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由于西部矿业被剔出上证180成长指数,一些被动筹码出现变换。昨日,集团公司董事长任命完成,标志着此次因安瑞盛事件而出现的管理层变更工作基本完成。这有利于管理层班子尽快稳定,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因安瑞盛事件而对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人士动荡告一段落。希望此次新老划段为西部矿业集团以及股份公司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 汪海涛,男,1968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1997年4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先后在国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工作。2002年10月,参加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为促进东西部地区的信息和人才交流,发起组织的“百名博士服务团”,被选派到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任西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司对外投资、证券事务、资产管理、财务及参与公司改革的部分工作。挂职锻炼期满后,由于工作需要,主动延长一年服务期,并在服务期满后留任西矿股份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2006年2月任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自2002年10月到西矿股份以来,汪海涛在青海工作已有6个年头。期间,表现出色,成绩斐然,为公司做大做强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事迹有:由汪海涛协助公司董事长负责的西矿股份定向增发工作于2004年4月完成,融资总额5.7亿元人民币,从而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促使公司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迅速建立了优势地位;在收购兼并及资产整合工作中,完成了锌冶炼资产等资产重组工作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资源公司、湖南香花岭锡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兼并工作以及西宁特钢集团、青海锂业等公司的增资重组工作。
????2006年至2007年,汪海涛作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西矿股份在沪市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工作,本次成功上市为西矿股份筹集资金约62亿人民币,为公司实施资源开发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化创造了条件,在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自汪海涛担任西矿集团总裁以来。他以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当中,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董事会的科学决策下,他带领集团经营团队和全体职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公司在2007年实现新的飞跃:完成了近3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有力地保障了集团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初步规范了集团公司内外运作,为集团公司长远发展和整体运作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基础;完成了集团公司2007年度经营目标。??
青海新闻网讯? 6月24日上午,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会议,宣布省政府关于西部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职务变动的决定:汪海涛任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免去毛小兵同志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副省长骆玉林参加了会议。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铝、铁等基本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磷矿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注册资本23.83亿元。截至2008年年底,公司员工总数近八千人,总资产174.07亿元,净资产107.55亿元。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01亿元,连续第五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称号。
原董事长毛小兵籍贯湖南,今年44岁,1985年从原北京钢铁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自愿申请到西部工作,进入西矿集团前身——锡铁山矿务局,并从基层逐步走上领导岗位。2000年,锡铁山矿务局整体改制为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毛小兵担任董事长。在毛小兵任职期间,西部矿业公司资产总额从企业建立初期的2.6亿元发展到2006年末的近150亿元,效益连续六年翻番。2007年,西矿股份在A股上市成功,市值超过780亿元人民币,被称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支“股王”。
汪海涛,男,1968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2002年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为促进东西部地区的信息和人才交流发起组织的“百名博士服务团”,被选派到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任西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司对外投资、证券事务、资产管理、财务及参与公司改革的部分工作。挂职锻炼期满后,由于工作需要,主动延长一年服务期,并留任西矿股份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2006年2月任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
??? 近期欧美国家状告中国限制出口稀缺资源一事成为焦点事件。本博认为,随着世界各经济体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加深以及资源稀缺性刚性特征的存在,市场正在加固人们对资源类资产未来价值的认识。拥有了资源,就拥有了话语权。对资源的更加重视和掠夺是长期趋势。今早同时还有另外一条消息也非偶然,就是中石化74亿美元以溢价47%的幅度海外收购石油资产。大家是否从这些硝烟弥漫中得到什么启发和认识?
??? 虽道路曲折,但总有那么一天,阳光灿烂。
-----------------------------------------
??? 欧美加紧争夺中国稀缺资源
??? 欧盟和美国23日联合要求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声称中国限制多种稀缺原材料出口,违反了入世承诺。这反映出欧美正表现出更加强硬的资源争夺态势。
威胁采取进一步措施
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当天发表声明说,中国对原材料施加的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出口限制扭曲了竞争,抬高了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令欧盟企业在当前经济危机条件下处境更加艰难。
欧盟委员会声称,欧盟在过去几年间多次与中方交涉此事但均未果,现在希望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能够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当天,美国政府也提出要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展开磋商。
此次欧盟要求磋商的事项具体包括中国对铝土矿、焦炭、碳化硅和锌实施的出口数量限制;对黄磷、铝土矿、焦炭、金属硅、镁、锰和锌实施的出口税;出口最低限价和出口合同审批程序以及其他与原材料出口相关的不合理要求。
欧盟委员会称,欧盟去年从中国进口这些原材料总值达到45亿欧元,这些原材料被广泛运用于钢铁、制铝和化工行业,因中国限制出口政策可能受到影响的欧盟产业约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牵涉的就业人口约为50万。
在欧盟看来,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好比掐住了欧盟企业的脖子,因为不少欧盟企业都严重依赖这些原材料进口。就部分涉案的原材料而言,中国是全球主要供应国,这令欧盟无从选择。
欧盟认为,由于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通过最低限价和出口税人为抬高销往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直接损害了欧盟下游产业的竞争力,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完全切断了欧盟产业的关键性投入,导致这些欧盟企业与中国同行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
