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平安保险能否成为金融业出海排头兵?
   两个“加速”令人玩味平安能否成为金融业出海排头兵?





  次贷危机的再度演绎将全球金融市场推至“最黑暗”的边缘。置身其内的众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惶惶不可终日之际,中国平安犹如黑暗中的舞者,勾画出两个“加速”的宏伟战略,其幕后背景颇引人瞩目。

  在其官方网站,中国平安特别指出:“公司的基本面十分稳健,基础稳固,财务谨慎,战略清晰,增长动力强劲。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金融保险行业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及较大市场潜力。中国平安将牢牢把握市场机会,全力加速自身及外部发展,加速实现国际领先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公司战略。”

  两个“加速”令人玩味

  中国平安发布的2007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按国内会计准则,预计该公司2007年度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后,平安当日股价高开企稳并一度上涨2%,沪深股市也随着应声上涨。

  据公告,平安此次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投资收益的提升、保险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银行、证券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利润贡献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已经显现,交叉销售成效显著,在保险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实现快速迅猛发展,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占比上升。

  然而,1月21日,平安再融资消息公布的当天,A股市场开始暴跌,中国平安由此背负本轮暴跌行情的“罪魁祸首”的骂名,可说是时运不济。在美国次贷旋风导致全球股市暴跌的外部影响和遭遇高估值和紧缩性政策的内在压力之下,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手握巨资的中国平安显然不缺钱,基本面稳固,该公司向A股市场抛出的巨额融资计划,确实令人出乎意外。

  不过,中国平安宏伟战略规划中意味深长的两个“加速”,不得不让业界关注数字背后的战略企图,中国平安巨额再资金意欲何为?

  可能是涉及商业机密问题,也可能是计划没有敲定,中国平安对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以其简约的表述为:“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以及或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市场人士分析,在不缺钱的时候,中国平安抛出巨额融资计划,最大的可能性是将用于资本市场并购。

  在证券时报与全景网络进行的“2008年资本市场最受关注问题”的联合调查中,近六成的机构投资者及个人赞同这一观点,即:目前欧美市场大批金融资产低于净资产,应坚定的走出去,寻找合适的购买对象。这也正如私募基金经理人但斌所说的,中国平安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黑暗”的时刻,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走一条“捷径”屹立于全球,是具有非凡眼光的。

  尽管目前未得到中国平安的证实,但该公司将用募集资金进行海外并购的市场传言较多,风声也较大。坊间评论认为,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受美国次贷影响较少的同时,欧、美等成熟市场遭受次贷风暴侵袭,美林、花旗等国际大行出现天量亏损,股价一路狂跌,可以说次贷危机给中国金融企业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国际市场并购契机。

    根据有关公告,中国平安刚刚拿到保监会的批准,可以用不超过2006年底总资产的15%投资海外市场,以去年4943亿元的总资产来算,最高的投资额度将达到742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增发募集资金投向海外的可能性比较大。

  小鱼吃大鱼?

  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平安吃得下那些海外大象么?

  假使中国平安进行海外收购,能否逃过劫难,直接过上国际化的幸福生活?在国际化并购中,诸多并购方通常面临着企业文化和资源整合方面的挑战,TCL收购汤姆逊后还曾经历过“炼狱”般的生活。

  不过,事实胜于一切,中国平安的发展历史似乎透露出一丝端倪。著名经济学家、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曾评价,中国平安是“中国国内最为国际化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的发展经历就是引进“三外”———外资、外脑、外体(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建立国际化标准的过程。

  1988年5月,中国平安出生在享有“改革试管”之称的蛇口,也获得了改革创新的勇气。1993年,中国平安率先引进外资,向两家国际著名的大财团敞开了大门。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入股平安,拉开了中国平安资本国际化的序幕。外资股东的加盟,给中国平安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全新的管理理念,诸如聘请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财务顾问,在国内首家引进寿险个人营销体制,网罗国外专才构建平安的国际化管理团队等等,都在这个时候出现。此后的几年,中国平安迎来了其业务高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黄金阶段。

  2002年10月,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的汇丰集团拿出6亿美元现金,认购中国平安增发的2.467亿股外资股份,以约10%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汇丰给中国平安带来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给中国平安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经验。

  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中国平安通过国际人才战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成为率先引入海外人才的国内金融机构。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国平安及旗下子公司前100名高级管理人员中超过60人来自海外。

  外资和外脑均以外体为依托,中国平安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企业运行机制,包括平安的人力资源政策、员工考核和薪酬体系、培训制度、产品销售模式、财务预算管理手段以及核保核赔机制等,都为平安树立了参照国际标准的管理体制。

  面对国内市场的高估值和国际市场的低估值这一历史性机会,如果中国平安这个“中国国内最为国际化的保险公司”的融资目的真是“出海远航”的话,那么,平安确实是在稳步“加速”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的梦想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