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巴菲特最看重公司管理层的三种特质

当他考虑一只股票时,他会尽可能多地考察公司的管理层。他特别看重如下三点:

(1)管理层是否理性?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

巴菲特所给予的最高评价,是管理层像公司的主人一样行为和思考。一个从所有者角度出发的管理层,不会忽视公司的主要目标:提升股东价值。并且他们会做出理性的决策以达成这一目标。巴菲特也高度赞扬那些负责、坦诚和充分报告股东的管理层,以及那些有勇气拒绝他所谓的惯性驱使的管理层,他们不盲从同行。


1、理性


配置公司资本的能力,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长期而言,这将决定股东的价值。决定如何处理公司盈利,是继续留在企业内投资,还是分给股东,在巴菲特心中,这是逻辑和理性的练习。

如果额外的现金被保留在企业内部,能产生高于平均的资产回报率,高于资金的成本,那企业应该保留所有现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保留的现金投资于那些低于平均回报的项目,则是非理性的,但这种现象却很常见。

通常,那些不断投资于低回报项目的管理层认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他们相信仅凭管理就可以令企业增加盈利。股东们往往被管理层这种改进的预期催眠,如果企业持续漠视这个问题,低效率地使用现金,股价肯定会下跌。

如果一个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现金使用不当,股价低迷,将会引起股市上企业狙击手的关注,这将敲响现有管理层的丧钟。为了自保,管理层经常做出第二个选择:通过并购其他公司购买成长。

宣布一个并购计划具有提振投资者信心,同时阻吓狙击者的效果。然而,巴菲特对于购买成长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一个原因是购买成长的价格过高。另一个原因是,整合和管理一家新企业很容易犯错,而巨大的代价将由股东支付。

巴菲特认为,对于企业增长的盈利,如果不能投资于超越平均回报率的项目,唯一合理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分给股东。具体做法有两种:分红,或提高分红;回购股票。

股东们拿到分红的现金,可以寻找更高回报的标的。外部看来,这也是个利好,因为很多投资者会将提高分红视为一家企业运作优良的体现。巴菲特相信,投资者得到现金分红好过企业留存盈利并进行低效率的再投资。

如果没有弄懂分红的真实价值,那么第二个方法——回购股票,也是有效的好方法,虽然在很多方面,它的效果是间接、无形的,不会立竿见影。回购股票时,巴菲特认为回报是两方面的。如果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回购显然是有利的。如果公司股价是50美元而内在价值是100美元,这意味着每一次回购都是用1美元付出得到2美元的内在价值。这种交易对于留下的股东是件大好事。此外,巴菲特说,当管理层在市场上积极回购股份时,这表明他们在心中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主人,而不是漠视其扩张。这种姿态会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吸引那些寻找优秀管理企业的投资,从而提高股东财富。通常,股东会有双重回报——一个来自IPO(新股发行),一个是其后正面的股价影响。


2、坦诚


巴菲特高度赞扬那些能全面、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层,他们承认错误,也分享成功,对于股东他们开诚布公。他尤其尊重那些充分沟通的管理层,他们从不掩饰GAAP(通用会计准则)之下的东西。

“需要报告的是数据,”巴菲特说,“无论是会计报表之内还是之外,或者额外的准则,总之,它能帮助读者回答三个问题:公司的大致估值?公司有多大可能性达到未来目标?鉴于过去的表现,管理层干得如何?”

巴菲特还称赞那些有勇气公开讨论失败的管理层。每个公司都会犯错,不管是大的或小的。他认为,太多管理层爱夸大其词,而不是诚实沟通,他们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损坏了大家的长期利益。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年报是虚假的。而在伯克希尔的年报里,巴菲特开诚布公地讨论财务状况和管理表现,无论好坏。这些年来,巴菲特承认在纺织业和保险业遭遇的困难,以及他自己的管理失误。在1989年伯克希尔的年报中,他开篇就列出了犯过的错误,称为“头二十年的错误”。两年之后,标题改为“大话失误”。文中,巴菲特不但坦白错误,而且谈及那些因没有采取适当行动而错过的机会。

