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今后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完成这一任务的首要办法是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何谓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农业基础。农业基础是指国家农产品的基本供给能力和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它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国家对农业发展科技和服务的基本支撑能力,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村基层组织状况,以及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业基础的好坏决定着国家农产品的保障能力、农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程度。强化国家的农业基础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战略意义。
构建一种能够强化国家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是指确立一整套长久运行的制度,以确保国家对农业长期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有效利用,确保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确保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有效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这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这一号召的根本原因。今年一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要求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面临这些挑战,只有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才能化解危机,推动农业生产迈上新的台阶。
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的基本任务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国家投入的机制问题;二是改革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农业要素的配置方式,解决农民承接国家支持的基础结构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路和政策
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2007年仅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总额就达到4200亿元左右。但从总体上看,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投入状况还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尽管投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建设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央对农业投入的增加较多,地方对农业投入还重视不够,投入增长率远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投入渠道也没有理顺,有限的资金被分割在众多的政府部门中,不利于地方整合资金办大事。列入“三农”的支出,也不是都真正投入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解决问题,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支农投入机制。
今年一号文件对于建立长期有效的支农机制,在思路上和具体政策上都有了很大突破。文件强调,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并通过三个“坚持”和三个“明显高于”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三个“坚持”,即“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三个“明显高于”,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文件还提出十多项具体政策来保障这些财政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了使财政投入目标稳定化、长期化,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农业投入立法。由“文件”保障转化为“立法”保障,对于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将具有关键意义。
一号文件列述了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各项支农补贴制度,并对扩大某些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和力度做出了规定。例如,文件提出,国家将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据农业部有关单位的研究观察,在黑龙江,秋整地使用深松机作业,可以使来年玉米亩均增产200斤、大豆亩均增产100斤。机械施肥可节省30%~50%的化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可节省30%~40%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增加土壤有机质0.05%,提高粮食产量14%,生产成本降低20%。
投入总量增加了,如何保障投入效益的稳定提高?这也是今年一号文件所关心的问题。文件提出了“加强农业投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样一个原则性的意见,我们相信,有关部门将为落实这个意见出台更具体的办法。在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中,地方政府的一个最大的抱怨是中央政府的某些投入常常要地方落实配套资金,而地方政府则常常用假配套的办法来套取国家资金,结果导致“胡子工程”的出现,造成资金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我们相信,将深受地方政府的欢迎。
提高农业生产自身的经济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是不行的。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通过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使我国农村发育一种能够有效承接国家支农投入的机制,将国家资源和农村自身的资源整合起来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才是最根本的强化农业基础的长久保障。一号文件在这方面也提出了重要思路和政策。
首先,要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中的积极作用,国家政策对于市场运行发挥补充和矫正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产品市场成长方面有明显进步,但要素市场发育严重不足,许多体制性、结构性缺陷难以克服。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要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这个思路非常重要,希望今后能在土地要素、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市场交易体制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其次,要逐步调整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寻找耕地保护的政策突破口。一号文件重申了我国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政策,对当前农村出现的某些错误做法提出了警告。
最后,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机构,把农民的自主组织作为承接国家支援农业政策的组织载体,使国家宏观支农政策更多地产生微观效益。
感悟:因为雪灾,国内农业期货走强,并且国际农业股的坚挺也预示着农业题材的操作才刚刚开始,对农业类板块的分析后建议买入基金近期重仓的登海种业 1盘小价低 2技术优势 3题材好 4机构大笔买入 5目标位24元 另外前期的牛股新中基也是机构重仓,现在也是买入时机,目标位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