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2014:银行股投资元年

??

银行股投资者是沪深股市第二大投资群体,仅次于房地产的投资群体。截止2013年第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股东账户共计680万个左右。与2011年第三季度800万个相比,两年之内股东账户少掉120万个。假设一个投资者平均持有二只银行股,则实际投资银行股的人大概350万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者队伍,笔者从个人观点出发,说说银行的投资,与大家交流。

2013年12月31日16家银行收盘情况,平安证券交易系统显示:

??

上图显示,2013年年底,16家上市银行以总股本计算平均市净率(PB)为0.95倍,中位数介于0.97~0.93之间,两者除以二,也正好是0.95倍。16家上市银行以总股本计算平均市盈率(PE)为4.57倍,中位数介于4.56~4.50之间,两者除以二,为4.53倍。

?

平均市净率0.95倍!这是2013年年末市场给予银行的估值。显然,从重置成本来看,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正在犯错误。某只股票市净率低于1倍或者某个行业整体市净率低于1倍,往往是企业或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社会资金平均成本才会出现的情况。笔者以为,目前信托计划预期收益率为10%,可以作为社会资金平均成本。比方现在的钢铁企业,1吨钢铁的利润只能买到一瓶矿泉水,钢铁企业股价跌破净资产也就有其合理性。但是,16家银行今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在17%以上,远远高于社会资金平均成本。哪怕是未来1~2年,净资产收益率也不见得低于10% ,市场在悲观预期的恐惧中,投资者在对银行无知的认识中,将银行打压在地板底下。

?

跌破净资产,而且还是跌破有形净资产。跌破净资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要求的预期回报率高于目前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未来银行业整体会亏损,侵蚀资本金。意味着,我们无偿使用了这些银行的庞大物理网点、品牌以及超级信用,并且还能以折扣价买入。

?

2014年,是银行股投资元年。笔者跟踪了银行股这几年全年的整体估值,2008年银行股平均市净率在3.3倍以上,2009年PB在3倍左右,2010年PB在2倍左右,2011年PB在1.5倍左右,2012年在1.2倍左右,2013年PB在1.17倍左右,银行股估值趋势是递减的。如果说,过去几年溢价买进银行股,让很多投资者亏损、不赚或者少盈利,是缘于市场对银行股估值重心的下移。现在,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进银行,正当其时!现在买进银行股,亏损的概率要远小于以往溢价买进时。以前没有这样的机会,哪怕是2008年大盘处于1664点时,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机会。

?

你若前几天,或下周买进银行股,从长时间区间来看,只要银行股未来多数年份期末不跌破净资产,就意味着,你每年将获得高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回报。不跌破净资产的概率有多大呢?笔者以为,从沪深股市银行股历史估值来看,以及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多数年份,银行股是不会跌破净资产的。即使某些年份股价跌破净资产,我们也应该看到会有某些年份股价高于净资产,从三种情景整体来看,我们只要取趋向于接近于净资产这种假设,就可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

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一般会是多少呢?,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一般银行的情况介于10%~15%之间,优秀银行处于15%以上。目前市场中一些优秀的股份制银行,未来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15%上是有可能的。我们投资这些低于账面净资产的银行,也就有了15%以上的预期回报率。

?

投资银行股,我们只需要一点耐心,只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即可获得高于股市长期收益率的回报。市场对银行业的偏见,比方忧虑利率市场化、资产质量、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其实,这些不足以让银行跌破净资产。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市场缺资金。银行是大蓝筹,没有大级别的新增长期资金,很难将银行股推上去。

?

根据笔者近几年所获悉的信息,对银行业未来过于悲观的是这么几类人,要么是国内一些学者,要么是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投行首席或经济学家,要么是一些对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不了解,存在歧视偏见的人。你很难看到或听到那些真正经营银行的银行家或者监管官员会如此悲观的。诚然,市场中担忧的一些因素,确实会对银行业未来的经营带来挑战,但是,定然不会像一些市场声音那样,就好像中国银行真的若恐龙一样会消亡。

?

下面就市场针对银行业的一些忧虑,看看权威声音是怎么解析的。

?

关于资产质量的担忧,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坏账。中国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现任主席尚福林均在不同场合正式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总体可控。

?

关于利率市场化会导致息差大幅收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统计调查司司长盛松成都曾经撰文指明,根据他们的重大课题研究发现,未来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的同时,贷款利率也会上升,存贷利差会收窄,但是幅度会比预期的小。

?

关于金融脱媒导致利息收入减少的担忧。正如西班牙的一句谚语,“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会打开”。未来,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是国内国外各种因素驱动的必然结果,综合化经营和居民财富收入增加带来的机会,会大幅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一缩一增,两者相抵。中国经济还将长时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GDP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潜力巨大),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有基础的。

?

关于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笔者以为,不管是民营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注定是雷声大,雨点小,星星之火无法燎原。试想,中国银行业的格局业已定型,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长成了一个年富力强的巨人,民营银行哪怕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扳倒这些巨人,充其量只是银行业的有益补充。更何况,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段话耐人寻味。

?

“互联网金融在现有规则情况下,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手机、科技做业务,多数情况下可能只要对现有规则做小量修改,他们就可以进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这足以说明,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远没有外界议论的那么不堪一击。

?

另外,工行行长易会满曾说,“利率市场化将降低银行利润增速,银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增加。” 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曾说“预计未来银行盈利增速将下降到与我国经济增速相近的水平,大致在7%—8% 。”

?

花这多笔墨例举这些权威声音,是想说明,这些一线监管者和银行当家人,难道不如一些搞宏观经济研究的和一些外国人对中国银行业的了解。难道我们宁可相信纸上谈兵者,而不相信这些身经百战的权威。其实,未来银行业的基本面远没有这么悲观。正如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女士所言,可怕的不是低增长,可怕的是以讹传讹,可怕的是不亲自测算估值而只相互传播坏消息,更可怕的是盲目从众。

?

站在2014年年头,买进银行股,远观未来四五年,我们收获的应该是坚定的眼神。随着差异化分红政策的出台,我为这些年投资银行股感到骄傲!

?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