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读道德经心得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以及寡欲、处弱、忘我、不争、平衡、质朴、心静、知足为主要思想。无为,就是不妄为,对时机不成熟的事件,不强行妄为,“无为”二字在道德经中出现很多次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事无事”;寡欲,就是欲望不能过重;处弱,就是为人低调,不强势,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又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还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忘我,就是不自以为是,照顾别人的利益和情绪;不争,就是不与人争,道德经说“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平衡,指阴阳平衡,为人处理不走绝端,如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质朴就是素朴纯真,道德经说“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意思是说,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道德经又说“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心静,就是内心平静,不妄想、不妄视、不妄听、不妄做,老子十分强调静的作用,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又说“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还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意思是说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知足,就是不贪心,道德经说“知足者富”,又说“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还说“知足不辱”。

“道”难于言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深不可测、没有情感、平淡无味且无处不在 。比如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 是若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永恒不变的 道德经 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ji o) ,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意思是说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 ;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 ;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 惚恍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老人认为道是没有情感的,因此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道的作用无穷,比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 ,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 的规律。道德经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思是说 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 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又如道德经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意思是说 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道德经还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说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道德经告诫人们“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意思是说 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

道的存在先于天地,道德经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人们对道的态度各不相同。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有时记得,有时忘记;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得道之人高深莫测,道德经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 (liáo, 风的声音 ) 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意思是说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 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道”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道德经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是说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道”与“德”的关系, 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 有上下之分, 上德 完全合乎 的精神。 在人世间的体现, 是客观规律,而 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 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 。道德经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说具备 上德 的人不刻意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 ;具备 下德 的人刻意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 ,因此实际是没有 的。

道德经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事物的相对性并相互依存,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事物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还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物极必反,因此,要见好就收,道德经说“物壮则老”;道德经又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道德经还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为人处事要内方外园,不极端,行中庸之道,“内方”,就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胸怀大义、坚持真理,“外园”,即是对待别人要宽容、温和、平易近人。道德经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说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吃亏是福,道德经说“不与人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又说“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道德经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德经再次强调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为人低调,以退为进,道德经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说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道德经又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说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道德经还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意思是说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老子还告诫人们“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意思是说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道德经再次强调 “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意思是说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妄作不达成 ,欲速则不达 ,道德经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说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道德经又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为人谦虚,道德经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又说,“善用人者为之下。”

通过现象看本质,道德经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意思是说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 ,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道德经还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诚实、诚信,西方有句名言,就是 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 大意就是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老子十分强调为人诚实的重要性,道德经中多处提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知足常乐,道德经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道德经又说“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控制管理好情绪,道德经说“善战者,不怒”

善待所有人,包括仇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是博大的情怀也是最高深的智慧,道德经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意思是说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道德经还说“报怨以德”,道德经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信任所有人,包括失信的人,道德经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说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不信者吾亦信之”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智慧。

不居险地,君子不立围墙下。道德经说“ 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 虎,入军不被甲兵。 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意思是说 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清静无为、恪守 的原则,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就不会进入危险领域。与人为善,多做善事,多助人,福虽不至,祸却远离,祸远离了,怎会有危险?

看淡得失,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向人学习的,向善者学习,以不善者为戒,道德经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向人学习,以人为鉴,孔子也有相似的观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不居功,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道德经还说“自伐者无功”。

为人要有自知之朋,道德经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于此,孔子也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德经还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把智慧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智”,二是“明”,所谓“智”,是自我之智,“知人者”知于外;所谓“明”却是心灵之明,“自知者”明于内。道德经还说“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意思是说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 ;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 。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 常道

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防微杜渐,道德经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意思是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要持之以恒,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事。道德经说,“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

善始善终,道德经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不肓从,道德经说“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这点对经商与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惜人与物,修身养性,积德增福,道德经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意思是说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 ;不断地积 ,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

知行合一,世上很多人大道理都懂,但行事的方式却背道而施,做不到知行合一,道德经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意思是说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不以貌取人,道德说“圣人被褐而怀玉”,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总是象穿着粗布衣服一样,但怀里却揣着美玉。

适可而止,道德经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不能自暴自弃,人人都须悟道尊道践道,道德经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意思是说 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 保护善人,但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道德经还说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这就是说,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则免恶入善。。 并不仅仅是为善良之人所领悟,不善人并不被道所抛弃,只要他们一心向道,深切体会 的精髓要义,即使有罪过也是可以免除的,为有罪之人提供了新的出路,还是很有意义的。为此,孔子也说“君子过而能改”, 道德经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有错者提供了出路, 不嫌弃犯罪之人,肯定会给他改错的机会;而犯罪者本人也必须体道、悟道,领会道的真谛,主客观这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

说话要客观、公正、符合大道,行为要善意、正义、刚直,践道而行,善意待人是一种博大关怀,是对人的信任、鼓励和帮助,这样的行为能让人感动,必然会赢得人的尊重和敬仰。道德经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以退为进,小心应对,不轻敌,道德经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道德经又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意思是说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 三宝 。道德经所说的“三宝”就是“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不越俎代庖,专业的事件,让专业人来做,道德经说“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意思是说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贵柔处弱,道德经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意思是说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宽容别人,道德经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 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 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不言,不言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人生要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会说话,而要学会闭嘴不说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很多事件、很多道理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也不屑去述说、争论与辩解。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 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久不变的 道德经又说 希言自然”; 道德经还说“知者不言”,意思是说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道德经再次强调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 不言 的教导, 无为 的好处,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从小事做起,从易处着手,道德经说“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大的事件,从小的地方做起。道德经还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圣人不肯舍弃小事件而总想一下子做成大事,因引他才能最终做成大事。道德经还说“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意思是说圣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把事件看得很难,时时慎重小心,不断反身自己,结果反而根本不会遇到难事了。道德经还强调“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能不懂装懂,道德经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对此,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事前尽量把各种困难想清楚,道德经说“多易必多难。”意思是 说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道德经还说“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意思是说圣人总是在事前看重困难,所以在事中终于没有困难了。

不与人争,与已争,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惰性、贪婪、恐惧、自满、自以为是、自我彰显等诸多人性缺点,道德经说“自胜者强”

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尤其是强大的敌人,道德经说“善胜敌者不与。”意思是说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不刻意表现、彰显自己,道德经说“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但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但不自显高贵。

小心驶得万年船,道德经说“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道德经又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不显耀自己的才能与能力,道德经说:“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多助人、多给予于人,道德经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道德经还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