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IPO审核通过率下降说明什么问题?

  证监会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证券法》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规定,经中国证监会2017年第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决定,聘任63人为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由于创业板不同单独设立发审委,新发审委今后的如何开展工作,审核标准趋严还是会宽松等无疑受到市场的关注。


  而从今年企业上会审核的通过率看,审核从严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如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证监会发审委今年以来共审核40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328家获通过,16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3家未获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99%,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去年前三季度的通过率为90.96%,全年为91.14%。去年共有271家拟IPO企业上会,247家获通过,18家被否。与去年同期相比,IPO审核通过率下降10个百分点,个中的“差距”不能说不大。而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上会的企业超过去年全年近50%,比例并不小。


  从被否案例来看,发审委的审核尺度并无太大变化,折戟公司的“通病”也与以往相似,主要包括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财务数据横向及纵向比较异常、信披及内控规范度不够等。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些“通病”今年导致上会企业通过率下降,而仅在去年IPO通过率还高达90.96%?


  笔者以为,今年前三季度IPO通过率下降,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极端情形下,每周曾出现十连发的“盛况”。如此密集的新股发行,在导致市场不堪承受的同时,也引发投资者对于新股质量的疑虑。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对于新股的审核趋严,亦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审核趋严,通过率下降成为必然。


  其二,去年前三季度IPO通过率高达90.96%,而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是否可以认为,去年IPO审核标准偏宽松?是否可以认为,按照今年的标准,某些企业是不该上市的?进一步讲,去年IPO通过率高企,是否存在不该在A股挂牌的企业混进了市场?而且,从通过率本身来讲,审核标准的松紧不一,在“放任”了某些企业上市的同时,也会导致市场产生新的不公平现象。


  事实上,去年前三季度超高的通过率,早已在市场上埋下了“伏笔”。如统计显示,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只一季度业绩亏损;有105只一季度业绩下降,其中降幅超过50%的有26只。虽然业绩亏损或下滑不排除季节性或行业周期性等方面的因素,但同样不能排除,某些不该上市的企业,因审核标准过于宽松而成功“浑水摸鱼”。


  其三,今年前三季度虽然IPO通过率下降,但由于过会企业有多达328家,从绝对数值上讲,已超过去年全年审核的企业数量,那么,在过会的这328家企业中,又是否存在蒙混过关的呢?虽然说今年发审委从严审核,但显然无法保证没有漏网之鱼。而这,则是新股加速发行,以超常规的方式解决IPO堰塞湖所产生的又一问题。


  对于IPO堰塞湖问题,不能以加速新股发行,或以牺牲市场与投资者利益的方式解决。重要的是要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知难而退。否则,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抱着侥幸心理,或企图蒙混过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者就会对上市趋之若鹜。而且,像问题企业的上市,也并非从严审核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此次证监会又重新聘任63位发审委委员,但对于发审委委员的追责问题却一直没有说法。既然某些发审委委员没有为市场把好关,而让像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企业混进了市场,那么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否则,权责的不对等,可能导致能决定一家企业生死的发审委委员,在审核时丧失了“标准”,进而为市场埋下祸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