中方主张,限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况且根据入世协议,中国仍有权对近百种原材料等产品实施出口限制。但欧盟声称中方的限制措施超出了允许的范围。
欧盟委员会警告说,如果磋商不成,那么欧盟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保留要求成立专家组作出决断的权利。
实施新战略争夺全球资源
欧盟的这一举动,一方面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内部因经济形势恶化,保护主义势头日甚;另一方面也与欧盟近年来加紧全球资源争夺的战略一脉相承。
欧盟委员会在当天的新闻公报中以新闻背景的形式提到,中国是欧盟对外贸易政策最大的单个挑战,中国实施的贸易壁垒让欧盟企业丧失了大量出口机会。
以欧盟委员会2006年10月发布对华贸易政策文件为标志,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欧盟日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处理中欧经贸争议上的立场趋于强硬,而金融和经济危机无疑加剧了这一态势。
就在当天,欧盟顺应自身钢铁生产企业的保护主义要求,决定对中国金属盘条征收2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这是欧盟当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的多项反倾销行动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早在去年11月就出台了一份新的战略文件,以加大全球原材料争夺力度,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次与美联手出击便是这一新战略的具体体现。
在这份新战略文件中,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应首先确定哪些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并从三大方面着手保障欧盟的原材料供应。即在国际层面上,消除第三国对原材料贸易的限制性做法,确保欧盟进口;挖掘欧盟内部资源,促进原材料可持续供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回收利用。
在国际方面,新战略主张,欧盟应针对一些主要工业国和资源富产国展开战略性的“原材料外交”,在所有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及监管对话中加入有关原材料供应和可持续管理的内容,这些都可以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上落实。
新战略还提出,欧盟应锁定第三国扭曲原材料贸易的行为,并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包括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迫使对方加以纠正。
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有关原材料出口的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
全球通胀预期再次高涨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反弹
随着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全球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再次高涨。
近期,伴随着黄金、石油、有色金属三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加上近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全球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再次高涨。恶性通胀似乎就在大家眼前,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不过,经济 学界和投资界对于全球通胀是否真的会来以及何时到来仍存在争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因为今年只是会出现通胀第一阶段的苗头,即房价、资源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价格泡沫化更多将集中在明年出现,因此明年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更可能发生,不排除大幅加息的可能。
专家称未来通胀不可避免
1~4月,国内创下了5.17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且5月信贷总额仍高达6645亿元;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2009年年初至今的上证指数涨幅超过50%,3000点的高位也近在咫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反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石油,在3个月内价格从不到40美元飙升至70美元。此外,国内房价又开始恢复上涨,深圳、北京、广州的房价从3月份开始已出现20%~40%的不同涨幅。
这一切的产生都在证明,通胀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广发证券基金 分析师陈雨虹认为,在市场需求并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短期飙升的合理解释就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与政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 危机,不断提升流动性不无关系。而股市、楼市的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也不仅仅是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乐观判断,更多的还是对通胀的预期。
日前前来中国参加活动的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也认为,美元正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如果流动性以信贷的形式流入实体经济,将会带来巨大的恐慌,再加上金融投机的推波助澜,未来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通胀或伴随衰退一同到来
目前,各方对通胀预期出现的时间点分歧很大。一些观点认为通胀尚为远虑,短期内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今年之内都不会有通胀出现。但也有人士预计今年7月份之后将出现比较强烈的通胀预期。不过市场普遍认为通胀在今年成为现实的概率相对较小。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分析指出,预计三、四季度的CPI增速分别为-0.4%、1.0%,CPI增速将在今年四季度转为正值。国海证券最新研究报告 也透露,受国内需求因素推动,国内物价降幅开始有所收窄,在年底有望走出负增长,12月份CPI当月同比增速可能达到0.8%左右的水平。摩根斯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认为,CPI下跌已到底,其跌幅会在下半年慢慢收缩并在第四季度转为正值。
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对于全球经济,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阶段,美国、欧洲等地区想真正走出危机,至少还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他由此判断,2010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而到时候通胀将会伴随着衰退一同到来。
何时收紧银根成关注焦点
CPI向来被视为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指标之一。如果CPI在下半年转正会否引起宽松货币政策掉头转向呢?国海证券最新报告也指出,从货币政策来讲,中国央行难以单独实现货币政策的根本转向。目前全球央行以推高通胀为己任,在实体经济仍在通缩、仅是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因此不太可能立即改变政策方向,更何况明年可以预期的通胀水平亦将较为温和。所以,预计下半年央行仍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或者转向紧缩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先生日前在华安基金举办的锐智沙龙上指出,现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何时经济见底,而是何时重新收紧银根。在大量的银行贷款之下,热钱大量产生,并由股市向地产蔓延。陶冬认为,明年一定会加息,而且是大幅加息。
"11月、12月可能会有通胀迹象,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现滞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向媒体表示,如果CPI转正,存在出现通胀的可能性,因为中国通胀因素的40%是输入型通胀,包括国外原材料价格垄断、政治因素等,央行有可能因此放缓信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