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老万】中国经济有系统性风险吗?

从上周开始,我的后台就常有类似这样的问句:中国经济有系统性风险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正琢磨怎么使用措辞,昨天,周小川同志在IMF网站上的报告给了我谴文造字的信心。


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因工业企业的盈利已得到显著改善,银行业的资本和准备金保持充足,中国完全有信心预防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份报告实际上刺痛了A股的亿万投资者,要知道,中国人的特定思维方式是,你说有信心预防和消除,那只是你说,投资者严重怀疑“此地无银三百两”。


早盘股市的急跌充分解释了投资者的严重怀疑,这跟智商无关,与情商也无关,相关的是公众焦虑的情绪,一种叫做旷日持久的焦虑情绪。


关于中国经济,从来没有正式的报告告诉普罗大众中国的工业企业盈利状况很糟糕,然而,我们却可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网站上看到没糟糕过的中国的工业企业的盈利已得到显著改善,请大家注意关键词,“显著改善”,说白了也只是改善而已,并没有出现“扭转”这样的词眼,也就是说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请原谅中国投资者的逻辑性,在中国,数据往往是造假出来的,人们对造假的疑惑是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与接触形成的,因此,当一组组经济数据出来的时候,哪怕这些数据开始变的真实了,公众也懒得去分辨真假,反而对掩耳盗铃很热衷,对画蛇添足很热衷,对挂羊头卖狗肉很热衷,对此地无银三百两情有独钟。


没有逻辑的逻辑,这就是逻辑。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有没有系统性风险呢?


在官方层面,一直是认为只存在结构性风险的,比如认为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了GDP贡献的畸形形态,比如认为金融业的资金空转造成了资本不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在老万看来,这种认识本来就是极具风险的。


近十年以来,中国经济都是以货币注水的方式来维持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转型也在呼吁,但仅仅是呼吁,每当经济不能完成增长目标的隐忧出现时,政策的重心就会偏向房地产,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发展房地产,GDP就会严重下滑,说来说去,中国的做法,还是计划经济成分在作怪,在这种经济发展影子思维的指导下,每当经济遇到困难,就自然而然演变成了“何以解忧,唯有房产”的格局。



格局的形成非一朝之功,就像实体经济企业的高负债形成非一朝之寒一样。据了解,中国实体企业的负债高达118万亿,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156%,这个比例全世界最高。企业的负债率这么高,自然没有办法腾出手来搞转型升级,搞创新自然是有心无力,由此,也就错过了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


为什么说错过的是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呢?我在我前面一系列的文章都讲到过,第一是中国人口红利在消失甚至开始成为负面因素;第二是全球发达国家都在次贷危机后谋求经济转型,全球都在争夺新经济的人才和资源;第三是全世界的低利率进入尾部时段,低利率的美好时光将一去不返。


按理说,错过了,就该知耻而后勇,谚语说的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可怕的政治经济学观念正在形成,那就是监管层认为在货币天量扩张性的前提下,资金空转不进入实体经济的罪魁祸首是虚拟经济的收益率高于实体经济的收益率。


我在上一篇文章《迟到的下跌》当中就写到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对2017的中国经济有一段纲领性的经文描述,经文的内容是防控金融风险,坚决治理市场乱象。个人认为,这个定调是没有错误的,可惜的是,好好的经文让歪和尚给念歪了。


看看下面这张图片,这是我的一个粉丝在我后台的留言,表达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深深的愤怒。



证券监管机构的管理者是非专业人士,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除非那些没有证券专业人士的国家,比如非洲,虽然中国资深的证券专业人士一大把,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却出现了,从九十年代的二周开始,再到后来的尚、郭、肖、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还好说,毕竟那时候股市的市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但后来随着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重,为何还要用非专业人士呢?难道股市中同股不同权的往事还不能说明问题?难道股改当中对大小非等长远问题没有做出预防还不能说明问题?难道熔断政策出台都不用做模型测试导致的后果还不能说明问题?难道说只准跌不准涨破坏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还不能说明问题?


只能说,没文化真可怕,没有专业文化更可怕。


有些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如股市就有着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市场功能,有着通过重组优化资源力促经济结构转型的市场功能,但这些功能被人为的给废调了,当有人喊出妖精害人精论的时候,老万一眼就看清了此人云山雾罩后面底裤的着色,果断的放弃了此前看好市场的逻辑转而开始看空。理由是股市优化资源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功能被监管层完全忽略并一刀切掉了。


随后发生的事情虽然不如预料般,但情况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非专业人士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来监管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政策如同对资本市场釜底抽薪,殊不知,中国的债务危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当前所谓严格的监管措施大规模的去杠杆,将金融这个虚拟经济内的收益率压下去,非旦解决不了实体经济当中企业负债杠杆问题,反而会造成其它的金融风险。


去病如抽丝。大规模的去杠杆,典型的用药过量,没有考虑实体企业虚弱的身体是否受的住这样的药量,当企业在金融机构那里借不到钱,只会反过来抬升民间的利率,并加速实体企业的倒闭。别指望当下的IPO能够长期持续,失去了类似经济晴雨表等其它功能的股市融资只能叫圈钱,除此之外无任何意义;也别指望被去杠杆化的资本会进入实体,哪怕没有虚拟经济的收益存在,资本也不会进入到实体经济,原因是实体经济并未整体向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人浮于事的国有企业,资本在实体经济中获得回报是要冒非常大的风险的,基于此,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应该是哪怕钱放在保险柜,也不会拿去投资。


病来如山倒。当资金在虚拟和实体两个维度当中都找不到出口,它会干什么?这才是可怕的,我觉得大概率的会去炒作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本来美国新经济的扩张就在引导全球通胀抬头,若是再加上炒作,高通胀就会在短时间内吞噬过去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那时候就会形成真正的经济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有系统性风险吗?没有还是有?若管理层能有效利用当前经济环境,制定更为合理的资本市场政策,用法治而非人治的方式,更为合理的引导货币进入到股市、债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变革,善莫大焉;若仍然维持这种计划经济形式的一刀切,用人治取代法治,用打篮球的来踢足球,就算是喊阿弥佗佛也拒绝不了系统性风险的来临。


历史最终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妖怪和害人精,但我真的不希望这些妖怪与害人精祸害我们,愿佛祖保佑我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