14元多,我还特别强调广汽集团迟早会刷新历史新高20.37元(复权),昨天广汽集团轻松轻松刷新 了历史新高,看来它是真给我面子。昨晚,广汽集团出现了一个负面消息,今早顺势调整,但我认为,调整到位后的广汽集团,还有攀升机会,昨日出现的21.00元的价位,大概率不是广汽集团今年的最高价。

截止昨天,沪深两市的合计成交金额已经是连续连续36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实属历史罕见!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至少说明,股票市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资金所重视,以前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各类虚拟货币等,已经逐步让位于A股市场,A股市场的核心意义和战略地位在进一步壮大。

这两个月的行情,正所谓,旱的旱si,涝的涝si,部分新高不断,部分新低不断,站队很重要,节奏更重要。就大盘看,整体是安全的,此话我说了很多次,关键是选好个股。别的不多说了,继续淡化指数专司个股吧,别追涨,注意低吸,注意板块轮动,相信超跌低位票里面也能出“黄金”,相信机会是跌出来的。尤其是半年报出来后业绩超预期的以及业绩不好利空出尽的。

就板块看,我比较看好新能源整车,尤其是我一个月前分享了广汽集团,此外,看好钢铁煤炭板块,亦看好超跌低位医药医疗股,我认为,未来几个月,超跌低位的医药医疗股,会迎来一波持续性较强的中级反弹行情。此外,每年的这个时段,苹果概念股都有一次板块机会,我在周一起开始看好的300115长盈精密我已在逐步建仓。最后,新出现了“元宇宙”概念股,应该机会多多。

对于九月行情,我总体偏于谨慎,至少大家适当降低一些仓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半分清醒半分醉吧。


最后特别提醒:龙庄午评文章只在东方财富网财富号上发布。链接:http://caifuhao.eastmoney.com/cfh/245689,可在电脑网页上点击上面的链接并添加收藏,或手机下载东方财富的APP,搜索“龙庄战略联盟”的财富号,添加“订阅”或“关注”。谢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除了东财网财富号,龙庄文章还在东财网博客上同步发布,龙庄战略联盟在东方财富网上的博客是东财网的老牌人气财经博客,坚持原创发表文章超过13年。龙庄文章仅仅是我本人看盘的操盘日记和心得记载,不作为任何看客的买卖依据,据此买入风险请自负。另外,本人没有任何会员、没有任何收费群,凡是打着我的旗号在外面招摇撞骗的,都是骗子,请直接举报或在留言区向本人反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