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一文读懂24%年化利率红线的深远影响

作者 | 孟永

来源 | 消金界

关于持牌消金机构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4%的监管红线,近日有了最新进展。

据新流财经报道,兴业消费金融与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均已按要求调整其贷款产品在24%以内,而招银、马上也已在内部做贷款产品调整。

如果后续各持牌消金机构所属地监管部门跟进,消费金融的“暴利时代”或就此终结。

消金界了解到,早在今年3.15晚会之后,一些跟兴业消金对接的助贷机构已有所察觉。

“之前三月份之前对接的业务量每个月能做到5个亿,后来就逐渐降到2-3个亿,进入七八月份以后每个月最高也只有5000万元,直到只剩下一些存量。”某家对接兴业消金的金融科技员工对消金界透露。

兴业消金在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2018年以来,中邮、湖北等持牌消金的线下大额代理模式风险频发,这些机构陆续加强风险把控,甚至停止了相关产品进件。与此同时,兴业消金却凭借线下大额贷款业务,一跃成为业内黑马,2019上半年业绩反超马上消金,直接冲至持牌消金的第三名。(详情请点击《揭秘兴业消金的“特殊”风控:提成要分36个月发放,逾期超3%要买断》)

不过,整体来看,其业务规模也在缩减,这表明其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而调整的首要前提就是将“不合规”的存量贷款慢慢出清,同时从获客源头上筛选出质量更优的且能在24%以内盈利的客群,然后逐渐做大规模。

然而,对于共债愈发严重的市场客群来讲,大家都在抢,筛选出来优质用户又谈何容易。

如果监管真的有意要求利率限制在24%以内,相信另一大持牌金融机构——银行,也将有所行动。这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无疑是一大“利空”,毕竟对于大部分金融科技机构而言,80%左右的客群都是定价在36%左右的客群。这个市场是所谓的大数据风控最大的“卖点”。

而且,利率限制在24%以下,无疑对于各家的利润与现金流是个极大的考验。这样看来,明年行业仍将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01 真假利率:名义利率or 实际利率

贷款产品利率限制在24%以内,到底影响有多大?

算账之前,我们先来搞懂几个概念: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等额本息。

金融机构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对于金融科技机构来讲,这种文字游戏更是家常便饭,而最容易“挖坑”的还属借贷利率的计算。

常见的借贷利率有两种,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关于两者的区别及其计算规则,即便是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有时候都搞混,更别提毫无金融经验的借贷小白。

为了使读者上述两个利率有个清晰的认知,我们特意按现有金融科技机构常见借贷产品提供以下三个业务案例。

名义利率,顾名思义,就是借贷合同上注明的利率,以业务三为例:

借款金额10000元,借款期限12个月,假设合同利率为6.62%,至合同到期,用户累计还款10662元,照此计算,用户借款的名义年化利率为(10662-10000)/10000=6.62%。

从计算结果来看,借款利率并不高,但是用户忽略了一点的是,这10000元假如是1月初借款,12月末还款,这10000元使用了一年,上述计算并无毛病;但假如上述借款成功后的12个月里,每月都需要按固定金额还款,虽然总共还款金额依然是10662元,那么借贷利率还会是合同里所述6.62%吗?

这就要看实际利率了。

实际利率,又称内部收益率(IRR),通俗点讲就是考虑到借款人资金实际使用时间情况下计算的利率。

以上述业务三的情况看,虽然每月固定还款累计至最后依然是还款10662元,但是由于借款人每个月都有本金还款,折算下来,借的12个月期限的10000元资金,实际上使用时间只是6个月。

按此计算,相当于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借款利率高达12%,而不是6.62%。

根据实际利率计算的每月还款金额,又称为“等额本息”的还款金额;即每月还利息 本金之和相等的金额,有着如下表现。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房贷,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实际利率计算的等额本息。看起来名义利率较低,实际上以一年为单位来看,实际利率却通常是名义率的将近两倍。

