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报复性”消费到底会不会来?劝你别太乐观!

2020 年冬天的这场疫情给很多行业都带来了冲击,不少企业都在硬撑着等待春天的到来。有专家认为,疫情结束后,中国将迎来一场最大规模的报复性消费,国民压抑了两个月的购买力会被完全释放出来;也有人认为,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就是一个“伪命题”。


近日来,各大城市分发消费券的消息频频登上微博热搜。重庆、南京、济南、宁波、深圳、杭州还有郑州等许多地区都发出了消费券,旨在于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刺激消费经济。


4月2日,为了拉动消费,嘉兴市委市政府向全体市民和来嘉消费的朋友,现场派送了总额两亿元的电子消费券,单张最高额达5000元的消息更是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各大城市的频频“出手”,让网友们开始怀疑,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呢?为什么现在需要发放消费券来促进地区消费了?到底报复性消费是不是一个“伪命题”?今天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们先假设报复性消费真实发生,想想哪些行业受到影响比较大。答案很明显,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同样冷静多时的服务行业。


如果要问恢复“自由身”后,大家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先理个发,约上小伙伴一起吃火锅、喝奶茶,然后再好好看一场久违的电影,接着去 KTV 开包间,K 歌到天亮。




对于女生而言,必不可少的就是买新的衣服包包,然后和闺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对于男生而言,消失的肌肉都要靠运动补回来,兄弟和烧烤、一个不能少。


近日,咨询公司凯度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疫情期间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三个行业有约 75% 的消费者彻底取消了相关消费,还有约 17% 的消费者减少了支出。


同样,这三个行业也是所有行业中消费反弹潜力最大的,预计恢复率都在 80% 左右。也就是说,等到疫情结束,大家都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看上去消费的动力非常旺盛。




但是,老铁们注意,这只是假设,毕竟恢复正常生活和恢复个人钱包,这是两码事。


很多个体经营户和自由职业者在疫情期间基本没有什么收入,都是在靠“吃老本”过日子,也许还要还贷,生活非常拮据。疫情过去,这部分人只能“报复性”工作,赶紧加班多回回血。


还有很多私企的老板,在疫情期间给在家办公或者待业的员工发薪水也不一定是全薪,笔者在朋友圈里看到有发半薪的,有发基本工资的,甚至还有按最低工资标准发的。所以疫情过去,这部分人的钱包也不一定是鼓溜的,虽然空有报复的雄心壮志,怎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消费的前提是钱包有底气,如果收入不尽如人意,就根本没有报复性消费的基础。


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储蓄的习惯,甚至过上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负债的生活方式,没有现金流意识,以为收入会一直有,只要能抵扣负债,还上月供就行。


在商品的购买上,很多城市在疫情期间快递服务都是正常运营,电商平台也早就恢复正常发货,也就是说网购已经稀释了一大部分的购买力。


而且,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家都养成了做饭的习惯,有可能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新“宅”一族,这将对之后的实体行业造成长期的影响。




许多专家都是根据 2003 年非典之后出现了报复性消费来推断这次疫情之后也会有,但要注意一点,今时早已不同往日了。2003 年的时候,网购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家信息也比较闭塞,很多购买行为都必须发生在线下。


再来,有些东西,压抑久了会爆发,比如情绪;但是有些东西,压抑之后,可能就没有了,比如消费观。都说 21 天养成一个习惯,两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教给大家极简主义和清淡饮食。


即使真的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大家的目的也很明确,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雨露均沾。而且大家的报复程度很有限、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所以,与其将它称之为报复性消费,不如说是恢复性消费。


也就是说,正常的消费还是会有的,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波动,但是如果把周期拉长来看,还有很大几率形成向下走的趋势。




总结来说,无论是否有报复性消费的情况产生,还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乐观。


特别是对个人而言,经历过这次疫情,也该长点心了。一定要多注重自身的投资理财,不要盲目消费,保证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