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氏制药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意在单抗药物
罗氏制药和基因泰克就收购事宜达成协议。3月12日,罗氏制药(Roche)与基因泰克(Genentech)分别在官方网站上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友好并购协议,罗氏制药将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泰克44%自己尚未持有的剩余股份,交易总额为468亿美元,将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基因泰克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已经批准该项收购协议,并建议公司股东接受罗氏制药的报价。罗氏制药表示,合并后的公司按市值计算将成为美国第七大制药公司,美国雇员将达到1.75万人。
基因泰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也是最大的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公司的利妥昔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Rituxan)和贝伐单抗(Avastin)已进入全球前十名生物技术药品排行榜,是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级产品,2008年销售额分别达到18.19亿、28.52亿和29.08亿美元(仅指基因泰克销售收入,不含代理销售商的销售收入)。基因泰克公司年销售也已超过134.17亿美元,2004-2008年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0.5%。
罗氏收购基因泰克,志在必得。上世纪90年代初,罗氏购得基因泰克控制权以来,基因泰克公司稳定开发出具有突破意义的抗肿瘤单抗药物推动了罗氏盈利的增长。2007年7月,罗氏制药对基因泰克剩余股权提出了每股89美元的收购价(溢价率8.68%),遭到了拒绝。上个月,罗氏制药直接向基因泰克股东提出每股86.5美元(溢价率5.72%)的
股票
收购要约,继续被拒绝。3月6日罗氏将收购价提高至每股93美元(溢价率13.7%),未果;直到3月12日将报价提高至每股95美元(溢价率16.1%)才获得基因泰克的认可(这一价格折算成基因泰克的市值为1064亿美元)。自此,长达八个月的罗氏收购基因泰克案终于尘埃落定。
罗氏收购基因泰克,意在单抗药物。我们认为,这次罗氏再次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剩余股权,一方面为了完全获得基因泰克基因工程药物的全部权益,特别是三个重磅炸弹级单抗类抗癌药物的权益;另一方面获得单抗药物的研发平台,增强罗氏在单抗类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并且通过研发整合,节省大笔研发和运营费用。
二、单克隆抗体
产业
值得重点关注
生物医药市场扩张迅猛。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医药市场增速一直以来都维持在全球药品市场增速的2~3倍。IMSHealth公司2008年发布的一份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2.5%,总额突破750亿美元,这一增速乎是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速(6.4%)的两倍。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耀眼的明珠。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代表了药品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并且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在抗肿瘤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能够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从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而有“生物导弹”之称。2007年10月,一家独立的市场分析公司Datamonitor公布了一份报告,称单克隆抗体药物将成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种类,之前PharmaceuticalBusiness公司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单克隆抗体市场将成为制药行业中增长最快、获利最大的市场之一。2007年,单抗类药物的联合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预计2007-2012年间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将为14%。而同一时期,传统小分子药物销售额的增长要慢得多,特别是到2010-2012年间,小分子药物受到仿制药竞争增长率预计仅为0.6%。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值得我们长期重点关注。
全球生物畅销药十强中,单抗药物占据六席。据IMS
数据
表明,2007年全球畅销生物药物10强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占有6席,加合的市场规模已超过了221亿美元,均成为重磅炸弹级品种,它们包括了安进(AMG)的依那西普(Enbrel)、强生(J&J)的英利昔单抗(Remicade)、雅培(ABT)的阿达木单抗(Humira)、基因泰克(DNA)的利妥昔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Rituxan)和贝伐单抗(Avastin),第一位的依那西普年销售额已达到52.9亿美元,第十位的阿达木单抗年销售额27.9亿美元,均是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单克隆药物生产和研发企业成为国际医药巨头并购热点。目前,单克隆药物已成为新药开发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单克隆药物生产和研发企业也成为国际医药巨头竞相争夺的标的。单抗药物研发、生产壁垒非常高,并购成为最快速切入的途径,围绕单抗药物的并购事件也层出不穷。2002年安进为了获得Immunex的Enbrel,溢价17%斥资160亿美金收购Immunex。美国礼来2008年10月溢价77%花费65亿美元收购ImClone公司,ImClone公司拥有治疗肿瘤的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抗体药Erbitux。今年,罗氏公司不满足于参股基因泰克的地位,最终用468亿美金收购基因泰克剩余44%的股权。
