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A股上市的好企业太少说明了什么?


“两节”过后的第一天,权威媒体的一篇题为《企业盼着早上市,股民盼着好公司》的文章再度引发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事宜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借一位“老股民”之口称:“大家都说股市涨不上去是股票发多了,其实恰恰相反,最根本的是能上市的好企业少,真正达到价值投资标准的企业更少。”而一些互联网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直接将文章的标题改为了《股市涨不上去不是股票发多了 是好企业太少》,这就更加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


股市涨不上去是不是股票发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在目前管理层与主流媒体都在竭力为新股加速发行鼓与呼的背景下,这种说法也是不难理解的。但至于正确与否,则另当别论。至少新股发行太多,从供求规律的角度来看,是对行情会构成负面影响的。更何况A股发行制度积累的问题太多,新股发行实际上是一种带病发行,比如目前的新股发行给市场带来了大量的限售股,使股市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因此,新股大量发行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应低估的。


撇开这一观点不谈,“老股民”的说法本身就暴露出了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一大问题。即一方面是新股大量发行(股票发多了),但另一方面上市的好企业太少。为什么会出现新股大量发行但好企业太少的现象呢?或者说,既然好企业太少,那又为什么还要大量发行不好的企业上市呢?这一现象的出现至少表明发审委把关不严,让大量不好的企业(垃圾公司)发股上市了。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新股大量发行但另一方面好企业太少的情况。


但这显然只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制度性的。这种制度性的原因至少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发审委的把关不严这本身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新股发审缺少责任制,尽管在新股发审过程中,发审委员们大权在握,掌握着企业IPO的生杀大权,但发审委委员们基本上是不必对IPO公司质量承担责任的,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权力寻租。另一方面,发审会基本上是“故事会”,新股发审基本上是闭门造车,而没有深入实地审查,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大概率事件。如此一来,发审环节对IPO公司的把关就容易出现问题,垃圾公司也就容易混上市。


其二,现行《证券法》对IPO公司欺诈发行惩治乏力,导致IPO公司包装上市盛行。比如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条,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法》对欺诈发行这样的处罚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纵容,是对欺诈发行公司的一种庇护。也正因如此,很多公司在上市时总是把自己包装得漂漂亮亮,而上市后就出现业绩变脸现象,这无疑是导致上市好企业少的又一重要原因。


此外,一些好公司上市后“变坏”了。一家企业是不是好公司,有时不是上市时就能下定论的,有时还需要上市后的发展才能下结论。如腾讯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初,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它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现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该公司成了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但腾讯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市场,而在A股市场的发展恐怕另当别论。比如,华谊兄弟,原本应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上市之后,感受到在A股市场通过资本运作圈钱容易,一批导演明星们通过华谊兄弟的上市而一夜暴富,于是上市后的华谊兄弟不是用心去做主业,而是不停地进行资本运作,通过高溢价并购的方式向明星导演们进行利益输送,结果导致公司主业不振。可以说华谊兄弟是由于制度原因而沉沦的典型,这也印证了中国社会的一句名言:好制度让坏人变成好人,坏制度让好人变成坏人。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要让更多的好企业上市,或者让更多的上市公司成为好企业,重要的还是要完善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如果制度不完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丛生,如此一来,即便是好企业上市,也会成为不好的企业。这也就是加速新股发行必须首先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原因所在。新股发行制度不完善,新股发行越多,带给股市的问题也就越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