上述利率“套路”,既是用户投诉众多放贷平台“高利贷”的重灾区,也是监管近年严查的主要方向,此次年化24%以内的利率限制,无疑指的是实际年化利率不得超过24%。

02 成本解析:居高不下

再来看看业内金融科技公司的成本结构。

一般将成本构成分为三个部分: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

资金成本与风险成本常为可变成本,随着业务规模的变动而变动,而运营成本常为半可变或者是固定成本,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基本上不随着业务规模的变动而变动。

先来看资金成本,现有业内金融科技公司资金对接来源主要有三个:

(1)自有资金或银行拆借资金;(2)持牌金融机构,如消金机构、银行、信托等;(3)信贷资产证券化或上市后二级市场融资。

对于资金来源,(1)与(3)一般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具备相应的放贷资质,可自行放款,如持有互联网小贷牌照,但是放款规模与余额一般受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影响的,杠杆倍数并不是太高,对公司资金实力有较大的要求,所以,该类资金来源所产生的规模并不是太高。

业内机构大部分的资金对接对象还是持牌金融机构,该类一般分为银行、消金与信托,而银行与消金的业务模式基本相似,所以常常归位一类。

该类信贷资产一般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作为表外资产;而信托单独作为一类,因其业务特殊性,一般是将信托类信贷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内,按表内资产核算。

对于银行与消金类金融机构来讲,常见的成本主要包含如下几个:

综合下来,银行与消金类金融机构的年化资金成本通常在13.5%-14.5%左右,该资金成本不算低,因为其并未包含风险成本与运营成本。

对于信托类机构来讲,常见的成本主要有如下部分:

综合下来,信托类资金成本基本在13.7%左右,其实与银行及消金类资金成本相差无几。

结合金融科技机构上述两大主要资金来源,业内资金成本约在13.5%-14%左右。

再来看风险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坏账成本。

一般对于这类成本而言,各家可调节的空间较大。本文以已上市的五家金融科技机构公布的坏账成本折中求平均值,一般金融机构将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作为坏账,但对于金融科技机构而言,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催回率已经非常低,故本文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统称为坏账。

如下为五家金融科技机构的90天以上逾期率:

综合上述各家90天以上逾期数据来看,业内90天以上平均坏账率约为5%左右。事实上,据业内人士透露,真实坏账率有可能会更高。

再看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常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从上述数据来看,运营成本年化利率基本在4.2%左右,考虑到获客及征信受市场坏境影响较大,不排除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而随着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人工与催收成本也有上升的可能。

所以,综合运营成本估算处于一个正常偏低的水平。

综合上述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数据来看,业内机构的成本基本上维持在23%左右,其中资金成本为大头,其次为风险成本,运营成本占比最小。如下图:

03 利润几何:扭赢为亏?

按之前行业通行的36%的年化利率来算,在23%的综合成本下,依然有两位数的利润空间,对比大部分行业而言,依然属于高盈利行业,更何况在今年3.15晚会曝光之前,一些平台超利贷产品年化利率高达500%-1000%。

再结合业内常见的趸交、保费、罚息、滞纳金等等其他五花八门的收费类目,怪不得其他行业纷纷眼红,“跨界”进入。

然而,随着监管部门打击了一大批违规机构,超利贷及其常见的趸交、保费等等都在逐渐被下架。平台的主要收益只能来源于息差。

如果监管设定24%的利率红线,面对几乎同样的成本花费,绝大部分机构能正常运转都是一大难事,更别提所谓的盈利。

如果全面施行,这一新的监管环境,无疑对放贷与助贷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要求。

可以说,谁的精细化运营能力越强,谁才可能在大概率到来的强约束下生存下来。

注册用户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三巨头”——信也科技、乐信与趣店,他们的动作,或成为互联网信贷生态的风向标,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互联网时代常见的一句话是“得流量者得天下”,而在流量见顶的今天,面对高达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存量用户,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满足不同用户的信贷需求,拓展多元化收入,或许会成为突出重围,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

与重获客相比,强运营时代已到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