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著名军事理论家、空军少将乔良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蓟门法制金融论坛上表示,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继续维持高产,导致全球油价低迷,而这或与美国纵容有一些关联,直接目的是使俄罗斯承受沉重的经济打击。
目前全球原油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了30%和35%。
一直以来,原油供应过剩是打压国际油价的根本因素,然而欧佩克继续维持高产、伊朗原油解禁等因素让国际油价继续深跌。
按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以后,美元就锚定在石油上,油价的美元结算成为了美国的命根子,美应乐见油价高企才对。而现在美国似乎对油价的暴跌坐视不管,这也令众多投资者、分析师感到困惑。不过,有分析认为,油价断崖式下挫不单纯是经济低迷导致的,背后显然是美国对中东富油国的纵容。
在乔良看来,虽然不能确认美国是否与沙特等国存在默契,但从目前呈现的几个现象看,似乎又不无关联。
首先,沙特对于叙利亚政权绝不能容忍,因为沙特是逊尼派政权,叙利亚则是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政权。沙特等国积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背后的核心因素就是纵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什叶派与逊尼派之争。
而俄罗斯之所以坚决支持叙利亚政府,除了有塔尔图斯港这一俄在海外唯一基地的因素外,更因为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原油出口,其一半左右的财政收入均来自原油和天然气。由于乌克兰问题,美国拉上欧洲制裁俄罗斯,直接结果是俄罗斯外汇储备从4000亿降低到2000亿,这个时候普京走投无路,只有通过以打击ISIS为由,在产油区打仗,制造紧张局面,意在把油价推高。俄的这一行动当然直接阻断了沙特等海湾国家推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进程,沙特等国十分恼火,而他们能对付俄罗斯的唯一武器就是石油。这应该就是沙特等国坚持增产降价的主要原因,这也应是美国对沙特的行动乐观其成的主要原因。
可以做这么一个设想:在这样一个时点,如果全球油价出现暴跌,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将下降,同时在西方的制裁压力,和卢布下滑的双重作用下,俄罗斯也必将承受更加沉重的经济打击,加速其国内政治风险的爆发。
从另一方面看,对沙特来说,增产降价是一把双刃剑,除打击俄罗斯外,还能顺便打击美国页岩气页岩油企业,可谓一石多鸟。事实上,去年一年美国就有1万家页岩气页岩油公司倒闭。虽然美国可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但在战略考量之下,与撂倒俄罗斯这一令人头疼的对手比起来,美国或许愿意承受油价下跌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还翻出历史指出:美国操纵石油价格的经济战术屡试不爽,一点都不稀奇。
其中,上世界70年代初,苏联60%的外汇收入来自于针对西方的油气出口。油价的迅猛上涨导致苏联国内相关制造业快速膨胀。而石油出口的收入,成为了苏联赖以维持军备建设的关键。然而好景不长,1985年,在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之时,美国诱使沙特大量增产,导致油价从30美元快速暴跌至10美元,尽管之后一度反弹回15美元,但是仍然无法拯救苏联财政垮台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