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投资组合理论--学院派和复利派之争

带图全文见: www.eastmoney.com/lcg/pp/2war.htm


?


投资组合理论――学院派和复利派之争


?


鲁晨光


?


最近,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了美国作者威廉?庞德斯通写的《财富公式:玩转拉斯维加斯和华尔街的故事》[1](后面简称《财富公式》),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围绕凯利公式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使得投资组合的学院派(以马科维茨理论为基础)和复利派(以几何平均收益为准则)之争在中国更加广为人知。早在1997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我的专著《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和信息价值――兼谈股票期货等风险控制》[2]――它正好包含了《财富公式》所缺少的技术细节。从美国长期资本公司失败到最近的次贷危机,越来越多的案例揭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学院派存在严重问题,基于马氏理论的风险测度Var不能很好反映投资风险。现在正是投资界考虑接受一种不同的投资组合理论的时候了。


什么是投资组合?


首先我们从掷硬币打赌谈起。假设有一种可以不断重复的投资或打赌,其收益由掷硬币确定,硬币两面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出A面你投一亏一,出B面你投一赚二;假设你开始只有100元,输了没法再借。现在问怎样重复下注,可以使你尽快地由百元户变为百万元户? 凯利公式告诉我们,每次将你所有资金的25%用来下注,你变为百万富翁的平均速度将最快。前面的打赌中,硬币只有一个。 如果同时有两个、三个或更多,赌不同硬币的赢亏幅度也不同,两面出现的概率也可能不同;那么,怎样确定在不同硬币上的最优下注比例?如果不同硬币出现A面B面是不同程度相关的(比如一个出A面,另一个十有八九相同--正相关,或相反--反相关),又如何确定最优下注比例?股票、期货、期权、放贷、房地产、高科技等投资象掷硬币打赌一样,收益是不确定的且是相互关联的。 如何确定在不同证券或资产上的投资比例,以使资金稳定快速增长,并且风险较小,这就是投资组合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马科维茨理论及其缺陷


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发表了《有价证券的选择:有效的转移》。他导致了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199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马科维茨、夏普(William F. Sharpe) 和米勒(Merton Miller), 以表彰他们在投资组合和证券市场理论上的贡献。


马科维茨用期望收益 E和标准方差d表示一种证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期望收益也就是算术平均收益。收益的标准方差d反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比如对于上面的掷硬币打赌,用全部资金下注时,


E =P1 r1 P2 r2 =0.5×(-1) 0.5×2=0.5


d =[P1( r1-E)2 P2( r2-E)2]0. 5=[0.5(-1-0.5)2 0.5(2-0.5)2]0.5=1.5


上式中 P1=0.5和r1= -1是亏钱的概率和幅度,P2=0.5和r2=2是嬴钱的概率和幅度。根据马科维茨理论,期望越大越好,而标准方差越小越好。至于两种证券或组合,一个比另一个期望收益大,标准方差也大,那么选择哪一个好呢?马科维茨理论认为这没有客观标准。有人不在乎风险而只希望期望收益越大越好,而有人为了小一些的风险而情愿要低一些的期望收益。


马科维茨证明了,通过分散投资互不相关或反相关的证券,可以在不降低期望收益的情况下,减小总的投资的标准方差 (即风险). 比如同时用两个硬币打赌,嬴亏幅度同样,每种证券下注50%时, 收益的可能性有三种:1)两边亏,亏100%,概率是=0.25; 2)一亏一嬴,嬴50%, 概率=0.5 ; 3)两边嬴,嬴200%,概率是0.25. 这时期望收益E=0.5不变,标准方差d则由1.5减小为1.06。如果两个硬币的嬴亏总是反相关的,比如一个出 A面,另一个必定出B面,反之亦然;则期望收益不变,标准方差为d=0--完全无风险。


马科维茨理论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其缺陷也是不可忽视的。缺陷之一是:不认为有客观的最优投资比例,或者说并不提供使资金增值最快的投资比例 (当然也就不能解决前面的掷硬币打赌问题); 缺陷之二是:标准偏差并不能很好反应风险。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两种证券当前价格皆是1元,证券I(象是期权)未来价格可能是0元和2元,概率分别为1/4和3/4(参看图1,其中产出比=本利和/本金=1 收益)。证券II(象是可换股债券)的收益的期望和标准方差同样是0.5和0.886,但是产出比以1.5为中心对称反转了一下。两者投资价值分析如表1所示(这里忽略银行利息和交易手续费)。



