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与ABB纠缠12年无果 天威一朝入主花开--合变简况和合资谈判

 合肥变压器厂(合变)原来是合肥电机厂的一个变压器车间。1985年,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合变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技术改造,建成国内首家能够生产220kV变压器的定点厂,1988年投产,1989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kVA,是国内能够生产220kV变压器的前10家企业。
    1989年后,经济紧缩,工厂生产跌入低谷,经营困难。为此企业寻求和ABB合资。经过几年谈判,1992年11月,合变和ABB签了合资协定,1993年1月,合资公司合肥ABB正式挂牌。此为ABB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合肥ABB的合资模式是:ABB、合变和合肥市建设银行三方共出资800万美元,股权比例为51:44:5。其中,合变投入价值200万美元的设备和97.5万美元现金,合肥建行投入40万美元现金,其余资金由ABB投入。
  合资公司由ABB控股。合资公司的9名董事会成员中,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总监以及人事主管等要职,均由ABB派人担任,其他管理人员由合变派人出任。合变提出“合资公司必须为合变职工提供400个工作岗位”的条件;同时像许多其他合资公司一样,ABB则提出,不管合资公司是赢利或者是亏损,每年都必须从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的技术管理费。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没有购买土地,而是在合变的另一端租用土地兴建厂房,也没有购置生产设备,部分设备来自合变的股本投入,另一部分从合变租借,设备和土地租金为每月400万元人民币。租给合资公司的设备都是好设备,因为此前合变刚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技术改造,拥有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设备。
  当时,国家有关部门不赞成合变和ABB合资,但合变已下放成为合肥的市属企业,合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资金充足,机制“先进”,当时,从决策者到多数职工都把满腔希望寄托在合资公司身上,期望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合资变独资,合变破产
  但合资后企业很快落入低谷。首先是“没有订单”,为照顾合资公司,合变将自己的订单让给合资公司。实际上,合变的资金、技术人员以及先进设备都逐渐转移到合资公司,合变自身的生产已经难以进行。第二是合资公司“技术不过关”,使合资公司的运营雪上加霜。
  此外,进入合资公司的职工和留在合变的职工,因各种利益冲突而引发了持续的摩擦。原因是:合资后合变陷入停产,前途渺茫;合变原有1300名职工400人进入合资公司,而且合资公司不断从合变挖走技术人员,合资公司职工收入和福利比原厂职工高许多,竟然也参与合变的福利分房,合资前合变领导关于“一厂两制,待遇一致”的承诺完全没有兑现。两厂职工为此矛盾冲突不断。
    鉴于合资公司连续两年亏损,ABB提出增加投资。但合变已没有能力继续投资,合肥建行因公司前景不明而无意追加投资。合变万般无奈,同意了ABB追加投资的提案。从1994年起,ABB连续6年增资后,到2002年,其股本金额达到210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总股份的85%,而中方两家股份缩减到15%。
    为理顺合资公司和合变两方职工的矛盾,ABB与合变曾商议扩大合资,即将合变将剩余资产、职工全部参与到合资公司中。但经过两年谈判也没有谈成,只签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是:


      1.合变将租给合资公司的土地和设备以7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卖给合资公司;
    2.ABB给合变353万美元,作为合变安置离退休人员和富余职工的费用;
    3.合资公司拿300万元人民币建立配电房,将两厂用电分开;
    4.合变只能生产110kV以下的变压器,单台容量不能超过4万kVA。
    可见,ABB来中国是为赚钱,他们要的是优秀技术人员和良好设备,而对于老国企改制中形成的“人员包袱”,宁愿拿钱给中方用于安置职工,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另外ABB一次性购买租用设备、分开两厂用电设施,其意图明显是等条件成熟就甩开合资伙伴单干,而且尽力压制中方的同类产品竞争。