我们认为: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备受国际医药巨头青睐的主要原因是:(1)单抗类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容易诞生重磅炸弹级产品;(2)单抗药物是一个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3)近年来,化学类新药的开发成功率和回报率急剧下降,专利药又面临即将过期的风险,国际制药巨头遭遇双重打击,纷纷转向生物制药研发领域,单抗药物成为并购热点。
三、中信国健药业是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
我国单抗药物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少之甚少。我国单克隆抗体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但由于行业壁垒非常高,真正有产品成功上市的企业只有中信国健药业(兰生股份间接参股公司)、百泰生物(未上市公司)、华神集团和美恩药业(未上市公司),其它企业如复旦张江(香港上市)、海正药业、双鹭药业以及康弘药业(未上市公司)等企业还处于早期产品研究开发阶段,离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信国健药业是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中信国健药业已搭建了单抗药物研发、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平台,百泰生物是全套引进古巴EGFR单抗药物生产技术,华神集团和美恩药业则是依靠于单一产品、小规模生产碘131标记的单抗药物。对于百泰生物尚未上市,不在我们跟踪之列;华神集团和美恩药业的产品单一,临床疗效还需临床进一步的验证,而且市场推广还处在早期阶段,需要进一步跟踪才能判断其投资价值。我们跟踪认为:中信国健是国内最优秀、最成功的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1)产品研发实力强劲
公司积累了全国最优秀的单抗药物研发团队,已攻克了单克隆抗体的上游构件、细胞筛选、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关键技术,打造了单克隆抗体研发平台。公司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承担了国家单克隆药物产业化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是唯一的国家级抗体中心。目前,公司已研发成功多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并解决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难题,并在国内、国际申请了多个专利。根据SFDA网站数据,中信国健已成功上市了两个生物技术产品,一个是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一个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前者是全球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金的单抗药物,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公司还申报了包括重组抗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Remicade)、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和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Rituxan)在内的重磅炸弹级产品,还有重组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等十余个仿创和完全创新的单抗药品。
???据我们了解,全球重磅炸弹级的单抗产品公司均已仿创结束,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或者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公司都将不断有新产品面世。
(2)公司是中国唯一全面攻克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企业
如果说单克隆抗体的上游技术相对容易攻克的话,那么下游生产技术(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大规模蛋白质纯化技术)是单抗药物大规模生产的瓶颈,能够完全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全球也不过10余家,国内也只有中信国健攻克了这一技术瓶颈。目前,中信国健细胞培养规模已达到3000升,新建的6000升已调试完毕,4万升的生产基地正在规划之中。公司已是亚洲第一的大分子蛋白药物生产基地,也将是世界上前列的大分子蛋白药物生产基地。
(3)公司营销平台已初步搭建
公司组建了120人的学术营销队伍,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城市。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自2006年上市以来,实现年销售收入分别是:5700万、1亿和1.8亿元,2008年公司净利润超过6000万元,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2.7亿(不考虑新产品上市),净利润有望达到1亿。我们判断,2010年公司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业绩存在爆增的机会,我们十分看好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和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市场前景。
(4)中信国健价值判断
中信国健尚处于pre-IPO阶段,目前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的价格尚不具备代表性。我们根据单抗药物的发展趋势和
行业
进入壁垒,我们认为可以给予2009年50倍PE较为合理,其可预见的市值在50亿元左右。但如果根据
产业
并购价值,借鉴罗氏并购基因泰克的出价,基因泰克市价为1063.6亿元,那么中信国健的产业价值将远远超过50亿元。虽然中信国健无法与基因泰克的研发能力媲美,但在产品结构上和中国市场以及亚非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上,中信国健并不逊于基因泰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