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向高端领域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重要趋势,以人工智能载体的数字经济,将成为政策支持鼓励的方向,或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AI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层:芯片、大数据、算法系统、网络等多项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奠定网络、算法、硬件铺设、数据获取等;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应用层:金融、安防、智能家居、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新零售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积聚、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有望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市场空间巨大。
5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
当前人机交互、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从产业顶层设计水平、核心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都在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在不断迭代过程中,国内研发出高精尖机器人水平的产品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