评论家们发现巴菲特从不避讳公开承认错误,因为他个人在公司持有大量股份,所以他不用担心被解雇。的确是这样。通过树立率真的形象,巴菲特已经悄悄地创造了一种报告管理的新方法。因为巴菲特相信,坦率的品质会令管理层至少与股东一样受益。他说:“在公众场合误导他人的CEO,私底下也会误导自己。”15这一点巴菲特归功于芒格,是芒格让他懂得了,学习他人的失败教训也具有价值,而不仅仅是学习他人的成功。


3、惯性驱使


如果管理层面对失误可以获得智慧和信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报只是鼓吹成功?如果资本配置的逻辑如此简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资本被胡乱分配?据巴菲特观察,答案是有种看不见的力量使然,这种力量就是“惯性”。公司管理层通常具有一种旅鼠般的、模仿他人的倾向,即使是愚蠢或不理性的行为。

巴菲特相信惯性驱使来自几种令人不安的情况:“一,(组织机构)拒绝改变当前的方向;二,闲不住,仅仅为了填满时间,通过新项目或并购消化手中的现金;三,满足领导者的愿望,无论其多么愚蠢,下属都会准备好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四,同行的行为,同行们是否扩张、收购、制定管理层薪酬计划等,都会引起没头脑的模仿。”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惯性驱使?答案是:人性。大多数管理者不愿意看起来太愚蠢,例如,如果你报出的是季度亏损,而同行们报出季度盈利,这是不是看起来太突兀了,即使大家都像没头脑的旅鼠,不停行军直至集体入海自戕,如果你不跟着大家一起,好像还是很令人尴尬。

做出非常规的决策或转换方向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个策略能产生长期的良好回报,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管理者,应该能够说服股东们接受短期的亏损,并促成公司转型。无力抗拒惯性驱使,常常因为公司股东不愿接受基本面变化的事实。即便管理者认为公司需要改造,计划实施仍然很困难。因此,很多人宁愿购买新的公司,也不愿直面现有的问题。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巴菲特列出了三个最有影响的因素:

大多数管理者无法控制自己做事的欲望。这种多动症在商业活动中,经常以收购作为宣泄出口。

大多数管理者不停地与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比较销售额、利润、管理层薪酬计划,这也导致公司的多动症。

大多数管理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另一常见的问题是糟糕的资本配置水平。CEO们经常在公司内越俎代庖,将手伸到行政、工程、市场或生产等部门,他们在资本配置方面经验非常有限,却越过专业人员、咨询顾问或投行专家,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过程的惯性驱使。巴菲特指出,如果一位CEO想收购一个具有15%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其部下回呈的可行性报告一定会成功地论证该项目的回报率为15.1%。

惯性驱使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盲目模仿。D公司的CEO对自己说:“如果A公司、B公司、C公司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那一定是正确的。”

巴菲特指出,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受贿或愚蠢,而是因为迫切的惯性使得注定的行为难以抗拒。在一群学生面前,巴菲特展示了37个失败的投资银行,它们都有一些擅长的优势,他在那些优势之处打上勾,这些公司都由勤奋的人领导,他们都具有高智商,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但他们都失败了。他严肃地问:“你们想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到失败的下场?让我来告诉你们——原因就是对他人的盲目模仿。”


管理层测试


巴菲特是第一个用这些尺度评估管理层的人——理性、坦率、独立思考——这些比评估财务指标还难,原因很简单,人比数字复杂得多。

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窍门:回顾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公司管理层言及未来的策略。然后,比照今天的结果,看看原来的计划实现了多少?比照公司过去的策略和今天的策略,看看有何不同?看看他们的思想如何变化?巴菲特也建议将公司年报与同行其他公司年报比较。即使两家公司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关的比照总能有所启发。

值得指出的是,管理层质量本身并不足以吸引巴菲特的兴趣。无论多么印象深刻的管理层,巴菲特都不会将其作为唯一的考虑因素,因为他知道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即便再聪明、再能干的管理层也难以拯救一个陷入困境的公司。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