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上市公司频频爆雷,标本兼治才是上上策

  最近资本市场频频爆雷,康美药业300亿元的“会计差错”,康得新122亿元不翼而飞等,家家都堪称是大手笔。而在多家上市公司触雷的背后,在凸显出市场所存在问题的同时,如何规避爆雷现象的出现,如何打赢扫雷战役,显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其实,像康美药业、康得新的爆雷闹剧,其发生并非是必然的。但如果上市公司不作为或者乱作为,闹剧的最终上演,又变得不可避免。比如康得新大股东如果不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最终的结局当然与目前完全不同。然而,资本市场不存在任何假设性后果。


  从目前的情形看,上市公司爆雷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康美药业、康得新在货币资金上做手脚外,并购重组中的商誉减值也曾经成为雷区。今年多家上市公司在预告2018年度业绩时,从预盈到此后的巨亏,商誉减值即是重灾区。此外,像欧菲光爆雷的原因则在于从预盈19亿到巨亏7亿元,背后则是计提巨额资产减值惹的祸。


  上市公司频频爆雷,除了自身声誉受到影响外,二级市场投资者往往是埋单方,无论是康美药业、康得新还是欧菲光等都是如此。东窗事发后,股价下跌成为“主旋律”。康美药业披露会计差错的更正公告后,股价曾连续五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实际上,上市公司频频爆雷,背后则又并非仅仅只是爆雷这么简单。以康美药业为例。证监会调查认定,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存在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以及将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等违规违法行为。此外,康得新实控人被公安部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则与122亿元资金有关。


  上市公司频频爆雷,对资本市场诚信是一大打击,有损上市公司自身的声誉,也会波及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会产生多输的结局。基于此,防范上市公司频频爆雷,让其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就显得尤为必要。个人以为,在这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标本兼治,才有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须强化上市公司信披管理,提升披露质量与披露水平。上市公司爆雷,表面上看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此前早有端倪。康美药业三年财务造假,纸包不住火了才更正会计差错,本质上是此前上市公司进行的虚假披露。提升上市公司信披质量与信披水平,是防雷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家信披质量高的上市公司,是不会出现突然爆雷现象的。


  其次,强化对中介机构与人员的监管。康美药业300亿元的“会计差错”,年初上市公司频现的商誉爆雷现象,中介机构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由于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其往往没有履行好“看门人”的职责。体现在审计上,是无法发现问题;体现在并购上,是标的资产的高估值。对于违规的中介机构与责任人员,个人建议实行“一票否决”机制,或撤销其行业资质,或取消其从业资格。


  其三,大幅提高违规成本,早日出台集体诉讼机制。资本市场频现爆雷现象,与违规成本低的劣根性是相关的。近年出现多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恶劣案例,但证监会往往一罚了之,既没有严惩违规者,也无法产生威慑力。个人建议建立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的衡量标准,减少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只要财务造假等方面触及标准的上市公司,立即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另一方面,早日出台集体诉讼机制,对违规违法行为形成更大的震慑。


  其四,多渠道、多途径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爆雷,投资者埋单的悲剧,不仅不公平,也不应频频重演。因此,维护好投资者的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维护好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提升了违规者的违规成本,进一步达到严惩违规者的目的。而维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其对市场才会有信心,这样的市场才会有希望与活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个人以为,这才是其中的根本。康美药业、康得新等爆雷闹剧,本质上是上市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是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水平低下的表现。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已经出台,建议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考核指标,并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治理水平挂钩。对于公司治理连续多年不达标的,建议认定其相关高管为不当人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