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03.17忠言周评:新高之后阴包阳,震荡缓涨不可逆

当周四美联储加息兑现,A股不跌反大涨,放量创出3268点新高后,周五,大盘仅冲高3274点,便震荡回落。下午2点后,出现几波跳水,最低杀到3232点,补掉了周四跳空缺口,收3237点。尽管阴包阳走势比较难看,但令人欣慰是,在周线2连阴后,本周还是收出了涨25点的周阳线。


1、连续2个周五尾盘跳水为哪般?

上周五的跳水,跌破五周均线,收盘至3212点,让很多人对春生行情失去了方向和信心,认为本周美联储加息后,大盘必遭重挫,非但3200点平台和60天线3169点不保,而且会跌倒3100点。但我认为大盘3200点新平台整固的基础扎实,坚信两会后将再续春生行情。

本周一,大盘就出其不意地一举收复了所有均线,并连涨三天,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周三下午,明明两会已结束,机构的维稳任务已完成,加上创业板连续两天大跳水,当晚美联储将宣布加息,周五还有“期指交割魔咒”,但大盘却全天飘红,依然收阳。

果然,周四,当一直困扰市场的最大利空兑现时,出乎多数人意料,大盘连往下沉都不愿沉一下,便跳空7点高开,开盘指数既是最低指数,随后一路高走,冲破3264前高点。

而当本周四,大盘创出新高,以3268点光头阳线收盘,并放出了自去年12月3日以来的最大成交量5505亿,很多人满以为,按照这种势头,乘势拿下去年11月29日的3301高点,不在话下。但周五仅冲高6点,就一路震荡下行,尾盘又出现跳水,重演上周五的那一幕。

这两次跳水,究其原因,或是提前消化预期中的美联储加息大利空;或是过度地消化利空出尽而变成的“利好”;或是主力机构逆多数投资者的思维而反向操作;或是慢牛市道震荡洗盘、进二退一的需要。

因此,人们不应从周五跳水的走势出发,沿着惯性,过度看跌或看涨,而应强化对慢牛市道震荡缓涨主基调的认知。


2、为什么说震荡缓涨是市场的基本格局?

从刘士余主席上任后的市场走势来看。从去年2月20日2860点——今年3月17日(本周五)的3237点,13个月中,上证指数涨幅仅13.2%。

从今年的前3个月的涨幅看。从3103点——3237点,将近3个月,才涨了4.3%,涨幅够小、涨得够慢

从百点平台的收盘天数来看。2900点平台收盘了57天;3000点平台上收盘了56天;3100天平台上收盘了61天;3200平台上收盘了45天。几乎每个百点平台上,都要收盘将近60天,几乎要将实际流通市值换手两遍,使整个市场的平均持股成本都上了台阶,大盘才能站上新的一个百点。

从中可以看到,没有快涨和大涨,就不能有快跌和大跳。大盘即便跳水,至多只能击穿一个百点平台,而不可能击穿2个百点平台(就如上周收3112点,回调时最多能刺穿3200点,而不可能刺穿3100点)。

同时也表明,大盘在一个百点平台上,当收盘天数和换手率不够时,就指望再站上一个新的百点平台,也是不现实的。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进入新的百点平台。这种以百点为单位的平台的缓慢上移,决定了大盘只能是震荡缓涨。

从均线系统看,从去年10月以来,上证指数就始终站在年线(现3058点)、半年线(现3154点)、60日线(现3176点)、五周均线(现3224点)之上,这是大盘进入慢牛市道的重要标志,而市场的波动,一般也就围绕着5天线(现3244点)和10天线(现3237点)的得与失之间,震荡反复。这也决定了当今市道的基本格局是震荡缓涨,人们当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摒弃指数大波段调整的过时观念,强化指数的小波段震荡的理念。


3、稳中有涨、震荡缓涨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尽管在过去26年股市中,不时有人提出“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理念,并且作为某权威报刊特约评论员文章的标题出现,但是,实际在走势中,总是不能如愿。

那么,现在何以能做到了“稳中有涨”、“震荡缓涨”呢?

首先,新股发行方式由资金申购改为市值申购。这就避免了每隔一两周就有一批新股发行,市场就出现几万亿资金搬家,弃股“打新”的局面,从而认为地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这种现象如今已不复存在。

其次,市值配售新股加强了筹码的锁定性。不仅网上申购新股的中小散户必须锁定筹码20天,才有打新资格,而且网下配售新股者,因每天都有新股申购,所以,A类、B类的机构,以及拥有5000万—6000万市值的超级大户,都必须锁定筹码20天,才能取得配售新股的门票。仅此一招,就使当今市场投资者持股的数量和持股时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从而加强了市场的稳定性。

再次,股灾后管理层对股指期货的开仓比例和保证金等做了限制。至今仍限20手,故使想通过做空期指来做空股市的企图很难实现,A股市场投资者不再因每月第三周期指交割而恐惧。

