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文摘】港产保险

在内地人士赴港买奶粉、抢购黄金、排队购买奢侈品的风潮之后,赴港买保险近年热情攀升,投保人数和金额均迅速增长。香港去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保单保费高达99亿港元,占去年全年新保单保费的12.8%。也就是说,香港保险市场每100港元的新增保单中,就有12港元的贡献来自内地投保人。

而截然不同的景象是,内地高净值人士似乎对身边的保险并不感冒。2012年,内地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同比仅增长8%,与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明显反差。

“港产保单”的魅力何在?无论是价廉物美、保障更广、回报更优、信誉更高,还是高净值人士为了转移资产、合理配置投资组合,香港保单的吸引力除了产品本身,更是因为香港是亚洲地区最为成熟和自由的金融市场,拥有严格的法治和透明的监管,香港本地和海外的保险公司的合规性经营或更值得信赖。

不过,伴随着“港产保单”的优势,风险犹存,汇率、售后、理赔,或是解决纠纷,都伴随着可能增加的风险和成本,提醒赴港投保大军谨慎选择。

诸多内地游客的赴港购物清单上,已不单单是名牌手袋、时尚电子产品、华丽服饰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在香港买一份“港产保单”。根据香港地区的规定,只有在香港境内购买的保单才受香港法律保护,因而,也有不少内地人士会为购买“港产保单”专程赴港。

在这些人看来,为投保,专门跑一趟香港的成本与这份保单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相比较,甚至可以被忽略。

3个月卖了28亿港元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言人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根据今年首季的临时统计数字,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的个人人寿及年金类型的新保单保费为16亿港元,投连类型保险的新保单保费为12亿港元。

换句话说,香港保险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保单保费为28亿港元,占同期个人业务新保单保费225亿港元的12.5%。而这28亿港元,只是今年前3月的新单规模,还未包括大量的续期保费。“去年全年的这一数据为99亿港元,占2012年全年个人业务总的新增保单(776亿港元)的12.8%。按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内地访客带来的新增保费在今年突破100亿港元大关,绝对是大概率。”一位香港保险业资深人士分析。

本报记者从多家香港保险公司了解到,尽管不愿多说,但实际上,这些公司非常重视内地市场,“每家保险公司都设立了装修豪华的专门办公室接待内地客人,通常是中介渠道(代理人和保险中介公司)去认识客户,再由中介渠道安排客户到现场验证并签单和付款,一些保险公司甚至支持用内地的信用卡刷卡扣款,也有不少内地客人是直接联系了保险公司,借助旅游的时候过去投保。”一位香港资深保险经纪人说。

为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买了假保单或者受到业务员误导,以及没有解释清楚投资性保险的风险性等,目前香港保险公司都会要求内地客户必须到公司现场签单付款,为了避免误导,公司还会有严格的电话回访,保单也是直接寄给客户。

而在售后方面,内地人士长期生活在内地,只有投保这一环节是在境外(香港)完成的,也就是说,住院、治疗、赔付都将发生在内地。“如果有理赔服务往来,内地人士一般都是联系中介服务机构或代理人,或者直接把资料寄送给保险公司来完成理赔,香港的保险公司基本都认可内地的三甲医院,一些高端医疗保险甚至支持直接结算,客户在指定的医院治疗后,由保险公司和医院结算(内地保险公司也有类似的服务),服务相对来说会麻烦一点,但是差异性不大。”一家香港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上述香港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就内地和香港的保险产品比较而言,差异肯定是有的,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差异,核心的区别来自地域、金融体制和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是基于死差、费差和利差,这几方面无论是在发展经验、运营效率、风险成本和投资渠道上,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有更大优势,从市场来说,无法直接对比。因为设计产品、服务客户、客户群体、投资渠道都截然不同,所以产品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内地的意外险基本性价比会优于香港的意外险产品,主要原因是这类消费型保险比较简单,客户基数大风险成本被摊薄了。”

缘何趋之若鹜?

相对于内地保单,“港产保单”的核心优势到底在哪里,引得内地人士趋之若鹜?是寻求更高的收益?是为了资产转移?

