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锂电池板块投资参考资料整理(V1-1704)

锂电池板块投资参考资料整理(V1-1704)

说明:本资料为信息类作品,主要对集成电路产业板块的有关知识、信息、数据等资料长期跟踪,进行动态性、系统性的整理。

1 有关知识和概念

1.1 国内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电池。而三元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标准电压更强、电芯占空间更少。同时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三元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储能强于传统锂电池,锂电池每月衰减3%的电量,而三元电池反复使用后每月衰减力度仅为1%至2%。

1.2目前已经市场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产品。国内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主流的有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池以比亚迪为代表,三元材料以特斯拉为代表。

1.3 在锂电池产业链划分上,上游是锂电池材料所需的矿产资源,中游为锂电池生产厂商,下游则主要是锂电池配套应用领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工业储能等。

1.4 在上游锂电池原材料构成上,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组成。

1.5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整个产业链如同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而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电池、电机、电控)数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并且动力电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从2014年开始动力电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加大产能的投入。

1.6从锂电池材料及电芯方面看,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它决定了锂电池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大小,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在40%以上,因此它也决定了锂电池成本的高低。

锂电正极材料领域,全球正极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中日韩三国,全球约50%的正级材料出货量集中于中国市场,约30%集中于日韩市场等。

1.7 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相对均较为成熟,成本比重最低,占10%左右。目前已经实际应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从负极材料市场分布来看,78%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日立化学、深圳贝特瑞、JFE、三菱化学上。

1.8 电解液在电池中是作为带动锂离子流动的载体,对锂电池的运行和安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解液构成中,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约占电解液总成本的50%左右。

1.9 隔膜占锂电池成本比重仅次于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技术壁垒最高,目前隔膜在我国的技术仍需提升突破。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企业主要以干法为主,而湿法工艺在热稳定性、与电解液浸润性及热收缩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更能满足动力锂电池需要,因此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爆发,湿法替代干法的趋势已经逐步明朗。

1.10动力电池电池包的组成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箱体和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BMS作为连接二次电池与用电器之间的重要纽带,将电池或电池组的监测及管理集于一体,从而确保电池或者电池组的安全可靠,并以最佳状态输出动力。BMS可以实现对电池的实时监控、自动均衡、智能充放电等重要功能,在有效保障电池安全的同时,可以实现对电池剩余电量的监测,是动力电池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对于电动车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BMS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最核心的三大功能为电芯监控、荷电状态(SOC)估算以及单体电池均衡。通过合理设计并配置BMS,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幅度在20%以上。

1.11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原因,除了电池本身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缺陷,更大程度上在于BMS模块的设计缺陷以及工作稳定性不佳。目前,动力电池评价主要包括电池单体、BMS、电池系统和外壳四大部分,评价关注点在于基本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BMS成为电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钴是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中国钴金属资源量约为140万吨,但绝大多数为伴生资源,品位低生产成本高。中国的钴资源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满足。由于不能掌握钴资源,中国的钴酸锂生产商完全暴露在高钴价格之下,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削弱。

1.13 笔记本电脑电池是中国锂离子厂商的另一大软肋。笔记本电脑电池相对安全性、品质一致性和其他指标方面要求很高,是各种锂离子电池中技术门槛最高的品种,也是利润率最高的种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许多锂离子电池厂商都无法进入笔记型电脑电池领域。中国锂离子电池厂商生产笔记型电脑电池没有优势,原因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品质要求甚高,无法靠“半自动化”生产来满足,所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无法体现。

1.14 三元正极材料(NCM)结合了镍、钴、锰三种元素的特性,相比传统正极材料优势明显。三元材料尤其是NCM 拥有高比容量、高标准电压、高压实密度以及优良的低温性能等优点,且随着掺杂包覆改性和湿法隔膜涂覆的发展,其原本倍率性能差、热稳定性差、存在阳离子混排等缺点也有望得到解决,未来将逐步替代磷酸铁锂、锰酸锂等传统正极材料。三元锂电池将是新能源车未来大趋势所在,而三元正极材料尤其是国内较为主流的NCM 有望率先扬帆起航,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1.15 动力电池发展将走向多元化。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掌握了动力电池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优势。市场对电池最关心的关键指标集中在五大方面:安全稳定性能、循环寿命、耐宽温性、充电速度和能量密度。

2 行业发展前景情况

2.1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锂电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时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倒逼绿色电池的研发与应用,而锂电池同时具备能量密度大、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目前最先进、最有商业前景的绿色电池。从市场层面来说,开发与推广应用锂电池是全球共识,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孵化了多家高速成长的公司。从政策层面看,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上牌通道、技术创新、政府采购与征收燃油税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推动锂电池发展步入快车道。

