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视评论员有关创业板的评论的确值得担忧。事实上,“市梦率”在目前的主板市场早已遍地都是,以此为标准来警示创业板的风险虽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却没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本的问题是,为何不深究那些所谓的“研究员”如此定价的依据呢?如果他们的定价过程合法合理,没有利益输送,那我觉得就应该坦然接受;但如果不是,那监管层的作为此时又在哪里?
??? 创业板被定位为高风险市场。这既是官方的立场,目前也基本成为民间投资者的共识。但有很多人简单地将创业板的高风险归咎于高价发行,这实在是认识上的误区。相对主板市场,个人认为创业板风险最值得关注的是退市风险和监管风险。退市风险是指创业板上市公司一旦破产,是可以直接摘牌退市的(与主板市场的“不死鸟”不同),而这会导致你的投资“归零”,就像你高价买了一堆毫无行权价值的权证一样(应该说比那还要惨,毕竟巨亏行权后,你还是存续公司的股东,有对象可发泄);监管风险是指目前监管层对创业板公司的市场监管要比主板市场更宽松。大家可以想像,在上市公司违规本就层出不穷的主板市场,这对创业板市场意味着什么。
??? 创业板市场有如此的风险,监管层苦口婆心提示教育是必须的。但问题是,如果大家据此都拒绝参与,那创业板市场势必会以失败收场。这显然是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违背了国家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初衷——解决具有较高风险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保证创业板的成功运转应该也是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内在要求。
??? 与主流的观点不同,个人认为在当前市场氛围下,创业板被爆炒应是小概率事件。理由如下:
??? 首先,经过广泛的教育,公众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所以参与意愿较低,这从创业板的开户情况就可见一斑。创业板启动已经好几个月了,但最初的开户数一直不温不火,最后如果不是券商发动全民营销、任务摊派,30%的活跃账户开户目标恐怕很难完成,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冲着打新股而来的呢?因此真正有意从事创业板交易的账户可能更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要想活跃难度不小。
??? 其次,创业板的高价发行吓跑了潜在的投资者。本来有意参与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高价发行,势必进一步降低了众多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可以想像,在创业板上市初期,观望将是众多投资者的理性选择。
??? 再次,经验表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创业板千呼万唤了这么久,很多人都已经疲了。例如曾经被众多券商、机构寄予厚望的“创投股”,不但远逊于市场曾经的预期,有的甚至还没跑赢大盘。创业板肩上背负了那么多的期望,吸引了那么多的眼球,就真的能如期火爆吗?
??? 还有一点,那就是创业板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板市场的表现。尽管创业板初期规模不大,但它吸引的却是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资金。这类资金只有在主板市场缺乏交易机会时才会转移阵地。而目前主板市场的活跃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而言还算不上低迷,在这种情形下,创业板对资金的吸引力显然会打一定的折扣了!
??? 有消息称,创业板测试的过程中所有参与测试的“模拟公司”都被爆炒,据说监管层还据此“非常担心”。个人认为这种事情大可不必当真,模拟交易不过是个游戏而已,付出的不是自己的血汗钱,其交易行为与真实交易的交易行为完全是两回事。
??? 当然,在没有最终挂牌交易之前,对创业板市场表现的种种分析都是一种臆测。我们不希望创业板被爆炒是因为担心众多中小投资者据此蒙受巨大损失;同样也不希望看到创业板冷场,因为那样一来,将会使得更多的投资者离场,到那时再想使其活跃难度恐怕更大!这是监管层应该引起警惕的,因为目前的舆论氛围和投资者心理表明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