    当时,合变仍有900名职工,但企业赖以发展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以及资金都流到合资公司去了。合资公司用高薪挖走合变骨干技术人员,合变试图阻挡,但没有效果。有些技术人员连档案都不要,就到合资公司上班。
    1996年,按国家“优化资本结构”等政策,负债1.6亿元人民币的合变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合变将卖地、卖设备得到的7200万元用来还债,同时申请破产,银行核销了7000万元银行债务。剩下2000多万元债务和600名合变职工,以及合变的老地盘,重组成合肥金环变压器厂。
S/M2rc-_*^光伏太阳能论坛 Photovoltaik Solar Forum  重组后的金环变压器厂,经营艰难,每年产量只有70万~80万kVA。虽拥有合肥ABB的部分股权,但合肥ABB直到2004年也没有赢利。
  ABB于2002年收购了合肥建行持有的股份,于2004年以2900万元代价收购了金环持有的股份。至此合肥ABB彻底变成了外资独资公司。2005年,其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亿元人民币,终于开始赢利了。  
  天威合变和变压器产业园
  2003年,合肥金环变压器厂进行改制重组。尽管企业负债累累,但还有几千万元的净资产。此时,变压器市场随经济大环境的好转而好转,公司所在的地段又有很大升值潜力。 先后有十多个企业与合肥金环变压器厂谈合作。2004年8月,保变和北京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收购者,收购了合肥金环变压器厂,组建了“天威合变”。其中保变占70%股份,北京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30%股份。两方联合入主金环公司后,全部承担被公司的债权债务,并同意为合变提供420个就业岗位,而保变为此共付出8000多万元的成本。
  保变收购合肥金环变压器厂后,在合肥市庐阳产业园购买了440亩土地,兴建一个大型变压器产业园。预计投入12亿元人民币,一期已经于2005年10月开工,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利用金环变压器厂原有剩余设备进行生产。金环变压器厂已经没有市场影响力,通过积极宣传保变的品牌,形势开始好转,预计2005年公司销售额达到4500万元人民币,实现盈亏平衡。
  如何评价合变的合资
   有人认为,作为一个较早进行合资的企业,合变跨出了合资的第一步,应该充分肯定。但当时合变的合资目标,包括在引进技术和股权控制方面,都比较模糊。事实证明,正是合资之初的思路不清楚,导致了合变最后的破产。合变的合资经验,值得国内相关企业的合资借鉴。而且,当时合变在220kV变压器领域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且刚刚进行了技术改造。而合资使自己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
    另一方面意见认为,尽管合变不存在了,但在合变的地盘上建起了一家外资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人民币,现在开始赢利,交给合肥市的税金会越来越多,还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合肥市还依托合变重组后的剩余资产引进了保变,就地12亿元人民币。这说明合变的合资是“合算”的。
  合肥市招商局、外资办负责人认为,现在合肥市“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垮了,但一大批外资企业建立起来了,所以合肥的国企改制总体上是成功的。
  举例说,合肥矿山机器厂曾获得国家金奖,主导产品挖掘机的产量最高400台。被日立合资并全面收购后,年产量最高达到5000多台,年产值30亿元人民币,上缴利税1.5亿元。另一个案例,海尔整体收购黄山电器总厂后,电视机年产量从原来的10万台上升到2005年的250万~300万台,产值将达80亿元。
  目前,合肥市属企业中,外资占40%-50%。合肥的原则是“谁来投资我们都支持,我们不放弃国内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但我们支持它,它起不来。竞争的全球性是挡不住的”。但是如果外资企业比例达到60%-70%,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合肥ABB总经理办公室的一位中国雇员,回答“如何看待、评价与合变的合资”的问题时,认为:第一,合变当初只是作为一个股东参与合资,意即不应该责备ABB没有有效促进合变的技术提升;第二,变压器的生产技术就体现在ABB的公司里,似乎技术是无国界的。
  总之,合变没有通过合资发展起来,而是破产被人兼并了;ABB利用与合变合资的绝好机会,组建了一个新的独资的实力公司,现在开始赚取丰厚的利润;保变的入主真正促成了一方平安,使更多的人有了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引自中国工业报:
  《与ABB纠缠12年无果 天威一朝入主花开》 隆啸 卢俊 王献留 2005-11-14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