图 1. 期望和标准方差相同但风险不同的两个证券


表 1. 期望收益和标准方差相同的两种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E



D



满仓时的G



优化比例%



优化后的G




证券 I



0.5



0.886



-100%



50



15%




证券 II



0.5



0.886



32%



100



32%


表中-100%意味着可能破产。按马科维茨理论,I和II投资价值相同,而按常识和基于复利准则的投资组合理论,II远优于I。 对于存在大比例亏损可能的投资,比如期权、期货、放贷(可能收不回本金)、卫星发射和地震保险(风险极大而标准方差并不大),马科维茨理论的缺陷尤为明显。


?????? 标准方差和VaR掩盖了小概率深度亏损, 而小概率事件可能非常可怕。 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破产、次贷危机、中信泰富和深南电因为累积看跌期权Accumulator产生巨亏, 都是因为忽视了小概率深度亏损。《证券市场周刊》126号的封面文章《大银行的长尾》(作者:杜丽虹)讲的就是银行业小概率深度亏损问题。文中说明,一旦危机发生,本来不相关的业务突然变得相关起来,小概率变成大概率。不久流行的《黑天鹅》[3]一书,谈的也是不要忽视偶然的深度亏损。可见大家越来越注意到小概率深度亏损的重要性。


基于复利准则的投资组合理论 ( 简称G理论 )


复利通俗说来就是利滚利的利率,学术上叫几何平均收益。比如10010年后变成1100元,单利或算术平均收益是(1100100/10=100% 但是复利或几何平均收益 x 由下式确定:(1 x 10=1100/100。由此解得x=27%。几何平均收益反映长期累积增值, 但是算术平均收益不能反映。比如有两个证券, 一个每年增值25%; 另一个一年增值100%, 下一年又亏损50%, 反复如此(长期不赚钱)。虽然后一个证券的算术平均收益也是25%,但是其几何平均收益是0,所以其投资价值差远了。


对于上面的掷硬币打赌,几何平均产出比 =1+GG是几何平均收益)随下注比例q的变化是



其中P1P2分别是亏损和赢利的概率。数学分析表明,q = 0.25时,几何平均收益 达最大。这就是说,对于上面的掷硬币打赌,25%是最优投资比例。



图2. ?E和G随q的变化


对于上面的掷硬币打赌,算术平均收益E和几何平均收益G随下注比例q的变化如图2所示。容易看出,算术平均收益E和投资比例q成正比关系;而几何平均收益G不是,q太大反而不好,如果q>0.5则从长远看必然亏损。可见复利准则对头寸和杠杆的限制很严。


上面假设硬币的两面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相同,嬴亏幅度是给定的(-1和2)。 如果硬币是弯的,P1和P2皆不等于0.5, 并且亏损和赢利的幅度也是变的(为r1<0和r2>0), 这时几何平均产出比等于



q的导数等于0,可以求出最优投资比例是



如果令r1=1(即亏了输掉全部下注资金),则上面公式就变成著名的凯利公式:



对于更一般的投资组合。几何平均产出比变为



其中 qk 是不同证券上的投资比例, i表示一组证券的价格矢量的序号, Rik表示第 i 个价格矢量发生时,第 k 种证券的收益。我们记



为增值熵,求使 H 达最大的一组q0, q1, q2, … 这组投资比例就是最优组合。


?????? 和马科维茨理论一致的是,G理论也强调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特别是利用不同证券之间的反相关性质降低风险。但是不同的是:1 G理论把复利或长期累积增值幅度当作客观标准,而马科维茨理论不然。2G理论要求我们预测最大可能亏损幅度和相应的概率,它力图避免深度亏损和破产; 而马科维茨理论忽视偶然的深度亏损。


用破产风险测度取代流行的风险测度 VaR


流行的风险测度是VaR,其含义是:在未来某时段内,一个投资组合在多大可能(置信度)的情况下,价值损失不超过多少(VaR值)。比如,一个基金在95%的情况下,一天损失不超过100万元。VaR测度的问题是:


1)在另外5%的情况下(以置信度95%为例),亏损最多达到多少?VaR测度并不提供。


2VaR是根据过去数据统计得到的,而过去不表示未来。过去见到的天鹅都是白的,不表明不会出现黑天鹅。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前所未有。


