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真的只需要建设好排水设施就够了吗?(原创)

?
???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晚间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明年底前将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这份通知,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北京7·21暴雨事故。这场暴雨,使北京地区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数上百万。最后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造成77人遇难。


  根据事后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事件中降雨过程有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等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特大城市在自然灾害中脆弱性的显现。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在楼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和国际大都市初步接轨。然而,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我国的诸多大城市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国际大都市学习。


  根据《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透露,你在巴黎比如说一个地方掉了一个钥匙,它可以精准的定位到哪一个位置到下面去找到,帮你拿回来给你。这个是一百多,两百多年前的巴黎。


  东京对海啸和暴雨等洪水灾害也做足了准备。根据新华社报道,东京都下水道的总长度已达1.58万公里,几乎是东京都地面道路长度的一半,且建设标准较高,下水道管径最大达8.5米,主干管道直径多在3-5米,关键区域的下水道还经过了抗震加固,为强降雨和地震等意外情况留出了足够“冗余”。


  从财政上的高投入,也为东京的防洪系统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以2010年度为例,东京都下水道局该年预算达到6870亿日元,其中仅用于市区下水道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就达到约2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然而,东京此前也并非是一座洪水不侵的城市。东京虽然自1884年开始修建下水道,1922年就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转,其下水道系统的起步是很早的。但和北京类似的是,在其高速发展时期,东京在遭遇台风和暴雨时也曾发生过严重洪涝灾害。


  1958年9月26日,在当年第22号台风影响下,东京一天降雨量达到392.5毫米,造成33万户家庭进水,46人死亡和失踪。直至上世纪70年代,东京还多次出现一场暴雨导致上万户家庭进水的情况,并时有因暴雨造成的民众伤亡事件发生。为了消除洪涝风险,一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东京都下水道局几乎都在“满负荷”开工。一方面在新开发区域预先建设高标准的下水道体系,一方面在老城区特别是车站、地铁、商店街等人员集中区域进行大规模下水道改造,如此的大规模投资,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然而,在已有的基础设施上建设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让很多人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模式本身有了一定的反思。


  首先是城市河道减少与地面硬化的问题。土壤砂石等自然地面本身就有很强的吸纳雨水的能力。自然的河道更是城市泄洪的天然良渠。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人们填埋了大量的河道,同时还把很多自然地面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地面本身吸纳雨水能力大大减弱。


  对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要保留一些原始的地面,一些原始的生态,同时充分重视土壤及天然河道对于城市泄洪防洪的作用,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其次,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否想到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速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在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惊讶于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的上海浦东,素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形容。然而在一座城市从中心向周边扩张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大自然的承载力?


  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冬在某财经节目中说:“这个世界上的城市下水道有两种,一种呢是地下河和那个地下管道系统,另外一种是简单的沟渠系统。在北京很多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区啊,它几乎还没有配套发展出来地下的体系,它就开始盖楼了。”


  这样的发展速度,就像是一个突然间的暴饮暴食,结果只会得到一个虚胖而臃肿的病人,而不是一个健康强壮的健康人。几千年依赖,城市已经是一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应该是整个生态同步发展,而非单一地面上建筑物的建设。


  也许,特大城市们需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质量。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才是和谐发展的健康之路。


?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