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股市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周三根中阴,加上成交持续地量,非但将投资者的信心打至冰点,更让原本有所好转的技术面也风雨飘摇。究其原因,首先是随着“十八大”的落幕,投资者自身的心理“维稳”期也已结束;其次是市场中“大嘴”太多,先有“800只新股还是要发”的表态,后有“10年后上市公司过万家”的宣言;第三是“转融券”年底前后推出的消息;第四是股市自有股指期货以来的交割魔咒。如此之多的利空,哪一条不能将大盘置于“死地”?
由于上周周K线是两阴夹一阳的空方炮形态,加上本周的破位中阴,使得大盘前低1999点再成考虑。而目前大盘的趋势,后市下跌仍是主旋律,当然过程会反反复复。从技术上看,本周的下跌,非但使5周均线死叉了10周均线,还将原本钝化了的MACD底背离指标有再度转化成死叉的可能。而下周大盘的情形却仍不乐观,若下周收盘未能站回到2040点,则下下周或仍将继续下跌。目前来看,下周大盘运行的区间,以1970点至2040点概率为大。从理论上讲,大盘一旦有效跌破2000点,后市的参考支撑位,只能是08年的1664点了;且最大的问题,大盘还跌破了自1992年以来的最原始的年线上升通道。
但是,任何事物的“逢生”都要先处“绝地”,特别是在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案例并不鲜见。从周末的消息看,尽管发布的信息并无市场所期望的那样高,但管理层已是再度出手无疑。周五大盘尾盘的反弹,应该和“红利税差别化征收”的消息有关。当然,不是指消息的本身,而是指消息发布的时间。在实时交易盘中发布这样的消息,此前并不多见;如果不是因为大盘跌到了管理层的心理底线,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更值得关注的,是晚上的消息面。自股息红利税差别化征收消息发布后,晚上证监会又立刻澄清了“IPO发行将出现‘井喷’报道不属实”的消息。且从前任证监会主席的“股市长期低迷因高层重视不够”,到现任证监会主席的“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从央行的“要求维护金融稳定”,到证金公司的“转融券试点尚无时间表”;从上交所的“科学打造蓝筹股市场”,到深交所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几乎涵盖了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各管理部门。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定哪一条能够拯救大盘,但市场正在积累积极的因素。
从反证的角度去思考,目前新股IPO实际上已处暂停状态(尽管管理部门未表态暂停),而后市800家新股迟早总会上市(市场只听到了姚刚副主席的前半句。至于后半句,在空头市场中被忽略了),如果后市大盘永远这样萎靡不振,那新股还怎样能发?因此,即使从“圈钱”市的视角去观察,管理层也不会对当下的大盘视若无睹。
本周大盘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那就是成交量的快速递减。本周大盘成交1965亿,相比于上周的2424亿萎缩明显。要知道,即使是上周,这样的成交量已是处于地量的水平。按照“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的基本原理,市场是否已在告诉我们,目前的股市,已是“黎明前的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