2.2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十三五”期间,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在170Gwh左右;电子数码产品对锂电池的需求增速比较稳定,预计消费电池总需求为100Gwh左右,加上储能消费电池总需求为30Gwh左右,合计超过300Gwh。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锂电池需求年平均增速将达到25%以上。锂电池行业相关公司的发展势头仍将得到延续,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也将继续受益锂电池下游需求增长。

2.3 中泰证券研报预计,到2020年,车用三元材料将达20万吨,年均增速将达到54%。工信部预测,2018年三元电池的出货量有望首超锂电池,成为续航电池的主流材料。三元电池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增长,进一步占领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国内锂电池与材料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继续存在,中高端产品包括三元动力电池等有望继续供不应求。

2.4 政策力推,中国已成为锂电材料大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负极、电解液占全球份额超过60%,正极和隔膜占比接近50%,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基础。行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大力推动,14 年起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行业开始从理想走向现实。展望未来,根据政府规划2025 年销量300 万辆,以40 度电/辆测算,正负极产量将在2015 年基础上增长3 倍,隔膜增长4 倍,电解液增长2 倍。随着锂电池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替代铅酸市场空间同样巨大,尤其是在储能和电动自行车市场。

2.5 预计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投资规模1655亿元,消费锂电池142亿元,储能锂电池36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未来4年设备投资复合增速48%。考虑到动力锂电池产业政策,可穿戴设备及VR产品对消费锂电池的进一步带动,以及储能锂电池技术突破价格下行带来的新的市场空间,预计锂电池自动化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2.6中金公司认为,受下游需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因素推动,优质电池等产品将保持高增长。2016年至2020 年,(中国)锂电池与四大材料对应的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锂动力电池需求量由28Gwh 增长2.2 倍至89Gwh,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

3 有关政策支持情况

3.1 2016年8月5日,工信部发布《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出要推动电池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性能、长寿命方向发展,需要加快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及先进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新型一次电池、新型铅蓄电池和燃料电池。

3.2 2016年12月30日,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及其上游的电池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带动,多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预计2016年仍将实现净利润数倍成长。目前来看,动力电池仍然是各路资本关注的焦点。

3.3 2017年3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整体规模目标: 电池产业到 2020 年达到总产能超过 1000 亿瓦时,并形成产销规模在 400 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产品性能目标: 到 2020 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 300 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 260 瓦时/公斤、成本降至 1 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 55℃,可具备 3C 充电能力。到 2025 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 500 瓦时/公斤。

4 行业发展有关情况

4.1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来看,特斯拉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占据领先优势。特斯拉通过其强大的BMS系统,可以有效实现超过7000节18650号电池的一致性管理,达到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目标。目前,特斯拉在电池冷却、安全、电荷平衡等与BMS相关的领域,申请核心专利超过140 项,此外还有数百项专利在审核中。

4.2 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调整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等重点政策文件的相继落地,笼罩在新能源汽车头上的乌云逐步消散,行业基本面迎来拐点。

4.3 市场格局。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排在前列的有比亚迪、力神、宁德时代、万向、国轩等厂商。盖世汽车网根据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比亚迪装机量64837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7.32%,力神电池装机量37237辆,市占率达到9.95%,两者分别排在当年装机量的第一、二名。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说,“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全球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个国家,而因日本技术路线演进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在此三巨头中已相对淡出,竞争最为激烈的主要是中国和韩国。

4.4 凭借能量密度等多方面优势,三元正极材料已经成为动力电池未来主流路线。目前中国三元正极电芯已经可以实现200 瓦时/公斤,而特斯拉model3 的新一代NCA 电芯据报道已经可以达到300 瓦时/公斤。据赛迪顾问预测,采用三元正极的动力电池占比将从目前14%提高至2020 年的43%。以此测算,2017 年中国高端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有望突破3 万吨,而实际产能仅2 万吨,供给存在不足。

4.5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市场占有率分别是70%与25%。从2016年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开始显现,率先改投三元锂电的企业有望受益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放量。数据显示,2016年,三元材料产量增长50%左右。研究机构莫尼塔预期,2017年三元锂电产量同比增速为110%至120%。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6年四季度以来,投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使其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上涨困难。自2016年4月以来,碳酸锂跌幅达到30%。2017年1月,一些企业提高碳酸锂报价1000至3000元,但市场并没有成交。

4.6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为代表的磷酸铁锂“大佬”将扩张三元锂电产能。比亚迪2017年将新增三元电池5-6GWh。而未来两年,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和三元产能占比,将从现在的2:1逐渐趋向1:1。成飞集成下属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拟建设年产50亿瓦时的三元锂电池生产线。卓能股份旗下子公司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广西扩产50亿安时三元动力电池项目。

