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刘禹访谈:金融3.15给你真相——为什么银行不卖信托?(下)

?(声明:刘禹财经博客凡是涉及到媒体访谈的内容,均为媒体采访本人的对话原稿,相关媒体会在此内容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经本人二次定稿后才会刊登,原稿内容不代表媒体刊登的最终内容,更不代表媒体观点,在未经本人同意时严禁其他媒体全文或截取部分内容刊载,以免引起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本人仅对首家约稿媒体负责,如有纠纷本人只维护首家媒体利益,对于盗用现象必追究其法律责任,谢谢理解!)

?


?


??? 接续上篇


?


???
原因三、“信托业对市场和客户的培育”意味着银行人才流失的概率加大;


???
信托业在过去五年的迅猛发展已经达到资产超过11万亿,在市场培育中信托行业争夺了较多的银行对公企业资源,越来越多的银行授信企业知道信托同样可以为企业融资,而且融资迅速,业务运作更加灵活,可抵押担保的领域更加广泛,对公企业资源对应的是银行的对公客户经理人才资源,很多银行的对公客户经理、部门负责人、支行长跳槽到信托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或分公司总经理,通过引进优质的对公企业资源来获得高额的项目运作奖金,同样是给企业联系贷款,信托公司的奖金比例明显高于银行;


在客户培育中,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尝试或持续参与信托理财业务,通过多年的参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储蓄存款的大额搬家已经是经常的事情,很多银行的对私理财经理、业务主管、个人金融业务主管行长,眼睁睁的看着业务萎缩而没有挽回的策略和工具,靠“吓唬”客户的方法已经随着信托理财产品的大量到期兑付,而不攻自破,而这些个人金融从业人员还有可能被冠以“不专业,不负责任,骗人”的骂名,在这样没有后援及解决策略的前提下,在客户不断增加对信托理财认知度的事实背景下,在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不断说服下,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经理或高管跳槽到信托公司或第三方理财机构从事客户理财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与其看着客户流失,不如带着客户去做高端理财,留在银行是越来越难做的存款工作,去做信托则是另一片广阔天地”,甚至有很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自己开立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是私募基金公司,整团队的挖走银行业务人才。


???
银行对公营销人员和对私营销人员是两类最核心的业务人才,这两类人才的流失让银行首先想到的只有“断绝和信托公司的往来”这种办法,通过隔绝来避免信托行业和银行员工的内部接触,降低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
原因四、银行员工在营销中无法“自圆其说”;


???
在过去的三年中,信托和银行的博弈表现在各种场合和各个领域,信托公司不仅仅争抢了银行的存款客户和理财客户,就连贷款的对公企业也被信托公司争抢。信托公司在募集产品时需要设立“募集账户”和“托管账户”,投资人通过银行转账参与信托投资,每当投资人在银行网点向某某信托公司转账时,都会被银行员工以各种名义阻拦,柜员会阻拦、理财经理会阻拦、支行长也会参与阻拦,而阻拦中最多的理由就是“信托理财产品不安全、不靠谱,风险很大”,这样的阻拦话术最终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如果客户没听劝买了信托理财产品,产品到期后本息兑付,客户会认为银行人员不专业;如果客户听劝而没买信托产品,当该产品到期信托公司理财经理告知客户,并期望客户做其他产品时,客户会埋怨银行员工;第二个结果是:如果该银行自己有代销信托产品时,很难向客户解释“信托理财产品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为什么银行销售的信托理财产品就一定安全?”,这两种结果都要面临银行信誉风险,而信托理财产品的规模在过去三年迅速发展的结果已经告诉广大投资者——绝大多数的信托理财产品都能按期兑付本息,只有极少数的此类产品出现了延期,但也保证了兑付,银行员工在网点阻止客户购买信托产品的说法无法自圆其说,而银行自己再销售信托产品也更难向客户解释。


???
曾经有过这样的真实案例,客户到银行转账购买信托理财产品,柜员跟客户讲“信托有风险,不能投资”,这时候理财经理找到了客户,说“我们也有信托理财产品正在销售”,客户问“柜员说信托有风险,你说你们的信托产品没风险,到底信托有风险还是没风险?有风险为什么你们还要销售?”,这种由于柜员和理财经理没有提前沟通好的局面,最终不但使银行尴尬,而且让客户感到银行没有专业度,最终还是转账购买了信托产品,而银行是丢了客户并损失了信誉。


?


???
总结:银行不直接卖信托理财产品原因有三,一是怕了,通道业务中信托公司的弱势地位和银行的不作为,让银行害怕这样的业务会再次出现更多风险事件,甚至是利益输送的职务犯罪,为了完成中间业务收入这样的风险不值得去冒;二是恨了,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表面上银行能够驾驭业务的全流程,但是在客户签订合同时,最终落实的细节是“没有银行公章”“客户签订的是信托公司合同”,最终产品到期兑付的信誉也被信托所沉淀,一次银信合作的结果是信托公司明里暗里的争抢银行的各类客户资源,银行为信托公司培育了市场和客户,银行恨信托公司的做法和“背信弃义”;三是悔了,一次银行信托产品的兑付危机足以震动银行的总行及全国,媒体的纠缠和客户的堵门维权足以让总行的领导身心疲惫,“早知现在何必当初”银行真的后悔和信托公司这种联姻关系,最后是信誉、市场、客户、利润的尽失全败局面。


?


??? 全文完


?


理财非存款,参与需谨慎!博客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本人允许严谨转载或刊载,违者必究!


作者本人未设立任何形式的“私募机构”,不是“网贷公司”合伙人,未设立任何形式的炒股QQ群,更不收费推荐股票,一切盗用作者名义的非法宣传及牟利行为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