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从华为态度谈小康

记者:华为在智能汽车方向上很明确要做供应商,但是从整个现在的进展来看,传出实际的销量感觉不是那么受信任,包括上汽的反馈之类的,一直以来消费者或者是大众的舆论,对于华为坚持不造车,过于偏执,有没有动摇?一定非得不造车吗?比亚迪自己造车也不影响电池方面的合作。


徐直军:各有各的选择。华为公司过去历史上,很多选择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最好。对于华为公司,我们整个高层团队来讲,我们清楚我们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徐直军:余承东曾对不造车这个决定表示不服,他可能就想造车,但他只有一票。对于华为高层团队而言,很清楚在求生阶段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就目前看,“只卖不造”的小康模式,以及北汽、广汽、长安“中国博世”的路径,双线遇挫,随着小米声势浩荡的举旗汽车领域,华为战略骑墙的时间过长了。


几个月前,华为将卞红林、苏箐的组织调整,如果形容为“华为造车换帅”,肯定是不准确的比喻。华为“造车派”的帅旗,毫无疑问是力主推进小康股份合作的华为CBG CEO余承东。
如今,余氏也是名义上的华为车BU的CEO。


按照此前华为官方掷地有声的表态:华为车BU应该努力帮助客户去造车。但是,华为内外尽职,余承东的重点是在小康股份,不但帮小康股份造车,还帮小康股份卖车,设计车、研发车。


早在2021年的春节后,余承东就调派了华为手机业务部的软硬件负责人前往重庆,参与小康股份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供应链和生产。其中一人,就有卞红林。在众星璀璨的华为手机板块,卞红林是一个异常低调的存在。虽然时至今日,仍自谦是手机研发负责人。但早在2个月前,已经被任命为华为车BU CTO,而苏箐所负责的只是车BU旗下的自动驾驶板块而已。


这一调整的真实意义是,华为车BU旗下的自动驾驶板块如今正是划归卞红林统管,也划归余承东“造车派”。有利于,“华为汽车”更快速形成竞争力,造与不造的文字表述,不重要了。


在不久前的小康SF5上市时,余承东在强调了一句华为不造车之后,同时强调,纯粹靠华为的部件,难以造出好车,得有设计、得有供应链、得有营销。


从开局,余承东的野心,就不只是做汽车厂商的灵魂而已。


如今,苏箐的自动驾驶板块划归卞红林,再辅以其他组织调整。余承东可以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一款真正的“好车”?


01 华为的眼光,“中国博世”的成色


经不完全的统计,过去10年,包括任正非,以及徐、郭、胡三轮值,还有王军等等众人。接近20次公开发言,声明华为绝对不会去做华为品牌的汽车,主要原因,华为决策层担心有几个,一是欧洲市场的利益冲突,二是国内国企生态诸种。


这些理由被华为高管们沿用到至今,两次声明中提到,一次说,华为在欧洲市场有重大的利益考虑,不会轻易去与欧洲企业再开占断。另外一次,则称中国如今缺少的不是汽车品牌,而是具有整合能力的Tier1整合供应商。


其语气和自信态度,一眼可知,应该是出自某位华为轮值董事长的亲授。
华为长达10年充满浓情蜜意的情书,未能打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老爷们。上汽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暴露现实,中国至今最成功的汽车国企,不信任华为、不能接受华为划定的合作框架。


要想做成“中国博世”,仅仅靠情书,恐不能如愿。一位接近华为高层的人士指明路径,“中国博世”的资格,必须建立在华为自己能培养、决定“中国宝马”、“中国奔驰”、“中国特斯拉”成败的基础上。


上汽、广汽、北汽如今与华为的合作,多数貌合神离,除了为其股价。因为,这些中国国企的成功,多数建立在欧美日合资品牌基础上,上汽、广汽没有资本市场赋予的“华为崇拜”,只有丰田、通用崇拜。


它们的产业链核心和基础,是德国博世。如今,特斯拉的巨大优势已成。留给华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追赶的时日已经无多,华为应该为这些国内汽车界的庞然大物划清底限和界限。


“中国博世”和“汽车界高通”底气和实力在于,其技术能力和综合战力,可以决定或者至少辅助未来中国宝马、中国奔驰、中国特斯拉的崛起和成长。


除此之外,再无他途。放眼望去,传统汽车界、新势力当中,能够真正信任华为,最终依赖华为的企业似乎不多。


这可能也是外界百思不得其解的,为什么余承东热爱小康的真正原因?