三元电池扩张也给上游四大关键材料带来变化。在正极材料领域,为了提升能量密度,三元材料将不断向高镍化发展。用于高镍三元材料的氢氧化锂,成为国际锂业巨头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包括FMC、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众和股份等国内外锂业企业也开始在氢氧化锂领域展开新一轮布局。

在电解液领域,三元动力电池高镍化将带来新型锂盐添加剂LiFSI的广泛应用。天赐材料、新宙邦等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家在积极建设LiFSI产线。

4.7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销量50.7万辆,分别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锂电池行业在2016年也拿出了一份抢眼的业绩单。

4.8 国轩高科的方建华认为,2017年将进入中国动力电池洗牌年。一方面,动力电池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弱小企业本身就有被淘汰或出局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主管部门提高了对电池安全、质量、性能的要求,加剧了未能达标的产品和企业被抛弃的可能性。方建华称,预计九成电池企业会出局,弱小企业将加速被淘汰,行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洗牌后,高品质动力电池的市场前景引起机构的关注。

4.9 平安证券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不断扩张,动力电池行业潜藏着巨大的前景。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超过100余家,但一批新进入以及产品质量不佳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存在高端产品研发不足的隐忧,主要原因是自主研发技术迟滞。加之生产线供应不足,不少企业为了抢滩市场,盲目扩充生产线而忽略技术研发。

  业内人士指出,在资金短缺、补贴退坡和产业政策门槛提高的重重压力下,很多中小动力电池企业或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出路。

4.10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122家公布2016年年报业绩预告的锂电池公司中,按照预告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来看,近八成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其中,预告净利润最大增幅度同比超过100%的企业达到48家;预告净利润上限超1亿元的企业高达68家。

4.11 据统计,2016年锂电产业链实际投资金额超过6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投资额最多。动力电池和正极材料投资规模较大,受市场需求和单体项目资金需求影响,对资金拥有较强的依赖性。以动力电池1GWH为例,其所需的资金投入在8亿元以上(国产设备产线),体量之大非动力电池企业自身能够完成。

  与投资并行的是频繁的并购。2016年国内锂电产业并购项目近60起,并购案例类型主要围绕产业上下游整合和跨界收购展开。由于锂电池原材料和设备企业均具有较高的收益率,更易成为并购标的。

4.12 氢氧化锂可以采用锂辉石制取,也可以使用碳酸锂转化。电池级的氢氧化锂对纯度要求较高,有一定技术门槛。受全球三元电池占比提升的影响,去年国际市场上氢氧化锂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在价格上也出现了价格垂直式上涨。
  2015年,我国生产氢氧化锂2.2万吨,同比下降4.55%,预计2016年氢氧化锂供给维持稳定,变化不会太大。国内扩产方面,赣锋锂业新增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预计2018年开始放量;天齐锂业投资建设年产2.4万吨项目,预计2019年投产,产能增速有限。在现有的政策驱动路径下,氢氧化锂需求有望快速增长,而未来氢氧化锂的供给仍然趋紧,或推动价格平稳上涨。

4.13 2017年动力电池新增投资预计仍将保持在千亿元以上,加上2016年新增千亿投资未完成的订单,锂电设备生产厂家今年普遍不愁订单。

4.14有分析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步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电池品质、能量密度、安全系数等,同时电池制造也朝着信息化、稳定化等方向迈进。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电池智能制造步伐,推动我国电池产品进入更高端市场,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高品质的要求,而非一味地扩大产能,重产量而不重质量。

5行业重要会议、活动和事件

5.1 2016年6月20日,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布。此次共31家单位电池企业和1家系统集成企业入选该目录。

尽管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但增长主要靠政策补贴完成。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如果未采用入围企业的电池,将无法获得国家的新能源补贴。

5.2 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举行成立大会,目的在于将研究资源进行整合,力求在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此次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将以国联公司作为重要合作机构,聚合一汽、东风、北汽等诸多大型汽车集团。公开资料显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包括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组组长干勇表示,成立国家创新中心主要解决集中创新能力、集中高端研发团队,在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突破。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相比日韩,续航里程低30%至40%,另外,制造成本偏高和系统寿命不足,大约5年至8年需要更换电池。

5.3 2016年7月据中科院消息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和夏永高研究团队致力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在制备方法、组分优化、充放电机理和表面改性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业内认为,在目前已知正极材料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高达300mAh/g,是当前商业化应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的一倍左右,被视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富锂锰基材料具有成本低、容量高、无毒安全等优点,能够满足锂电池在小型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使用要求。在解决了相关制约技术问题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放电比容量的绝对优势,将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

