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都看得出来,广发借壳延边虽然是两市券商借壳第一单,但同时又是最不和谐、充满争议的一单,大家可以回过头来看,借壳成功的几个案例,如国金借壳成都建投、海通借壳都市股份、东北借壳州六陆等,及最近的西南借壳长运,国海借壳集琦(已受理,待批)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本地(或本省)股东对上述券商有绝对话语权,二是被借壳的上市公司多为本地(或本省)企业,也就是说,当地对上述券商有绝对控制权,也会尽最大努力支持其发展壮大,而这恰恰是广发借壳案的最大缺陷,正如我们所知,大大、东东(均为东北企业)是广发和第一、第二大股东,合计超过50%的股份,背后有东北两省支持,而广发实际上是广东土生土长的金融企业,同时也是在广东大力扶植下发展壮大的,这就是广发最大的问题。综合来讲,广发的矛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经营层与广东的不和谐。广发证券在董正青在位期间发展很快(当然离不开当地的大力支持),但就是这个时候,以董为首的经营层与当地产生矛盾,董冒天下之大不韪,非法将广发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大大、东东,并通过东北利益集团控制的股东会通过了借壳延边(也是东北企业)上市的议案;
第二阶段表现为广东的反击,一是通过中信证券对广发施加压力,以收购为名,想夺回控制权,但最后在董的阻挠下,没有成功;二是抓住董在借壳案中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迫使董及关联方退出广发经营层,安排相关人员进入广发管理层;三是借助对董案及梅雁案的控制力,拖延广发借壳进度。
第三阶段表现为广东利益集团与东北利益集团的矛盾。在前两回合的交锋中,广东与东北利益集团各胜一场,东北利益集团利用大大、东东在股东会上的控制权,想加快借壳步伐,而由广东利益集团控制的管理层则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使借壳悬而不决。
所以,解决广发上市问题,关键是协调两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否则只能是无限期搁置。
解决的方案有:
一、双方妥协。广东方同意广发借壳延边,但是要求:一、广发总部仍放在广东;二、广东方对广发经营管理有绝对控制权,大大、东东仅享有利润分配权(此方案最可行,但东北方可能不同意);
二、彻底决裂。广东利用公权力及大大、东东受让广发股权的非法性,强行收加大大、东东对广发的股权,同时中止借壳延边,改为采取IPO上市(此方案只有理论上的可能,可操作性不强);
三、资本运作。广东通过资本运作,如由中山公用收购中山证券,再由广发证券向中山公司定向增发收购中山证券,或由其他广东企业出面,收购包括公用、梅雁等广东企业持有的股权,再收购一家中小券商,由广发证券向其定向增发收购该券商,从而实现广东方对广发的控制(此方案比较复杂,而且会遭遇来看大大、东东的阻挠,短期内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广发借壳延边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而且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乐观估计两三年内是不会有结果了,这样的形势如果持续太长时间,势必影响到广发证券的发展壮大,也让持有延边及广发系股票的股东受损,形成一个多输的局面,这是谁最愿意看到的呢?也许是中信、海通,也许是???? ,谁知道呢。
?
作者:221.12.60.*????发表时间:2009-03-11 15:50:18 【删除此主题