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押宝重组股
求消息、博重组本身就是险中求胜的游戏。通过对比历史并结合现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市场传闻消息一般涉及6类,分别经营类、业绩类、重组类、走势类、主力类和股权变动类。特别要关注传闻获取的渠道。
第二,密切关注传闻股的量能与走势的关系,传闻股的股价表现最好始终独立于市场,或者是在一段时间内极其高调地出现“莫名其妙”上涨,这很大程度上是印证着传闻的真实性。
第四,注意上市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其背景,特别是有一些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股东。
众所周知,公募“一哥”王亚伟以押注重组股独步A股市场。站在“巨人”肩膀上,不失为玩转重组股的另类选择。有时候部分具有重组预期的个股中突然出现的“新进”投资者也值得密切关注。
另外,重组过程往往十分漫长,从实际控制权的转让再到方案的披露、最后的实施完成,每一阶段都有可能让股价经历几个起伏轮回。而如果能最先关注到实际控制权变化以做出判断,往往会赢得一些主动。
澄清公告或是捷径
要寻找到“靠谱”的重组黑马,关注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或许可以成为一条“捷径”。
很简单,凡是公告说3个月内没有重组事项的,恰恰蕴藏3个月后重组的可能。这样的股票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博中的可能性还相对大一些。
就拿最近的一例因重组复牌而股价狂飙的包钢股份(600010)来说,这只剑走偏锋的钢铁股常年保持极高估值,公开信息找不到任何值得高估的理由,但不代表没有理由。去年10月下旬股价突然放量劲升,两个星期涨了50%,11月4日包钢正式公告现在及未来3个月内不存在影响公司股价波动的重大事件。按照交易所方面的相关规定,澄清时保证3个月内无重大事件的承诺是“格式化条款”。
突然,今年2月17日、18日包钢股份再度莫名其妙地飙升,18日晚收盘后竟然真的进入了因重大重组而停牌阶段。
细细数来,去年11月说的“3个月”刚刚期满,中间还夹了一个春节假期,不能不叹服这时间上的精心设计。如果凭去年11月的澄清公告而判断其2月17日的股价飙升属于盲目炒作,那就真是后悔大了。
然而,今年以来,尽管重组概念股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与以往相比,变数明显增多,屡现“病马夭折”。随之,几家欢喜几家愁,带给投资者的一边是多日涨停的惊喜,一边是连续下跌的苦闷。
随着这些重组预期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股价也是大起大落,着实考验着股民的心脏。对于重组传闻股,投资者也应对重组内容和前景进行仔细分析,不能盲目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