?????? 为此, 我建议用勾股弦公式



定义风险 F ――它反映收益的波动性和亏损深度。再用f=F/(1 E)定义破产风险, 它在01之间变化。当 G E 时, F 0 破产风险 f 0 G ≤-1时(只要有一个价格矢量使得组合亏损超过100%, 那么不管它发生的概率多么小,都会有 G ≤-1),破产风险f=1。有趣的是 f 和通信理论中的信噪比很相似[4]


?????? 由于高杠杆交易流行,一个组合的可能亏损可能很深,虽然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 破坏力极大, 所以不能不防。破产风险测度 f 将告诉我们一个投资组合离破产有多远。限定 f 在某个范围,比如f <0.3, 便是把投资风险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撒谬而森为什么竭力反对凯利公式和 G 理论


1956年,贝尔实验室的凯利(John L. Kelly)在香农(Claude E. Shannon)信息论启发下,提出了基于复利准则的打赌公式――凯利公式。 1967年,经济学家拉坦内(Henry. A. Latane 和塔特尔(Donald. L. Tuttle)在不知道凯利研究的情况下,发表文章介绍了类似研究[5]。我是广义信息论研究者[6],我也受香农理论启发做了类似研究。出书之前我才知道拉坦内和塔特尔的研究,后来我才知道凯利的研究。我的这项研究功劳不大,但是苦劳不少。我研究了许多细节问题, 比如考虑资金成本、交易手续费、透支、卖空……时的优化方法和近似快速优化方法;证明了分散投资极限定理,证明了投资容量(最大可能盈利幅度)公式和信道容量公式相似。我还研制了电脑优化模拟程序[7]


《财富公式》介绍了索普(Edward Thorp)如何实践G理论。索普早年和香农一起研究战胜轮盘赌技术,后来利用凯利公式和21点战胜赌场, 再后来成为私募基金经理人,管理对冲基金,业绩优异。香农本人也是投资高手,其投资成功和G理论密切相关。我也是G理论的实践者,我的15年投资经验也表明G理论非常有用[8]


?????? 然而,长期以来,G理论一直遭受经济学权威萨谬尔森(Paul A. Samuelson)为首的学院派的压制。萨谬尔森甚至在大众面前骂凯利和索普是骗子。当时香农和萨缪尔森同在麻省理工学院,两人关系不错,香农拿萨缪尔森当朋友。而凯利和索普也是香农的朋友。香农得知此事深感奇怪。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学术之争导致人身攻击?萨谬尔森曾在马科维茨理论基础上研究过投资组合问题,结论是非重复投资用马科维茨理论合适,无数次重复投资用复利准则合适。据此,G理论也应该有其地位。《财富公式》认为,学院派排斥G理论似乎是因为它出自科学技术研究者之手,是外来理论。我不这么认为。拉坦内和塔特尔是经济学家,他们发表文章的时候经济学界并不知道凯利公式。他们的研究照样受到压制。索普说,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破产和学院派对G理论的压制有关。我以为次贷危机也不例外。


?????? 联系萨缪尔森为首的学院派和巴菲特关于有效市场理论之争,人身攻击不难理解。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通常是有效的,证券价格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分析公开资料获得有用信息。而巴菲特否定有效市场理论,肯定通过公开资料的研究可以获得有用信息。学院派用过去的波动度量风险,这也遭到巴菲特的嘲笑,他说, 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一个股票跌了一半以后,风险反而变大了。


?????? 原来G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不相容, 而和巴菲特的做法是一致的(《财富公式》也肯定了这一点)。最近出版的巴菲特传记,其书名是《滚雪球》, 滚雪球正是复利准则的生动写照。而萨缪尔森等人靠有效市场理论赢得了诺贝尔奖。马科维茨理论采用正态分布假设,这正好符合证券价格的随机漫步理论。而G理论要求预测最坏情况,它根据未来可能的跌幅度量风险,这些都和有效市场理论格格不入。《财富公式》说,萨缪尔森居然买了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这也令人奇怪。可见,一个权威为了维护其权威,他相信的和他说的可能真的不一样。


?







[1] 参看: www.eastmoney.com/serialize-id-9220.html



[2] 参看:www.eastmoney.com/lcg/books/portfolio/index.htm



[3] 参看:www.eastmoney.com/gemag/new/Picnew_content.asp?C_id=825



[4] 参看:www.eastmoney.com/lcg/my/006-tzrl.html



[5] 参看:LataneH. A. and Tuttle D. L. Criterion for portfolio building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2 3(1967)359—373



[6] 参看:鲁晨光《广义信息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7] 参看:www.eastmoney.com



[8] 参看我管理的实验基金记录:www.eastmoney.com/xcz/fund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