02 小康SF5不是“好车”


深陷困境的车企不只是小康。过去数年,已经有多个汽车品牌从市场上消失。关于小康的解释诸多不可相信,即使是余承东也在SF5上市发布时,不能免俗,吹嘘小康股份的所谓智能制造4.0,吹嘘其增程技术。


一个年产数千台的产线,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下一款小康股份销售的汽车,如果还是增程动力的话,卞红林吃掉苏箐的自动驾驶部门,还有什么意义?


几个月前的5月24日,华为官方发布了一条迄今为止最全面、清晰的汽车战略解释:不造车,要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造“好车”,“造好”车。


从2018年至今,华为高管们对市场上的汽车品牌,评语相当的刻薄。可能,苏箐也只是内部耳濡目染?才一时不慎?


这样的一种评价体系当中,外界一直非常好奇,在华为的心目当中,究竟什么样的车是好车?什么样的基本标准?


几个月前,北汽、小康旗下的极狐、SF5上市,没有带来答案。从续航、自动驾驶、智能水平,甚至是中国公司最应擅长的成本和价格。这两款车应该都不是华为所承诺的“好车”。很明显,靠SF5和北汽极狐,做不成中国的特斯拉,也成就不了“中国博世”、“汽车高通”。


在5月,华为最新的否认造车声明中,华为非常具体地解释了与北汽、长安和广汽的战略合作,没有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该声明还着重解释了华为消费者业务部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华为是塞力斯SF5部件供应商,同时,华为零售店参与销售,获得相应的收益。


但是,余承东从2021年年初就开始参与的小康股份合作,可不只是做个部件供应商、代理销售商而已。


03 继续铺路造小康


无论外界如何报道,关于小康SF5的真实销量,一直争论纷纷,每月的产销报总让人满怀期待,然后又黯然神伤。


即使华为专卖店的员工自己,也在对赛力斯、小康品牌介绍时,充满了羞涩。一群中国最高端、畅销手机的销售人员,转型去销售一款增程动力、无智能表现的过渡车型,压力颇大。


在SF5上市时,余承东讲述了华为所具有的优势,店面的数量、店面的位置,是传统汽车4S店所无法比拟的。可惜,余承东现在的主要对手,还有特斯拉以及其他新势力。


好消息是,增程动力在东北地区的某些城市,确实对于销售有所助益——理想汽车的表现在追进,甚至超过某些店面的蔚来汽车。


余承东需要一款像当年的P6一样,证明华为可以汽车领域立足的产品。需要一款像mate7一样,证明华为部件为灵魂的汽车,可以超越特斯拉、奔驰、宝马。


媒体报道当中提到之前,华为所演示的一个自动驾驶试验的视频。视频场景可知,这是一个深圳的商业区域,依靠高精地图支持。该技术方案正式出自苏箐的部门。


至少得是纯电?


至少得有自动驾驶?


如今,卞红林接掌自动驾驶部门,明显有利于华为尽快将自动驾驶方案应用到合作伙伴产品上,至少是小康的产品上。


此前,曾经有华为高管公开称,华为的自动驾驶该技术已经大幅超越了特斯拉。但是,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分析,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路线完全走不通,简单的高速公路场景尚且好说,繁华商业地区的高精地图难以绘制,也无实际用途。


特斯拉纯视觉自动驾驶路线,目前表现不佳,但似乎是唯一可取路径。华为能快速跟上吗?


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