又次,拥有3万亿资金的国家队是股市最强大的稳定力量。并且,他们通过一年半的运作,不断进行调仓换股,现主要持有大盘蓝筹股。并可通过50ETF这一工具,为稳定股市、烫平大盘波动幅度,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稳重向好,GDP仍保持6.5%的中高速增长,货币政策稳健,汇率基本稳定。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央企混改、地方国资改革、一带一路、PPP、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政策热点,上市公司业绩逐年较快增长。这些都决定了2017年股市震荡缓涨、稳中有涨。

为什么又只能是“缓涨”呢?那是受到了新股发行加快,大小非不断减持,市场新增资金不足等因素的牵制。


4、为什么要用“轮涨”观念取代“风格转换”?

由于目前上市股票已超过了3200只,新股还在源源不断地上市,而市场存量资金不足、新增资金有限,因此,即便是震荡缓涨的格局,也不可能再是所有股票一起涨(最多一两天),而只能是不同指数、板块和个股的轮番上涨。

很容易让人们陷入误区的是“风格转换论”。认为某一个指数一旦领涨,就可以主导市场格局一两年。例如半个多月以前,创业板曾出现过连续几天的大涨,到1977点。很多人以为,市场风格将转换到创业板,创业板出现了类似于585点—4037点那样的大机会,第一目标可直指2680点。我则坚决反对这种风格转换论,认为创业板只是超跌反弹、补涨、轮涨,很难冲破1970点—2000点密集套牢区。果然,其后的两周,创业板非但未能向上拓展,反而跌到了1949点,至今还在去年底的收盘指数1962点之下,并受到半年线和年线的压制,距离甚远,是四个指数中走得最差的。

究其原因:

一是新股发行源源不断,市场喜新厌旧、弃旧炒新;

二是新股上市后不久就高送转的公司大幅减少;

三是再融资新规,使创业板公司再融资时间推后,难以用增量资金购买优质资产、签业绩对赌协议,无法保证股本扩张后仍然能高成长;

四是上市一年和三年后的公司,存在大小非减持的巨大压力,今年仅两个半月,就有409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减持超亿元的有近百家,减持10亿元以上的有4家。更令人恐惧的是,高送转伴随大小非减持,使得创业板老的领头羊华谊兄弟、网宿科技、掌趣科技、乐视网等,业绩大幅下滑,大小非纷纷出逃,因而遭到市场的抛弃。

2016年高送转的公司,也忙不迭地大小非减持,如赢时胜、云意电气、和帮生物、中能电气等,也令人们避之不及。

更因为证监会表示,正在研究大小非减持的新规,使得更多的大小非抢在新规之前出逃。这也是市场为何不炒中小创的老股,而只炒刚上市的次新股的重要原因。


5、为什么我不主张狂炒次新股?

次新股里是存在机会的。尤其是新股发行上市过快时,因市场存积资金不足,某些4000万股的小盘高科技股,曾多次出现过仅4、5个涨停板就被打开,估值低于40倍市盈率。此时,拉开距离往下抄底,往往可快速收获30%以上的盈利。沪市中的小盘新股,我称之为“小创业板”,数量总共才百来只,定位比深市创业板更低,因而机会更多

但是,近期市场出现了凡次新必炒,打开涨停后,再狂炒,股价再暴涨250%的情况。例如次新龙头张家港行,从1月24曰一3月16曰,5次达到交易所异常波动的标准。自上市首日涨44%,以后又累计15个涨停板,现价29.44元,比4.37元发行价,涨幅高达573%。而每股业绩0.41元,市盈率高达72倍,远超银行股平均市盈率10倍的水准。又如,白银有色,从1.78元一15.64元,除首日涨44%,又连续18亇涨停板,涨幅高达778%。而业绩只有0.03元,500多倍市盈率,纯粹是恶炒,高位接棒者风险很大。

我特别担心的是,如果市场继续背离业绩,疯狂炒作次新股,会给人找到新股发得还太少太慢的口实,很有可能迫使管理层进一步加快新股发行上市节奏,将现在好不容易争取降下来的每周发8—10家,又恢复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每周发15家,每天“发三上三”,那将使整个市场和广大投资者遭殃!



周五的跳水和放量阴包阳,仍然属于强洗盘性质,符合创新高后的进二退一的节奏。预计下周次新股将退潮。而绝大多数个股,包括中字头大盘、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央企混改股、地方国改股等,多数处于股灾底部附近徘徊。这给场外资金低位进场的机会。

后市震荡缓涨格局不变,延续“春生”行情仍然可期。攻克3301点需分两步走,先站稳3250—3260点,待在3200点平台上收盘50天以上(现45天),再去谋上攻3301点。

建议尽量低吸处于底部状态、近期放量小涨的中小盘、中低价的国资改革股,一带一路概念股,以及年报和一季报超预期的个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