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证券报与证券时报联手,以评论员的名义登出一篇题为《警惕非理性博弈放大市场风险》的文章,文中说“6月以前,大量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上市公司在各种题材、消息的作用下,股价攀升较快,市场有“结构性泡沫”之论;近一段时间,本应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的大盘蓝筹股则发力上涨,并带动指数迅速攀升,市场以“蓝筹泡沫”作为形容。蓝筹股价格急剧膨胀局面的出现,是股市行情持续上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表现比较相似,应该引起关注和警惕。特别是,在本轮蓝筹股行情中,买入主力是“散户”和“散户化的机构,而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券商自营同期则均为净卖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超过历史高位和海外绝大多数市场,一定程度透支业绩预期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现实,风险正在积聚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证监会尚福林昨天在十七大分组讨论时,指出“经过几个月的积累,目前情况下价格越高确实风险越大。证监会将继续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使投资者真正明白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股市”。
对于这两则有分量的权威性消息,有一定政治敏感性、一定市场经验的投资者,绝对能够体会出真正的含义,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后市如何操作的决定。有句话说的好“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作为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千万不要忽视管理层的风险告诫。结合大盘越过6000点、完成向十七大献礼的任务后走势实际来看,题材股已经偃旗息鼓,权重股也达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三季度预增股行情危机重重,市场主力已经悄然出货,……,对于这些摆在大家眼前的事实,只要具备宏观眼光,就能明明白白看清:“目前指数对市场走势的代表性正在下降,即大盘蓝筹股通过向上来修正前段时间和题材股、垃圾股之间不合理的比价;另一方面,本轮的恢复性上涨,指标股的估值已经基本到位。后期随着宏观政策面的变化、第八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延后影响,以及9月份CPI数据的公布和验证等效应集合的结果将会显现”。这样就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盘风险积聚到了临界的拐点!
从大盘的技术面上看,各种短线指标也都趋势向下(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分析了),也证明了基本面得出的结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0月24日是大盘的敏感时间窗!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每天都非常熟悉的提示语,现在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风险已经摆在大家面前,自己怎么做到谨慎,各人自有各人的认识与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