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尽日寻春不见春 ---- 思考巴菲特投资苹果的逻辑

“苹果虽然涉及非常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旧是个消费品公司。在1960年左右,Phil Fisher写过一本投资著作,名字叫《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我建议投资者都该读读这本书,从Fisher那里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价值:走出去,和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们交谈,彻底弄清楚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实际上是如何经营运作的。


当我陪曾孙女去DQ买冰激凌时,有时她会带上朋友。他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我问他们这部手机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他们的生活是否离不开它。可这些人都拿着苹果,几乎没空和我说话,除非我请他们吃冰激凌。我意识到苹果有非常高的客户粘性,本身产品也具有极高使用价值(虽然我自己不用)。再看未来苹果的盈利能力,我认为库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的资本配置非常聪明。我不清楚苹果研究实验室里面有些什么,但我知道他们的客户心里想什么,因为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与他们交流。”---摘自巴菲特访谈录


在巴菲特刚刚发布的2017年报中,巴菲特持有了6124万股苹果股票,成本67.47亿,占apple公司份额的1.1%,我们计算全年的持股成本是110元,在2017年采访中巴菲特透露,继续增持苹果公司,至今伯克希尔共持有1.33亿股苹果公司股票,占Apple总股本约2.5%,总价值约180亿美元。在总投资持仓中比例排第二,次于富国银行275亿,高于可口可乐165亿。


思考为何钟情于传统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的铁路,电力,制造业的机械,房屋,地毯,吸尘器,还有零售业的家具,珠宝,汽车经销商,以及饮料,剃须刀的巴菲特,开始急剧转变,从2011年重仓IBM ,再度超越自己,重仓科技龙头股苹果,揣测逻辑如下:


逻辑一,苹果已经是消费品公司,而不再是变化无常的技术公司。定义苹果的产品已经同于老巴每天要喝的可乐,用的吉利剃须刀,开的凯迪拉克,住的老房子。这与老巴投资IBM逻辑类似,IBM已经由科技公司转变为服务公司,经理们选择IBM不会被责骂,如果冒险选择新的IT服务商,出错就会被FIRE, IBM已经类似自来水,电力,网络,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服务。这不由让人想起腾讯,你可以挑选三大通讯商的服务网络,但是你无法选择聊天信息的服务,腾讯也是依靠Qq & wechat 成为独一无二的消费服务公司。


逻辑二,苹果产品的高强度客户粘性。无处不在的IPHONE, IWATCH, IMAC, 以及自成体系的ios系统,itune ,让市场份额仅18%的手机获取业内88%的利润,让其他手机厂商沦为商标而不是品牌。事实上,能让顾客上瘾的生意是世界最好的,香烟,烈酒,博彩,鸦片数千年来,一直是人类回报最高的生意类型,而今天的各类电子游戏产品,不客气的说就是电子鸦片,让人沉迷其中。这不得不说业内游戏两大最强巨头,市值上涨300倍的腾讯和2500倍网易,二者都具有超高客户粘性。反观时尚品牌,虽然有让人喜新厌旧的动力,但是短暂的欢愉后,即追求新的品牌。港股的女性低端内衣都市丽人,占据了内衣市场市场最大份额,但是曾经购买的女性在消费力提升后,马上抛弃了都市丽人,上市一年市值缩水七成。


逻辑三,超级优秀管理层,创始人乔布斯是科技业的奇才,让人佩服的是他挑选的库克不负众望,虽然期间apple没有伟大的产品创新,但是在库克领导下,APPLE 可以稳步发展,不断扩宽护城河,还持续回购apple 股票,这是让老巴菲特别欣赏的回馈股东做法。


老巴购入苹果的逻辑既然是消费品公司,那么就要使用消费品的估值体系,而APPEL近一年估值明显压缩,最低10倍,最高15倍,这应该也是巴菲特出手重仓的逻辑之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