5.4 2.16年8月,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在性能版Model S和Model X SUV中配备容量更大的升级版电池,从而延长续航里程,同时实现更快的加速性能。新的升级版电池组将延长特斯拉新车的续航里程,性能版Model S续航里程将超过483公里,现有特斯拉车型续航能力在338公里到435公里之间。

5.5 2017年4月1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3批)》,共包括87户企业的634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85户企业505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21户企业128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1户企业1个型号。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发布3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05户企业的1020个车型。

6 行业细分及相关个股情况

6.1 相关概念股 共116支。

6.2 行业细分及相关个股情况

1)锂电池上游为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和冶炼环节。上游环节所涉及的资源包括锂、钴和石墨,这些资源主要用于生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上游环节中龙头公司: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2)在正极材料方面龙头公司:比亚迪、国轩高科和万向钱潮。

3)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公司:当升科技、杉杉股份、金鹰股份。

4)负极材料方面龙头公司:杉杉股份、中科电气;

5)电解液领域龙头公司:新宙邦、天赐材料和江苏国泰;

6)隔膜方面龙头公司:沧州明珠、胜利精密。

6.3 相关公司优势和特点

1)万顺股份:以铝箔、纸包装材料、功能性薄膜为“三驾马车”多元化发展,积极布局电池箔、锂电池用软包装箔、超级电容池箔的研发和应用。

2)江特电机:量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制造工艺已申请专利。

3)力合股份:投资和实业双轮驱动,2018 年前最大看点在锂电设备。

4)星源材质:是国内最大的隔膜生产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掌握了干法和湿法的生产技术。

5)东方精工:收购的普莱德是国内电池Pack的主要厂商,其最大客户为北汽新能源。

6)国轩高科:是国内唯一满足2017年《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电池上市公司,行业门槛的提高将助力公司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7)先导智能:是国内锂电自动化设备龙头企业,也是国内较少能够提供卷绕机和叠片机,实现锂电高端设备进口替代的企业,公司同时给松下、索尼、三星、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等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目前公司拟通过并购切入锂电后端设备,并积极扩产,以充分享受锂电行业高景气度。

8)赢合科技:最近几年动力电池企业对生产设备提出了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和无人化、信息化、可视化的要求;赢合科技开创了从锂电池前端的上料搅拌,至后端的电池自动化注液组装等基本涵盖了整条动力锂电池生产线的“交钥匙”,这在国内设备领域实属首例。目前该产线已应用于国轩高科,并获得认可。

9)格林美:具备全产业链战略布局的公司。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已将正极材料产业链全部打通。在钴价格上行通道以及正极材料产业链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公司的优势凸显,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同时公司还拥有优质的下游客户资源,未来所规划产能将在原料自供以及优质客户资源的双重保障下得到大幅释放,业绩高增可期。

10)华友钴业:一家具有钴资源的前驱体公司。公司是全球钴产品的领先企业,目前已打造“钴资源-钴盐-前驱体”产业链,前驱体定位高端,2万吨产能有望于今年全部释放。届时有望通过高技术、高产量、低成本优势快速开拓下游客户,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11)澳柯玛:子公司澳柯玛新能源技术公司为锂电池行业标准制订者;
12)杉杉股份:生产锂电池材料,为国内排名第一供应商;
13)维科精华:成立工业园,生产动力电池、锂电、太阳能垃圾发电;
14)中信国安:中信国安盟固利(简称MGL)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15)中国宝安:控股55%的贝特瑞公司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市占率80%,全球第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第一,目前全球第三;控股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08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30-40%;
16)上海普天:公司将在上海重点建设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产业化基地;
17)天齐锂业:公司为国内锂产品龙头,有望构建覆盖锂矿资源、锂盐和锂金属加工三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潜在风险在于没有锂资源,原料矿石均从国外进口;
18)江苏国泰: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

19)东旭光电:收购申龙客车,使公司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自身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为申龙客车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形成“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闭环。
20)西藏城投:坐拥世界第三、国内第一储量的碳酸锂资源 。公司目前控制西藏龙木错盐湖和结则茶卡盐湖矿区资源(公司与关联企业上海北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的方式分别取得了西藏国能矿业公司41%、20%的股权,系第一大股东),盐湖碳酸锂 储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21)赣锋锂业:公司主要从事锂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生产,产品涵盖金属锂(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催化剂级),丁基锂,氟化锂(工业级,电池级)等20多种锂系列产品,是国内锂系列产品品种最齐全,产品加工链最长,工艺技术最全面的专业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的规模化利用含锂回收料生产锂产品的企业,是国内深加工锂行业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列行业第一。
22)丰元股份: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导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公司磷酸铁锂规划产能为10000吨/年,分两期进行建设,厂区占地7万平米,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
23)西藏矿业: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导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公司磷酸铁锂规划产能为10000吨/年,分两期进行建设,厂区占地7万平米,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