善乐生财富是一家总部设在广州,专注于全球私人理财研究及投资咨询服务的公司,其总经理林华庆认为,目前不少内地的客户热衷持有境外金融资产或到香港去购买保险,出于资产转移目的的人士应该是少数,“保险作为一种长期的理财投资工具流动性不佳,通过保险来转移资产并不方便,大多数人士还是冲着其高性价比和创新功能选择香港保险。”不仅是内地人士,甚至一些日本、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客户都会到香港购买保险或选择香港金融机构为自己服务,“毕竟香港是亚洲地区最为成熟和自由的金融市场。”

林华庆曾重点研究了内地和东南亚的保险市场,他认为,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对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在产品结构上,香港的保险保费相对内地来说会更低,保障范围更广,保障条款更有优势。在保单的长期回报方面,内地保险普遍的预订利率上限是2.5%,而香港保单则无此限制,现行的分红派息率基本都在5%左右,所以香港的年金储蓄类产品相比内地非常具有吸引力,不少客户出于对美元长期保值的信心选择购买美元保单;在产品的创新方面,香港作为金融自由港,保险产品的创新十分领先,例如有支持全球直接结算、保额高达数千万的医疗保险,也有类似基金中的基金(FOF)的投资类保险,这类产品实质上是一个全球基金投资平台,令客户的投资渠道更加宽,风险更加可控。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经常往来香港,或有家人或生意在香港的内地人士来说,去香港买保险就像去买些奢侈品一样常见。

“财富传承,也是内地高净值人士赴港购买保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举例称,例如一家港资保险公司的人寿险在60万美元保额以下都不需要体检和提供财务证明,为子女投保也没有10万美元的人寿保额限制,“内地通常在数十万元以下就需要体检和提交非常详细的财务证明文件,对有高保额需求的高净值人士来说会相对麻烦。另外,香港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在实际操作中,国际财务顾问通常会整合私人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融资方案,协助客户妥善地安排资产。内地保险市场化发展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在产品创新和服务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无法满足于先富起来的中产阶层和高净值人群的全部理财需求,自然而然的,这部分人群就会将投资转移到境外,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另外,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现象,目前不少内地的私人银行顾问,面对客户这类需求解决不了,往往会采取“转介绍”的方式,将这部分客户介绍给香港的财务顾问,由他们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内地的私人银行顾问则可以获得不菲的“转介绍费”。“这种操作方式,对很多私人银行来说,应该是不允许的,因为很多内地的私人银行本身就有合作的内地保险公司,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客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又维持了关系,再加上,这种‘转介绍’比较隐秘,私人银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家私人银行理财经理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

为国家授权的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代表,汇金一直被视为“国家队对A股态度的缩影”。汇金增持国有银行股一直被业内奉为提振市场信心的“强心剂”。有别于此前持续增持四大行,此次汇金将目标锁定为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斥资超1亿元,并且承诺未来6个月内还将继续增持。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此前汇金每次发布增持国有银行股的消息后,市场走势基本都有比较热烈的反应。汇金此次出手,对于低迷的A股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


银泰证券段长英表示,从历史增持的表现看,市场呈现效率递减现象,但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增强了信心。汇金宣布第四轮增持之后,A股市场走出了一轮明显升势,其增持的银行股成为推动股指上涨的中坚力量。


对于汇金增持光大银行,市场人士认为,此举除有护盘银行股意图外,更在于向市场传递对光大银行的信心。目前,光大银行正计划在香港上市,而此前市场曾一度传出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拆借违约事件。


至于增持保险上市公司股份,更是罕见。市场人士指出,目前,尽管保险行业仍处于调整结构、保费增长放缓期,但行业质量在稳步提升。在保险业几乎触底的情况下,适当地配置差异化的保险股,对汇金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数据显示,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4.65亿元,同比上升90.8%,超市场预期。


除了汇金增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社保基金、QFII等长线资金也是大范围入市“埋伏”。


中国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22个账户,低于3月份新开26个账户数的新高记录水平,这是QFII连续第17个月每月都有新开账户,累计新增204个账户,再创进入中国以来的最长开户记录。同时,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份外汇局共向11家QFII新批额度3.2亿美元。截至5月底,QFII进入中国近十年来累计获批额度已经达到425.63亿美元。


对此,分析人士称,这说明境外长期资金依然对A股保持浓厚兴趣。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QFII共计在大宗交易市场上买入26.7亿元,而卖出则不足2亿元。申银万国分析师卢敬之称,QFII始终崇尚价值投资,在目前蓝筹股估值并不高的情况下,不排除QFII继续低位建仓的可能。


在QFII入市“埋伏”的同时,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也看好后市并悄然布局,为A股引入“活水”。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社保基金在A股所开账户总数达到了34个,而在今年4月份以前的53个月内,社保基金新开户总数为87个,今年以来新开账户数超过此前53个月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见,社保基金今年开户热情总体而言高于往年同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目前引入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可谓恰逢其时。他进一步指出,IPO改革市场化方向的推进,必然有一个逐渐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消除市场过度恐慌,让市场平稳过渡,就需要通过引入长期资金来加以对冲。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