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香港股市近40年历史发展的启示
(资料之一)
20世纪六十年代末,香港恒生指数还不到200点。1973年3月恒生指数攀上1700多点。随后又重回200点之下。
七十代末、八十年代初,恒生指数慢慢攀回1800点水平。1982-1983年,恒指由1800点跌回至600多点。1983年10月港府实施港元联系汇率和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恒生指数由700多点开始启动,1986年创下历史新高,1987年初突破2000点,随后在半年多时间内又由2000点冲上3900多点。1987年10月香港股市受美国股市影响大幅下挫,狂跌至2000点下方,在两个月后又随美股迅速反弹,重新站上2000点之上。1988至1990,恒指三年振荡攀升。
九十年代上半期相继突破5000点、6000点,直到1994年冲上12500多点,1995年回落至7000多点,1996、1997再展强劲升势,于1997年2月创下16800多点的新高。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冲击,回落至6000多点。但自1999年开始恒生指数牛市再现。
据全景网2007年5月6日讯 过去的一周,美欧股市全面向好,美国股市更是叠创新高。香港股市跟随外围股市走好,5月4日周五恒生指数收市价创出20841.08点的历史新高。香港股市市值也大幅攀升,至5月4日收市,香港股市市值已达至历史新高的14.6万亿。
香港股市呈现如下规律(或者说“趋势”):
1、港股经历了6次牛市5次熊市,牛市和熊市相互间隔,且牛长熊短;
2、社会财富增加和资本的时间价值总是不断推高股市,长期来看,指数涨无止境;
3、涨幅过大是市场走熊的主因,突发事件是股市转折的导火线,但是牛市和熊市各自的平均时间跨度越来越小,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4、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指数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5、港股受国外股市的影响很大,其投机性也越来越强。
香港股市的上述特点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
1、股市有牛必有熊,因此选择好的品种,耐心持股,是看似愚笨实际却极为聪明的做法;
2、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对突发事件必须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
3、信息社会股市与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经济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造成股市的周期也相应缩短,投资者更应加深对经济本身的了解,树立适应市场的投资理念;
4、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层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和投资者对股指波动的心理承受能力亦越来越强,所以投资者无须追涨杀跌、激进炒作,稳健投资同样收益匪浅;
5、开放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受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影响很大,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日益明显,这要求投资者必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才能在证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
1866
年 非正式证券交易市场成立。
1891
年 香港经纪协会成立,证券交易市场正式开始。
1914
年 香港经纪协会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
1921
年 香港第二间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会成立。
1947
年 两所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合力重建二次大战后的香港股市。
六十年代
银行风潮令不少公司被迫减少向银行借贷,转向股市集资,从此活跃了香港股市。
1969
年 远东交易所成立。
七十年代
港股于1973年创1774.69点新高后74年暴跌至150.11点。同期两间证券交易所成立。
1 ? 200 : 1500;
if (zwconbody.offsetHeight > hideHeight) {
zwconbody.style.height = hideHeight + 'px';
zwconbody.style.overflow = 'hidden';
zwconbody.style.position = 'relative';
var newHtml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newHtml.className = 'readmore';
newHtml.innerHTML = '展开阅读全文'
//var append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