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转: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预测【源:5/24 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预测 ?2012年05月24日 10:48:5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根据国家有关部署,现阶段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在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一批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2010年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4%。从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面临着良好机遇,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同行业由于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市场应用等方面情况各不相同,发展状况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节能环保产业:成长迅速,“十二五”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 “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节能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运营服务业发展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总投入达2.16万亿元,中央财政直接投入1672亿元。到2010年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达11000亿元。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关投资未来还会加大,行业产值将有更大提高,预计未来几年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率,到“十二五”末,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8000亿10000亿元,产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首先,环保投资将继续大幅增长。环保行业属于公用事业,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当治污投入占GDP的1.5%2%时才能控制污染,占GDP的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额预计达3.1万亿元,为“十一五”期间的1.5倍,约占同期GDP的1.35%,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年均环保投资6200亿元左右。  其次,“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力度不减。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作了明确规定,到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02)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0%。这个8%至10%的指标是在2010年基础上的净消减,我们在保证经济高速发展、新排放还要继续增加的同时,完成这个指标并非易事。环保部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氨氮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实际消减比例分别为20.4%、23.9%、22.6%和28%。  再次,未来将有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近期,国家将陆续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与节能环保产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规划及配套政策。目前有关节能环保在“十二五”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还在制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政策上尤其是税收方面将有较大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更大、标准更高、相关促进措施也更有力,接下来将有一系列涉及节能减排的重大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委还将编制节能产品目录,完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  最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其中包括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工程、农村环保惠民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人才建设工程等。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强力引擎,代表了产业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促使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就是信息网络产业。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上缴税金950亿元,同比增长43.1%,高出全国工业税金增速4个百分点。2010年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均超过25%,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电网改造、无线城市中的渗透作用更加突出,手机阅读、移动支付、网络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拓展。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与发达国家50%至70%平均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涌现了华为、中兴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  对于中国来说,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空间特别大,发展基础也很好,将担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角色,到2015年,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首先,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其次,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工信部透露,“十二五”期间,预计电信业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十一五”期间通信投资有40%用于宽带建设,而“十二五”期间80%的投入将用于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建设。各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再次,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阶段,网络需求上升迅猛,市场潜力巨大,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最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新应用不断涌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互联网日益普及,两化融合持续深化。
  三、生物产业:发展规模初具,市场前景广阔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海洋生物产业等。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成果,就是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现在发展比较快的是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截至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的规模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的规模在1.1万亿元。生物技术产业,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都属于民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经合组织《2030年生物经济》报告,对生物技术潜在影响最大的农业、卫生和工业三个部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预测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7%以上。未来5年我国将会不断出台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加大生物基因、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投入。《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外包五大方面。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五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到2015年,百强新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的50%;到2020年,5家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4000美元,处于市场潜力释放期,加上在国家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生物制造产业作为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必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更上一个台阶。预计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但潜力可观  虽然我国已跻身于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科学发展。随着我国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干支线飞机制造:当前我国仍无力制造起飞重量100吨以上的飞机,而我国唯一一款支线飞机ARJ21目前仍在适航取证中,预计2012年可交付使用。航空制造尤其是大飞机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扶持的重中之重。“大飞机项目”自2007年起正式启动,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 (2006—2020年)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包含了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两大项目。  通用飞机制造:目前全球通用飞机总数约为34万架,其中美国22万架。但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器只有数千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根据“胡润财富报告”统计,我国亿万富翁数量已超过5万人,需求并非发展滞后的因素;我国通航发展落后的瓶颈主要是我国低空空域尚未全面放开,此外机场的数量少、密度偏低,基础设施落后也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卫星产业链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四个方面。全球卫星运营应用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三大类业务。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已处于产业化转折的关键时期,卫星遥感应用正在探索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500亿元,而2008年美国卫星产业链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已达万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地铁建设规模扩大拉动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数已达到6552公里,201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26.52亿元,增长19.6%。当前高铁装备制造已逐步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动车组核心技术开始输出海外,动车最高时速已超过400公里。  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代表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上的利益,目前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大国,但当前海洋工程市场占有率仍不足10%。
  五、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政府也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核心产业的决心。受政策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异常迅速,占能源比重不断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业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到2010年年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1605.72、1082.40、2957.55、25.6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2.36%、1.12%、3.06%和0.027%,除水电外,分别比2009年提高0.12、1.06和0.02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和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2004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70多家,产能达到3500万千瓦。我国光伏电池产量2010年年底达到8000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为降低排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传统能源的稀缺性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新能源逐渐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新能源逐步替代并取代传统能源将是大势所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新能源规划预计到2015年,水电利用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高1.5%,达到9%。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达到2.6%左右。而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大约7000万—8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风电装机1.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
  六、新材料产业:应用前景广阔,行业将保持平稳增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全球市场规模每年4000亿美元,未来也是一个快速成长产业,特别是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基础原材料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了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0%。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还依赖于进口;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而反过来看,这恰恰又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在空间。因为从国内看,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一系列关键材料的技术突破加以跟进。《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将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将建立起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产品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逐步成熟,“十二五”时期将驶入快车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从13个扩大到25个城市。2010年6月国家出台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涵盖了普通混合动力车型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轿车、客车、清扫车等。在密集的政策扶持下,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开始释放,销售量稳步上升,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2010年,符合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目录的车型年产量为7181辆。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汽车稳定性的不断提高和整车价格的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普及率将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驶入快车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朱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