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广汽埃安筹备混改上市
8月30日,广汽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子公司广汽埃安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应的对广汽埃安进行资产重组以及业务整合。
9月3日,广汽集团股价一度触及20.34元/股(前复权)的历史最高价。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国企,广汽埃安决定混改并引进战投,此举战略意义重大,或将为广汽埃安实现更多层次的赋能。
广汽埃安的混改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部分研发业务将转至广汽埃安,使其成为研产销一体的科技公司;二是开展员工持股,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三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依据战投属性,打造埃安生态圈投资者价值矩阵。
此外,广汽集团方面表示,未来广汽埃安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上市,建立独立资本平台和市场化激励机制。
品牌独立9个月后,广汽埃安将传闻已久的混改正式提上日程。
关于混改的“二三事”
混改一词,算不上陌生,至少这几年是。
早在埃安之前,早在今年之前,从2014年混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等企业或是通过交换持股、管理层持股,或是引入行业外投资者等,或是吸引各种所有制的资本进入,进一步打开了汽车企业的成长空间。
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者,有制度优化的考虑,也更意味着可以利用股东资源一起做大,看起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混改之后,广汽埃安的体制或许会更加自由灵活。
这里引入一段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是资本的驱动,当然还有技术的发展。在这其中,资本驱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造车新势力基本都有资本支撑,资本市场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在资本驱动下,让人们感觉这些品牌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更有实力,年轻人对这些奋斗型企业情有独钟,创业精神让他们受到激励。这促使广汽埃安考虑要通过混改进入到资本市场参与竞争,让大家看到埃安的创业奋斗精神,同时借此来提升品牌影响力。”
单打独斗不是生存之道
从大环境上,今年新势力纷纷返乡,在港股二次IPO,但股市表现差强人意,一方面资本环境不一样,另一方面在新造车上市融资的井喷期后,资本方开始有了审美疲劳,像消费市场一样进入了持币待购状态。资本方大笔一挥的时代过去了。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打造的集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平台,不像无亲无故独自一人出来打拼的新势力,广汽埃安有着资金雄厚的“大树“可以靠。但在这个时代,出门还靠家人显然还不够,单打独斗更是不行,有时候费钱费力可能还摆平不了困境。
混改之后就不一样了,有了可以一起互相利用(帮助)的小伙伴们,可就可靠多了。
现成的例子是北汽蓝谷,但与广汽埃安同为新能源平台,同样混改上市,其状态更具说服力。
为响应国家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要求,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企业创新驱动经营机制,2016年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前身)拟启动增资扩股工作,完成A轮30亿元融资,后又于2017年完成B轮融资达111.18亿元和员工持股。
北汽新能源混改引入股东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还有北汽的“老朋友”戴姆勒。
一年后,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公司前锋股份,于2018年成功上市。
别人家孩子的例子摆在这里,自然,也能说明问题。
混改是选择,但要做好才算数
今年1-7月,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35万辆,其中,广汽埃安销售5.35万辆,同比增长110.3%。
目前,广汽埃安累计销量接近20万辆。
根据广汽集团“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广汽集团产销量达35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12%;新能源汽车占比达20%;到2035年,力争实现汽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在广汽集团下属合资企业无法在电动化发展上做出太大突破前,这一目标的执行者势必会落在广汽埃安的肩上。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绝大部分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目前并非一项能够取得正向盈利的业务。对广汽来说,不是在做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而是另起炉灶。电动车目前是一种战略性投入,更多是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毋庸置疑,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广汽埃安作为其智能网联新能源业务的核心载体,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业务板块。对埃安进行混改并择机上市,有助于埃安单独估值,能更好地反应其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板块的业务价值,从而助推广汽市值提升。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正在加速推进。“改什么?为什么改?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逃不过的核心问题,广汽埃安需要回答,更需要回答好。
此次混改是广汽埃安前进的关键一步,能否实现“1+1>2”的效果,还需要拭目以待。
采写 | 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