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其中就包括“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并多次提及物流业,足见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来物流行业的走向如何,据行业内专业人士分析,中国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物流行业将迎来政策的春天
若物流运行更有效率,则成本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因此物流业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业也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关注: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陆续提出了跨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利于跨区域物流的发展。尤其是近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摆上日程,其中,重工业大省河北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引导新兴商贸物流业态集聚,充分利用集群化所独有的专业化分工与互动协作能力,指导建立新兴商贸物流业态的研发与传播中心,随之省内出现了一批新兴物流服务平台,如2013年底上线运营的特运通,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已经累计服务用户3500000人次,这样的例子在河北很多。它们是专业化、信息化、快速崛起的代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出现的新型服务模式。
从政策层面看,自2013 年3 月至今,多个政府部门已发布多项文件,有综合性的指导意见,也有专项性的园区规划、信息互联、绩效考核、税收改革等,凸显政府决心。特运通运营方北京邦利德于2015年通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获得首轮融资,可见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物流行业越来越受资本市场青睐。近期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对于早前政策的梳理和升级,势必会刺激物流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趋势二: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将是趋势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增长和简单服务不可持续,也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也明确了要完善法规制度和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必然由“分散”走向“集中”:
生产企业
效率较高的内部物流逐渐独立,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效率不高的内部物流逐渐被淘汰,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
不规范或经营不佳的公司被淘汰,此外还能承接部分生产企业的外包业务,网络型、高效率的物流公司将获得兼并收购和承接市场份额的发展机会。
而专业化体现在子行业运输的专业性。物流运送的物品千差万别,专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如网络购物发的是申通快递,体积较大的物品走德邦物流,这两种形式在日常中用的最多。还有一种如工程机械、变压器等集重货物则要使用到特运通这样的大件运输平台。找大件货,调大板车是其核心业务,此外还有维修配件、司机招聘等延展功能,说明物流行业分工日趋完善,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的增值服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由之路。总体来看,当下绝大多数物流还是小而全,大而全的状态,什么货都接,什么货都运,没有专业化的产品,大大增加了运输难度并降低了效率。
趋势三:第三方物流普及,供应链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发展并普及第三方物流被认为是物流经营人在相对长期的时间段内按照约定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也被称之为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其一是规模效应明显,成本低;二是在选址、库存管理、精益生产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三是使得公司能够集中于它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向虚拟生产、物流金融等拓展,升级为第四方物流,即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物流现状落后,但经济的转型、升级倒逼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从第三方物流的渗透率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是赢利点有望增加。目前,部分物流公司开始涉足物流规划和信息服务,但目前仅仅是探索阶段,并未给公司带来高额回报。展望未来,信息和规划有望成为供应链公司的两大新增盈利点。
趋势四:大数据的应用,智慧物流是发展方向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将受到政策重点扶持,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政府层面推动大数据应用。在物流行业等需求的推动下,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逾100%的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别,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顺应“互联网+物流”趋势崛起的特运通等新兴服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货物状态实时跟踪、精准货物推荐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交易数量等业务指标也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向着生态化智能化产业链的目标发展。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