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脑壳好昏:第二章、市场总是有效的吗?小小辛巴投资手记《转载》

第二章、市场总是有效的吗?
   “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一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易预测的。”                         --(美国)沃伦巴菲特 
  记得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几个小孩去放羊,经过一条大道边时看到有一棵野果树,红红的果子很诱人,其他小孩都蜂拥而上要去摘,而只有一个小孩一动不动,路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如果这些果子真的很好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那些摘果子的小孩吃了几口后都皱着眉头吐掉了。
  这大概是我最早听到的有关效率市场理论的例子了。
  小时候我很佩服这个小孩的聪明,但现在我可不这么看。
  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小孩长大了,因为提出了效率市场理论而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授。有一天这名教授带着对他奉若神明的学生一起散步,学生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张百元面额的美元掉在地上,学生说:“老师,前面有一张100美元。”教授用他充满智慧的眼光安祥地看了学生一眼,意味悠长地对学生说:“如果那真的是100美元,早就被人捡走,走吧,别理它。”于是二人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这时,突然跑过一个小孩,他惊喜地说:“啊!100美元。”立刻将它拾起来,欢天喜地地买他想要的东西去了。
  
  一、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长期来看,市场是有效的,但根据混沌理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事情,换而言之,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在发展规模较小的、交易不活跃、心理影响起极大作用的市场中,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给各种投机者、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为什么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1、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然而大量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并不拥有理智期望值。
  2、投资者对信息的分析不正确。他们总是在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不是依赖最基本的体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
  巴菲特认为:“市场经常是有效的这一观察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永远是有效的,这就错了。”   “在一个相信市场有效性的市场里投资,就像与某个被告知看牌没有好处的人一起打桥牌。”
  可见,巴菲特赞同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他认为并不总是有效的,他就利用了市场发生错误定价时产生的机会而发了大财。
  有效市场理论在商学院里仍被奉为神旨。这个事实带给沃伦巴菲特无穷的“满意”。巴菲特讽刺性地说道:“很显然,这种对学生和易轻信的投资专业人士的不负责态度对我们和其他追随格雷厄姆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吞食了有效市场理论的苦果。在任何种类的较量中--金融也好,精神或身体也罢--我们都占有极大的优势。我们的对手被告知市场的不可控性,他们甚至都不用去试。从自私的角度讲,我们或许应该捐助些椅子给这些教授以确保有效市场理论能被永久地教授下去。
  二、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实证--彩票理论
  买彩票,每个人都知道输多赢少,但还是愿意去买,原因就在于有暴发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最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对买者最有利,把彩票返还率定为100%,返还方式为买多少还多少。从道理上讲这种规则对参与者是最有利的,谁也不会赔钱。但这种彩票肯定卖不出去,谁会花时间去干不赔不赚等于没干的事呢?另一个极端是对卖者最有利,把返还率设的很低,卖者赚的多而买者损失大。这种情况下怎么卖出去呢?就要把奖金设的很高而中奖面很窄,用巨额奖金刺激人的贪心。在贪心的驱使下,人就会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而去捕捉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彩票定理也可用于股市:人在股市中放弃能稳定慢速赚钱的方法而去使用看来有更大机会的方法,是为了捕捉获得暴利的机会。
  如果把有效市场理论的论证应用于彩票业,则可以推出如下结论:由于买彩票是吃亏的,理论上应该所有人都不会去买彩票,彩票业应该根本不存在。但现实中的彩票业却并不会因为理论上的不合理性而消失,反倒在世界各国持续的长期存在着。
  既然人类的理性尚不足以使这么简单的系统符合有效市场理论,像股市如此复杂的系统就更不会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了。所以,只要彩票业还继续存在,股市就不可能总是有效的。
  当然股票并不同于彩票,投资者是抱着投资的目的来的,会慢慢趋同于理性价格,使市场从长期来看符合效率市场,但大部分人同时又抱着投机的心态,在妄图暴利的非理性思维的影响下,也会产生各种非理性的行动,使市场产生短期无效运动。
  三、并不总是有效的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长期的市场是有效的,有时也会出现少数可以预测的走势,由于无理性的短期博弈行为的影响,市场的确会产生不多的捡便宜货的机会,但总体而言,这些机会有大有小,而且并不是很多,成功的投资者要善于把握住大的机会,而不是力图把握住所有的机会。
  为什么要把握大机会呢,如果将多数小机会累加在一起不是可以得到更佳的回报吗?
  我的思考基于三点:
  1、主观判断的大机会的实际结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你必须要留下一定的误判空间。
  人总是过于乐观分析机会而将风险抛在脑后,谁也无法避免这一点。所以经过仔细选择具有诸多有利因素的大机会往往实际上只是中等机会,或者只是小机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带来一定赢利,而你所认定的小机会打了折扣就几近于无了。
  2、不存在可确定的小机会。
  按照彼得.伯恩斯坦的言论,不确定性是市场永远的伴侣。连那些深思熟虑认为的大机会都经常大打折扣,小机会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频繁的抓小机会,就会趋同于投币概率,向市场平均值靠拢;而耐心等待相对可确定的小机会,往往就几近于抓大机会了;这个世界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很少有人能够作到绝对的中庸,在多变的证券市场尤其如此,与其在两边摇摆不定,不如专心于一个极端。
  3、大机会一定有,关键是耐心等待。
  人们总是深深地怀疑,自己能抓住大机会吗,正是这种怀疑使得人们力图去抓看上去经常有、似乎更有把握的小机会,到了真正的大机会来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小机会套住的状态。
  我也曾深深地怀疑过,但多年的实践后,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如果这股市每年不大幅波动一、两次,就不是股市了;再好的股票,如果没有大幅的上下波动就不是股票;你所要作的就是锻练识别能力与耐心等待。
  (顺带说一下高价、低价股的机会比较问题:
  1、有人认为好的股票往往被高估,坏的企业往往被低估。而我们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市场是绩优没人理睬,垃圾投机盛行。
  2、又有人认为好的企业往往价高,坏的企业往往低价,高价机会少,低价机会多。但问题是高价未必高估,低价未必低估。事实上,好的企业只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敢买高价的投机客较少,反而处于相对低估状态;相反,人们总是乐于在低价股中投机,反而是高估了。
  3、我国的高低价股价差远不如西方成熟市场,西方的好股票几百美元的比比皆是,垃圾股一、两毛钱的也很多,而我们最便宜的也有几元钱,最贵的也不过几十元,证明了低价高估、高价低估的状态。
  4、在我们这样高市盈率的市场,根本不存在被低估的低价股,那些本身素质很差的垃圾在没有真实的重组前即使被炒高了,最终还是跌回原位,而在浩如烟海的垃圾堆中,你很难知道哪个是真正有效的重组。
  5、如果垃圾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好股票也同样处于相对低估状态;如果好股票处于相对高估状态,那么垃圾一样股价高企,好不到哪去。
  6、高价、低价中都有机会,我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只有能加以利用的机会才是大机会,对于我来说,由于高价股相对数量较小,有利于缩小研究范围,我更善于到高价股中寻找机会。)
  那么,最大的获利机会存在于何处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