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占到了整个上市公司盈利的40%;大多数银行2011年的净利润预增在30%以上,个别达到了50%,甚至60%。
?
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何有这般靓丽的成绩?答案是垄断租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双方——商业银行和实体企业完全站在不对等的位置上,这个交易被称为浮士德交易,商业银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打击了企业家办实业的信心,这使得商业银行下一步的经营也不可持续。
?
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金融服务,就是将社会上剩余闲散的资金归集起来,根据其专业能力和庞大的网点分布,将这些资金分配到最有效率、最需要资金的地方去。商业银行的利润完全从实体经济创造的价值中分出一部分来,因此,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来源,是商业银行的衣食父母。
?
在中国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统天下,中小银行过于稀缺的情况下,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完全不平衡,大量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不得不把自己利润的大部分给了商业银行。
?
尤其是由于门槛高、贷款难、抵押物不足,草根一般的中小企业只能忍受银行的高利率,并且往往要先支付昂贵的中间业务费用。一个中小企业主给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企业要通过担保在工行贷款1000万元,其中保证金20%即200万元,一年的实际平均融资成本大约为15.8%。达不到年利润10%回报的企业,基本可视同为走向没落,再加上利息,实际要达到26%。
?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除了居高不下的贷款成本之外,还有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税收进一步加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加码,以及购进原材料价格的攀升,等等。经营压力陡然增加,从今年年初开始,许多企业开始裁员减薪,甚至关门倒闭,有些企业因为不能归还从民间借贷而来的高利贷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干脆扔下企业,一走了之。
?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就有上百名温州企业主失踪,其中还有跳楼自杀的。而且数起由此导致的部分民间金融群体性纠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
不良资产隐患
说起银行的暴利,一位金融人士这样说:“银行就好比是放高利贷的,现在每月都能收回不少利息,看着表面很风光,但有可能最终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银行拿走了企业的大多数利润,导致企业家投资信心缺乏,甚至资金链断裂,要么倒闭要么逃亡,银行的贷款则成了不良资产,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隐忧。
?
?
所以说,商业银行的暴利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脱离了商业银行的实质,他们现在的主要责任不是为实体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是赚取实体企业好不容易赚到的利润,压缩了实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反过来会缩小商业银行赚取利润的对象,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一方面实体企业因利润少且无渠道融资缩小规模甚至死亡,一方面商业银行没有了实体企业这一所谓的赚钱渠道而利润减少,加上我国商业银行没有一个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金融服务人才,缺乏金融服务经验,必定会经历一段痛苦且难熬的时期。
?
通过欧债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是一体化的,没有那个国家是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的,我国的商业银行迟早会和国际银行业接轨,接受世界大银行的竞争,中国是储蓄大国,人们现在正慢慢走向理财方向,金融服务和理财将是以后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争食的对象,希望国内的商业银行提早做好准备。
?
?
史玉柱在二级市场巨资买入民生银行恰恰也是反映了现在实体企业家对银行无奈的选择,史玉柱是个成功且有魄力的企业家,他的眼光确实独到,参股银行也是为自己的企业开拓了一便捷渠道,现在中国商业银行和实体企业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史玉柱正是想摆脱这种不平等的地位,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大部分企业家不是没这个眼光,是他们无能为力,没有资本去改变这种地位,只能继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俗话说物极必反,阴阳协调,万物皆有道,企业的不健康发展迟早会连累到银行,银行暴利是不可持续的。
?
当然史玉柱不可能因为仅仅这一个原因参股银行,毕竟这段时间民生银行对内对外扩张速度惊人,参股银行业可以多的接触国内外业务,对自己企业的发展也是良性的,加上可以获取民生银行股票分红,也增加了一部分收入,相应的相抵一些银行收取企业的费用,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银行和企业的结合短期看是一种良性的相互配合,但毕竟是探索,商业银行回到正轨才是主要的,做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管家,把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对企业和银行都是有好处的,这样的利润才是可持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