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准备开启“A+H”模式,比如“医美茅”爱美客、“敏感肌肤第一股”贝泰妮以及前不久曾打算“贱卖资产”的沃森生物等,这些上市公司给出的不理由不外乎扩大自身规模,亦或是加快对新领域、新领地的扩张等。于是,赴港二次上市,似乎又成了A股各大上市公司第二次“跃龙门”。
6月25日晚,港交所官网显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拟集资70亿至100亿美元(约546亿至780亿港元),中金公司、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最快今年年底上市,有望超越快手成为年内最大规模IPO,也将是阿里巴巴2019年11月在港第二上市以来最大型新股。本次上市集资所得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内地渠道、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效率等。
从促进产业链延伸来看,中国中免将扩展及开发旅游零售综合体,即以免税为核心,有税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及酒店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为顾客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旅游及休闲体验,产生枢纽效应,吸引更广客户群。
招股书显示,中国中免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唯一一家覆盖全免税销售渠道的零售运营商,涵盖口岸店、离岛店、市内店、邮轮店、机上店和外轮供应店。截至2021年6月,中国中免经营194间店铺,包括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经营的188间店铺(覆盖超过90个城市),以及在香港、澳门和柬埔寨经营的6家境外免税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照零售销售额计算,该公司的全球排名在过去10年不断提升,从2010年排名的第19名提升到2015年第12名、并于2019年进一步升至第四,及于2020年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中免占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22.6%。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中国中免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46.197亿元、480.096亿元及525.9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671亿元、54.705亿元及71.095亿元。由2018年至2020年,收入按复合年增长率 23.3%增长,净利润按复合年增长率35.6%增长。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中免的业务颇受打击。不过2021年以来,消费回流和一系列离岛免税政策下,相关业务有所回暖。2021年一季度,中国中免实现营收181.34亿元,同比增长127.5%;归母净利润28.49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则净亏损1.2亿元。
截至去年底,中国中免暂时关闭的门店中有31%的门店恢复正常运营;17%的门店以减少的容量恢复营运,并且52%的门店依然处于暂时关闭状态。
从其招股书看,公司预计澳门市内免税店于21年开业(销售面积8000平方米),海口国际免税城于22年(销售面积15万平方米),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免税购物区于23年开业(建筑面积7.65万平方米),二期酒店于26年竣工(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公司计划利用资本运作,以战略合作或投资并购的方式,深化上游供应链和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我国口岸免税店规模将达到720亿元(22-25 CAGR27.8%),离岛免税规模将达到1002亿元(22-25 CAGR 21.1%)。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保持收入和净利润高增长。
在国内市场中,中免确实是先行者,早早地在海南圈地、开免税店。2020年之前就已经在海南开设了4家离岛免税店,并分别占据了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两大优越的地理位置。且在国内拥有免税业牌照的八家企业中,有两家都与中免有着直接关系,日上免税行已被中免收购,而海兔也已经注入中免。在这一部分的加持下,中国中免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已超过90%。
尽管原先免税业务主要以牌照为主要护城河,但随着我国免税政策有所放开,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有所增加,但对中免来说影响有限,公司依然免税行业霸主,未来免税行业竞争格局将形成中免一家独大,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另外,拥有免税牌照,并不意味着公司竞争力就强,最终还要看企业在上中下游的市场话语权,而中免在这三个环节也做到了行业最佳。
从中国中免近期的滚动市盈率就可以看到,尽管是在资金从高估值流向低估值,大盘整体回调的情况下,中免的估值却仍处在历史的平均水平的高位。不过也能看到,随着近两个月股价的回撤,其高估值也在逐渐被消化。
但长远来看,随着疫苗的接种的普及,人们的旅游意愿也在逐渐恢复,再加上离岛免税政策红利的持续刺激下,免税业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仍会保持高增速的态势。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