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交易之道——老实人的春天来了

老实人的春天来了

转载

在这轮去杠杆的暴风雨中,最为淡定的当是价值投资者。

  未来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权重蓝筹股具有稀缺性。

市场不可能再造一个贵州茅台。

不可能再造一个招商银行,

也不可能再造一个平安保险,

蓝筹股应当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因为这些公司的行业地位牢固,既能享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好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这点对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金而言非常重要。

在股市投资的世界浸淫十大几年的时间,有一个问题我本人一直困惑不解(以前也曾写文章分析过),这就是相比较于其它行业,股市投资(如果也算是一个行业门类的话)领域一直盛产股评家、预言家,并且有些股评家、预言家,还真的拥有不少为之欢呼雀跃的粉丝与拥趸。这一点,只要我们随意打开一些财经类网站、网络社区、微博就不难发现。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们都知道,股票市场在中短期的走势是难以预测的,因为股票市场说到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中短期走势的因素很多,如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等等,甚至美国总统的选举、英国脱欧这样的一些政治事件,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突发事件,均会对市场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意外因素又是如何能够预测的了呢?事实上也是如此。远的不用说,中国股市2015年的蛮牛走势,以及后来的连续千股跌停的股灾又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到了呢?就是有人说预测到了股灾,谁又能够预测到了2016年年初的熔断机制被废,以及16全年差不多的千“古”横盘行情呢?既然如此,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大神仍然乐此不疲呢?这事儿一直让我找不到圆满的答案。


近日,我重新读了《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格栅理论》这本书(作者美国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郑磊、袁婷婷、贾宏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当读到第5章心理学时,迈克尔-舍默的“几个伟大的思想”(芒格说建立多学科模型思维,途径是只要了解其中几个伟大的思想就可以了,故以此命名),让我豁然开朗起来。

迈克尔-舍默何许人也?书中并未作详细介绍,我借助于“度娘”,介绍如下:

迈克尔·舍默,(美国)佩珀代因大学心理学学士,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实验心理学硕士,克莱蒙特研究大学科学史博士。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心理学、进化论和科学史。

他著作颇丰,出版过9本书,包括畅销书《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怪事》、《为什么达尔文重要?》、《我们何以信》、《善与恶的科学》、《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等。

他目前担任克莱蒙特研究大学客座教授,同时是《科学人》杂志的专栏作家,以及《怀疑论者》杂志的发行人。

已故当代最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称舍默为“美国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这本书的第5个篇章这样写道(以下大段主要是来自于本书,属于大段摘抄书):

是什么让人们接受和回应有疑义的信息?比如说,很明显没有人能够预测股市在短期的走向,投资者为何还沉迷于股市预测?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停止听信股市评论者对股市的预测,甚至基于那些预测做投资决策。是什么让这些人如此没有判断力?

迈克尔-舍默在他的著作《我们如何相信》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信任体系的力量。

舍默分析,人类是模式化思维的动物。本质上,我们动物性的生存能力便基于此。舍默写道,“那些善于发现模式(逆风的方向不利于狩猎,牛粪对农作物有益)的人拥有更多的后代,(同时)我们就是他们的后代。通过进化的力量,我们将用模式化思维来解释我们的世界,而这些模式形成了人类信仰体系的基础,即它们是固有的。

舍默说,我们没有生活在史前时代,但我们的大脑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大脑的功能大部分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化而来的。我们仍然屈服于迷信,是因为作为一个模式化思维的动物,我们需要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不相信混乱与无序,所以我们需要答案,即便答案不是能通过理性思考,而是通过想像得到的。那些能够被科学解释的,就用科学解释,剩下的交给了想象。

在《被信任控制的大脑》中,舍默告诉大家,人类的迷信源于欺骗模式。就此而言,信仰优先于推理。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信仰机器,通常会寻求模式化思维,这非常有意义。我们会收集那些与信仰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信仰相反的信息。舍默将其称为“基于信仰的事实”。我们对“眼见为实”耳熟能详;但舍默说,人们的信仰也在支配着每日的所见所闻。'


在理解舍默关于想像和信仰机器的的论述后,我明白了股市预测的吸引力是有原因的。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与紧张感,因此我们愿意去相信那些可以消除紧张感的花言巧语。尽管在理性的一面,我们知道明天或下个星期的市场无法预测,我们还是相信评论员们能够预测,因为那些未知的因素太让人不安了。

原来答案在这里!


通俗地说(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是很费劲的,所以自己作点通俗点的解释),我们人类的大脑由于是进化而来,至今仍然不能如科学仪器那样精密,人性的很多弱点依然会干扰着我们的理性思考与行动,具体表现在股市上,就是:股市短期的波动性确实是让很多的投资者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中,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获取“安全感”,于是人们有时甚至明知道这些股评家、预言家分别是说的他们自己都未必见相信的”花言巧语“,很多的人仍然是有意或无意去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籍。

那么,舍默分析得是否有道理呢?就我本人的投资经历而言,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本人是于2000年5月31日开户进入股市的(自己在以前的有关文章中曾说是2001年进入股市,现在看是记忆错误,因为查了查股东证确切日期是2000年5月31日),2000-2001年中国A股正处于那一轮的大牛市之中,相信许多的人像我一样,常常是在对股市甚至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情况下,而在别人赚钱的诱惑下被夹裹进来的。其结局可想而知,当2001年那轮熊市降临,股市走势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般下跌之时,看着自己的账户资金(当时对于自己家里的现金资产可不是个小数目的)一天天缩水,自己百爪挠心般纠结失望之下,每日里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沉迷于看股评,特别是有一家机构名叫新兰德的(记忆中大抵如此)每日里还激情昂扬地宣称是大牛市,自己每天晚上到深夜的功课就是阅读研究他们的股评。当时的自己似乎置身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然而现实的股市走势却残酷,后来一直是跌至998.23点,而自己账户上的资金也早已缩水近70%!至今自己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真个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回味自己投资的过往,自己也真庆幸后来皈依到价值投资的门下,从此也变得气定神闲、闲看风雨起来。比如,现在自己对网上如潮般的股评,甚至连题目都不想看一眼。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分段、分批买入,并以年为单位坚定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且低估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涨之上。


这是自己已经重复说了100遍、1000遍的“名言”。自己后来为什么甚至能够做到股灾“飞渡”仍从容呢?其实就是这些“名言”在起着坚强的支撑作用,而这些都是自己痛苦经历的总结,正可谓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彩虹?


有位网友曾经说,价值投资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所以,你很难将它攻破?呵呵,这话是不是有点太抬举价值投资了呢?不过,依照自己的投资体会,自己认为,在价值投资的知识框架之中,有两“最高境界”的句话只要悟明白悟透了(当然要知行合一),就确实能够在飘摇不定的股市投资中做到如此气定神闲、闲看风雨的。

老实人的春天来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